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保護地黃瓜生產中的主要病害,發生范圍廣,發病極其普遍,發病率在10.40%--36.70%,嚴重地塊損失可達到24.30%。對黃瓜生產造成了極大威脅。
主要癥狀:生長的各個時期均可受害,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卷須、果實、有時可侵染莖。子葉染病初期呈水浸狀近圓形凹陷斑,隨后顏色逐漸變黃;真葉染病初期,為鮮綠色水浸狀斑點,表面凹陷,發病后期,顏色逐漸轉為黃褐色,而且病斑多數受到葉脈限制而呈現多角形,溫室內溫度大時葉背面病斑部可產生乳白色菌膿;干燥后可以看到白色痕跡,病斑中央變薄變脆,容易折裂穿孔;莖部染病初期,形成水浸狀小點,之后向上下發展而呈短條狀,溫度大時也從病部溢出大量菌膿,干燥后呈干枯斑表層留下白色痕跡,瓜條受到感染后也出現水浸狀小點,隨后發展為不規則病斑,由于瓜條水分充足,而在病部可見到溢出的大量白色菌膿。
病原:屬假單胞桿菌,菌體短桿狀,相互呈鏈狀連,接。端生1--5根鞭毛,有莢膜,無芽胞,革蘭氏染色陽性。生長適應溫度為24--28℃,最高為39℃,最低4℃,48--50℃經10分鐘致死。
發病條件和傳播:發病的最適溫度為24--29℃,溫度在10--39℃之間均可發病,溫度最適為70%以上,棚中低溫高溫有利于發病,所以棚內結露時間長,發病就重。澆水后次日,由于溫度上升,也可在葉背產生大量菌膿,就可引起該病的發生和流行。病原是在種子和病殘體上越冬的。病種子帶病率為2%--3%,在種子中可存活1年以上,土壤中病殘體上的病菌可存活3--4個月。播種出苗后,由帶菌種子的子葉首先發病,病菌植株體內迅速繁殖,溫度較大時由病部溢出菌膿,借助農事活動,或是由棚頂下落的大量水珠,或是結露飛濺傳播蔓延,進行多次重復侵染,溫度適宜時造成大發生。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如津早3號、津雜系列、津研2號等。
2、種子處理。瓜種可在70℃恒溫箱中干熱滅菌72小時,或者在50℃溫水中浸種20分鐘,撈出晾干后播種。還可以用次氯酸鈣300倍液浸種30--60分鐘,或用40%的福爾馬林150倍液浸種1.50小時,用藥液浸種后要用清水洗凈然后進行催芽播種。
3、采用無病土進行育苗,實行輪作,清除病殘體。
4、加強田間管理。提高灌水質量,一般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使棚內溫度過高;日間控制溫度,使溫度最高不超過28℃,夜間提高溫度使溫度不低于10℃,早上日出后溫度超過30℃時,通風半小時,夜間溫度如能保持在10℃以上,則在下午日落以后通風1--2小時。
5、采用新技術。采用滴灌或者地膜覆蓋暗灌技術,可*限度地降低溫度,減少棚內結露時間;更換棚膜時采用無滴膜,也可以減少結露,減輕發病。
6、藥劑防治。采用5%的百菌清粉劑進行噴粉,每畝每次1千克;發病初期選用72%的農用鏈霉素或1:2:300--400的波爾多液進行噴霧,或用40萬單位的青霉素鉀鹽5000倍液噴霧也有一定效果。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