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水稻是我國種植面積*的糧食作物,每年的7~10月是水稻收獲季節,全國的水稻收獲從南至北逐步展開,水稻生產的機械化問題曾經是困擾農機人的一大難題。不過經過廣大農機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特別是經過"九五"、"十五"的跨越性發展,我國的水稻機械化生產技術已經基本成熟,以長江流域為中心,從東向西呈梯度,出現了水稻生產機械化快速發展的態勢。
機插秧在探索中成為主流
水稻生產不但用工多,而且勞動強度大。無論是插秧、田間除草與收割,人們都要不停地彎腰。為了解決生產水稻"三彎腰"的難題,幾代農機人為此嘔心瀝血,但結果大都一樣,收獲的只有兩個字---傷心。因此,水稻機械化成為農機人心中曾經的痛。
上世紀90年代以后,在小麥生產的機械化技術基本成熟之后,農機人再次將目光轉向了水稻機械化問題。通過技術交流,引進和利用外資的推動,以及一系列的技術攻關,水稻機械化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率先發展起來,水稻機械化技術體系也在探索中日臻成熟。
針對水稻機械化的第一個關鍵環節---水稻栽植,因地制宜,形成了以機插秧、拋秧和直播并存,以機插秧為主的高產栽培技術體系模式。那么近年來機直播和曾被大力推廣的拋秧怎么又被重出江湖的機插秧所替代呢?對此,江蘇東洋插秧機有限公司董事長成芳女士作出了詳細解釋。她說,三種栽培模式都可以解決水稻栽植問題,但各有優缺點。機直播成本最低,省去了育秧環節,但受農時和氣候限制多,決定了其只能是一種在局部使用的技術。拋秧雖然也有裝備簡單、易推廣、成本較低等優點,但栽培無序、不均勻、易出現漂秧,不能充分利用溫、光、土地資源,且抗災能力弱,同樣存在根淺、易倒伏等問題,且小苗生育受殘留秸稈的影響較大。而機插秧雖然是一種傳統技術,卻可以避重就輕,實現省工節本高產高效,同時在不同地區均可適用。黑龍江農墾機插的成功及新疆伊犁稻區對插秧機的需求,說明北方可以用;江西已有50多臺插秧機,搞了兩年均獲成功,說明南方及雙季稻地區也很適用。今年的湖北、安徽、福建、廣東等省多點示范,積極性很高,成功在握,這說明了一個發展的趨勢。江蘇經過5年的試驗對比,證明機拋秧是一種過渡性的技術,機直播是部分地區適用的技術,機插秧是通用性的技術,是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發展方向。
實踐證明,標準化育秧技術是實現機插優勢的關鍵。要搞機插秧,秧苗是關鍵。以前推廣的工廠化育秧成本太高,農民難以接受,缺乏大面積推廣的現實基礎。農機部門經過上百次的試驗探索出的雙膜育秧、軟盤育秧技術不僅可以培育出適宜機插的健壯的秧苗,而且大大地降低了成本,簡便易行,家家戶戶可以搞,成本較工廠化下降3/4,較常規育秧下降1/3~1/2。
全喂入與半喂入各領風騷
在水稻機械化的另一個關鍵環節---收獲上,形成了適應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全喂入和半喂入水稻收獲技術并舉,高低搭配的格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水稻收獲機械技術已經成熟,主流產品有三大系列。一是最早發展的背負式聯合收割機,一般與大中型拖拉機配套,價格低廉,經濟性好,但輝煌期已過。最近在南方又出現了一種袖珍版產品,割幅不足1米,與手扶拖拉機配套,價格萬余元。二是采取全喂入方式,履帶式行走,通過性、適應性較好,割幅1.6~2m,喂入量1.5~2公斤/秒,總損失率≤3.5%,含雜率和破碎率≤2%,價格在4萬元左右,經濟性高,性能可靠,適合中國國情,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打產品,市場潛力很大。全喂入自走式水稻收割機是我國獨立發展的產品,具有完全知識產權。近一個時期出現了向大割幅發展的趨勢,以滿足跨區作業、提高效率的要求。三是水稻聯合收割機市場上的高端產品---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在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市場上角逐的產品不少,不但有日本、韓國的產品,國內的生產商也有十家以上,價格從11萬~23萬元不等,目前優勢產品為久保田的PRO488和洋馬人民號,但國內產品技術進步很快,正在對國外產品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半喂入聯合收割機由于其適應高產、高稈、高含水率、高濕爛田和倒伏作物,且不破壞秸稈,便于再利用,很受歡迎,但一次性投資大,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目前年市場總量在3000臺左右。
目前,國內品牌的發展、產品的不斷成熟以及有力的價格優勢,迫使國外產品降低價格,對水稻機械化的發展非常有利。在市場上,盡管可以看到久保田、洋馬、井關、東洋、碧浪等插秧機產品,但占主導地位的是一些國內企業。此外,像臺資三久系列谷物低溫干燥機、日本金子遠紅外線谷物干燥機等也紛紛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設廠。所有這些,都為水稻機械化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創造了條件。
上升空間依然很大
我國的水稻機械化事業剛剛開始,發展的空間和潛力還很大。農業部張寶文副部長指出,到2003年底,我國的水稻機械化栽植面積達到了1347千公頃,比1995年翻了一番,機械化栽植水平達到了5.08%,比1995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機收水稻面積達到了6202千公頃,是1995年的8倍,水稻機械化收獲水平達到了24%,比1995年提高了21.6個百分點。
從理論上講,還分別有95%、76%的水稻等待我們去實現機械化,我國基本實現水稻機械化的路還很長很長。
江蘇水稻生產耕翻、灌溉全部實現機械化后,水稻機收水平已達70%左右,高性能插秧機總保有量今年將達7000多臺,今后將主攻種植及烘干加工兩個難題。上海市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已經達到了20.2%,機械化收獲水平高達88.6%。廣東人大通過了《關于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議案的決議》,省政府安排7億元用于農業機械化發展,爭取到2010年,主要商品糧基地縣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左右。在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區,收獲機械市場已經啟動,成為極具成長性的市場。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水稻機械化從東向西將呈現出階梯式發展的格局。除東部之外,中部、西部的市場將逐步發展,為水稻機械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中國的水稻機械化事業,將在從東向西的發展中,走向輝煌的明天。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