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我國旱作農業高產穩產的傳統農藝技術源遠流長,成為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黃土高原即是這一古老文明起源、發展的中心之一,先民們在與自然斗爭中逐步認識了干旱氣候條件下農業生產的客觀規律,創造了翻耕、耙耱、打畦,作埂、施肥、密植、中耕、輪作、倒茬等一整套耕作技術。數千年來,這些技術日臻成熟,推動我國北方旱作農業沿著精耕細作的道路發展。新中國建立以來,山西省各地總結和創造出許多抗旱耕作法。
最為突出的有:昔陽大寨針對土石山區創造的三深耕作法,即深耕、深種,深鋤和人工營造海綿田及深松耕法;壺關創造三墑整地秋耕壯垡法,即耙耱保墑,鎮壓提墑、淺耕塌墑和結合秋耕深施肥;聞喜針對黃土丘陵區創造的四早三多耕作法,即早滅茬、早深耕、早細犁、早帶耙,多淺犁、多細犁和多耙地。上述傳統措施只要因地制宜運用得當,在枯水年份會產生明顯的增產效果。要實現玉米高產穩產,必須堅持以上為首的原則,把路土、跑肥、跑水的“三跑田”改造成“三保田”,這是旱地玉米栽培賴以發展的前提條件;采用傳統耕作與現代耕作技術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深耕、深松、耙耱保墑,增施有機肥,加厚活土層,培肥地力;選用抗旱品種和覆蓋技術相結合的原則,形成土壤水庫,從而實現旱地玉米高產穩產。
1.深松耕蓄墑常年耕作的機械壓力會形成堅實的犁底層,既妨礙作物根系的伸延,又影響水分滲入。適時適度地進行深耕,可破除犁底層,疏松心土層,增厚活土層,使土壤的水、肥、氣、熱諸因素趨于協調,對抗旱增產具有關鍵性作用。據山西農業大學調查,昔陽大寨三深耕作田玉米單產6660kg/hm2,比對照田平均單產2925kg/hm2增產3735kg/hm2。玉米根系90%集中分布在20-30cm土層中,因此,要求深耕25cm左右。深松耕增產的效果除與深度有關外,還與土質有關。壤土(黃土或二合土)增產效果最顯著,沙土次之,黏土最差。原因是壤土和沙土深耕施肥后保水保肥能力增強,因而增產顯著。而黏土深翻時容易把下層的生土混入表層,生土結構差,熟化慢,影響當年增產。所以結構不良的黏土或有機質貧乏的地塊,不宜一次耕得太深,以免翻出大量的生土,而宜逐年加深耕層,深松耕時根據土質進行黏摻沙或沙摻黏,可以顯著地改良土壤,特別是結合大量施用有機肥,增產效果更為明顯。深松耕一般宜在夏季伏耕和秋深耕,春耕則宜淺不宜深,宜早不宜遲,春淺耕比深耕土壤含水量高0-10cm1.3%-1.4%,10-20cm高1.5%-1.7%。或者實行免耕,硬茬播種。深松耕只能增加活土層厚度,促進土壤養分轉化,并不增加養分。因此結合深松耕要增施有機肥料,為玉米提供必需的養分。深耕還可以減少田間雜草和病蟲害,把雜草種子和害蟲深埋地下,使它不能發芽和復生。一般耕深以20-22cm為宜,由于深耕具有明顯后效,同一地塊2-3年深耕一次即可。前茬收獲后,及時滅茬秋深耕,使土壤有較長的熟化時間,提高土壤肥力。
2.耙耱保墑耕后土壤表面起伏不平,土壤粉碎不勻,坷垃滿地暴露面積大,空氣對流強,土壤跑墑嚴重,所以要及時耙耱。主要作用是碎土,平地、輕壓、保墑。隨耕隨耙耱比不耱的土壤含水量0-10cm提高1.4%-1.6%,10-20cm提高2.3%-2.6%。秋季耙耱應掌握隨耕隨耙,春季耙耱應在土壤表層夜凍晝消及時進行,保墑效果好。頂凌耙地比晚耙的0-20cm土壤含水量提高3.2%。根據土壤解凍先后一般是“先耙嶺后耙崗,耙了平川耙河灣”。達到保持土壤水分和提高地溫的效果。
3.鎮壓提墑 鎮壓主要是碎土和壓緊表層,具有保墑和提墑作用。土壤過干或過濕都不宜采用。播前鎮壓0-10cm土壤含水量可提高1%-3%,干土層厚度降低2-3cm,5cm深處地溫提高1℃左右。在冬季地剛凍時鎮壓效果較好,為提墑保苗也可在播前或播后進行。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