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
棉鈴蟲是棉花的主要害蟲,近年來,棉鈴蟲抗藥性不斷增強,危害越來越嚴重,特別是8月-9月如遇多雨天氣,危害更為猖獗,一般造成棉花損失在10%以上,怎樣提高棉鈴蟲的藥劑防治效果呢?實踐證明,在防治技術上應抓好如下3點。
1、適時用藥。棉鈴蟲的卵多分散產于棉花嫩頭、花蕾和嫩葉上,因而,從棉花現蕾開始至9月份,應選擇有代表性的棉田定點查卵,根據卵產后"頭天白色、第2天黑色、第3天褐色、第4天開始孵化"的特點,以及孵化后的第2天開始危害棉花生長點,第4天開始轉移時,針對每百株棉株有卵20-30粒的棉田,抓住晴天上午8-11時或下午3時后適時用藥防治。同時,在這段時間用藥,還可避免早晨露水多沖淡藥液或隨露水流失藥液而降低防效。
2、選用殺幼蟲兼殺卵的新農藥。針對棉鈴蟲產卵分散,卵期僅3-4天的特性,若使用樂果、對硫磷、久效磷等常規農藥,是難以控制棉鈴蟲危害的。必須選用殺幼蟲兼殺卵的新農藥。根據我們目前使用的情況,效果較好的為:10%滅百可乳劑或10%蓋天磷乳劑,每畝用藥5-10克,對水50公斤噴霧,防效可達90%以上;或每畝用殺滅菊酯15-20克或敵殺死20克,加入內吸性較好的辛硫磷25-30克,對水50公斤,混合噴殺,防效可達80%左右。以上農藥應交替使用,以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
3、采用不同噴藥方式。由于各代棉鈴蟲產卵危害的側重點不同,采用不同噴藥方式,可充分發揮藥劑效果。如第2代有65%的卵產在上部嫩葉上,噴藥的重點即在棉株上部枝葉,應采用"點點劃圈"的噴藥方式,使藥液大都噴在上部枝葉上;第3代、第4代棉鈴蟲的卵多產在棉株頂心,旁心及其周圍的嫩葉上,噴藥重點即在這些部位上,應采用"四面打透"的噴藥方式,使藥液觸及蟲、卵的機會增多,以提高防效。用藥時注意藥液濃度不要配制過高,藥量不能任意增加或減少,以免造成棉株藥害,或降低藥劑防治效果。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