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怎樣能使旱地玉米增產?
我國種植玉米的面積約3億畝,其中約2億畝分布在半干旱和半濕潤的丘陵旱地和沒有灌溉條件的平原旱地上。玉米栽培主要依靠自然降雨,所以又稱為旱地玉米。
玉米是一種需水較多的作物,春玉米的需水量為250~300毫米,而夏玉米由于其生長期較短,需水量為200~250毫米。玉米各個生育階段的需水量不同,播種、出苗到撥節的生育前期需水量較少,約占總需水量的21%;拔節、抽穗、灌漿到蠟熟的生育中期需水量較多,約占總需水量的75%;生育后期需水量偏少,約占總水量的4%。為了保證玉米的生長好、產量高,在各發育階段必須按照玉米的需水量來供給它。
各季節的自然降雨雖有一定的規律,但其變化較大。因此,降雨量常常不能滿足玉米生長的需要而發生干旱。按季節分有春旱、夏旱、伏旱和秋旱,在玉米的不同生育階段產生不良的影響。
春旱、夏旱多發生我國北方地區。春旱影響玉米出苗,造成缺苗斷壟;夏旱正是玉米需水較多的時期,影響較大。在我國有時出現春夏連旱,不僅播種困難,就是播種出了苗,也會因長期缺水,造成玉米苗干枯死亡。伏旱多發生在我國西南地區,每年7~8月份,正值玉米生長旺季,需水較多,由于供水不足,降低產量。
旱地玉米高產的*障礙就是干旱,因此克服或減輕不同季節的干旱是玉米保豐收最重要的環節。怎樣抓好這個環節呢?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墑”。由于旱作玉米*的水分來源是天上的降雨和滲入到土壤中的水分,因此要千方百計地蓄水保墑,不僅是在玉米生長季,就是在玉米播種前和收獲后的季節,采取耕、鋤、鎮壓提墑等多種耕作措施,也可使天上的降雨,盡可能多地滲入土壤中,減少流失。疏松表土,減少蒸發,保持住土壤中的水分,都用在玉米的生長發育和結實上,使玉米達到最高的產量。
(2)選用抗旱品種,進行抗旱鍛煉。抗旱品種的種子較大,根莖伸長力強,適于深播;根系發達、入土深、能利用土壤深層水;葉片較窄、葉脈致密、表面茸毛多、角質層厚,遇旱時失水較少。
玉米播種前進行種子的抗旱鍛煉,可提高它的抗旱能力。具體作法是把種子放置在20~25℃的溫水中浸泡兩晝夜,撈出后晾干再播種。或者用20~40ppm萘乙酸浸種,對玉米出苗和傈苗都有較好的作用。
(3)培肥土壤,以肥調水。多施有機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能,提高土壤蓄水、保水、供水的能力,同時又能使玉米根系發達,把更大范圍的土壤水吸收到玉米體內,減輕干旱程度。因此,肥料能促進玉米和其它作物對土壤水的利用。
(4)使用保水劑,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葉片蒸騰。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保水劑,對玉米拌種或丸衣,播種后它可從土壤中凝結比自身高10~100倍的水,并能緩慢釋放,保證玉米種子發芽對水的需要。在玉米播種時噴灑保墑增溫劑,可使10厘米土層內的水分含量提高20%左右,早1~2天出苗,出苗率提高15%。此外,在玉米生長期間,給葉片噴灑抗蒸騰劑,使玉米葉片形成一層薄膜,可減少葉片蒸騰失水。
玉米紋枯病是怎樣發生的?如何防治?
近年來,隨著玉米生產的發展,玉米紋枯病的發生與危害逐年加重,發病面積逐年增多,已成為制約玉米高產高效、優質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效防治玉米紋枯病對提高產量和效益十分重要。
(1)發病癥狀。玉米紋枯病由絲核菌侵染引起,除為害玉米外,還侵染水稻、小麥、高粱等多種禾本科作物,在玉米上主要為害玉米的葉鞘,果穗和莖稈。在葉鞘和果穗苞葉上的病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型,淡褐色,水漬狀,病、健部界線模糊,病斑連片愈合成較大型云紋斑塊,中部為淡土黃色或枯草白色、邊緣褐色,濕度大時發病部位可見到茂盛的菌絲體,后結成白色小絨球,逐漸變成褐色的、大小不一的菌核。有時在莖基部數節出現明顯的云紋狀病斑。病株莖稈松軟,組織解體。果穗苞葉上的云紋狀病斑也很明顯,造成果穗干縮、腐敗。
(2)發病規律。玉米紋枯病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莖基部葉鞘上發病,逐漸向上和四周發展,一般在玉米拔節期開始發病,抽雄期病情發展快,吐絲灌漿期受害重。玉米連茬種植田塊、土壤中積累的菌源量大,發病重;高肥水條件下,玉米生長旺盛,加之種植密度過大,增加了田間濕度,透風透光不良,容易誘發病害;倒伏玉米使病、健株接觸,為病害傳染擴散創造了有利條件,使病情加重。7~8月份,降水次數多,降水量大,易誘發病害。
(3)防治措施①種植抗病品種。葉片過于寬大,生育期長的雜交品種發病重,如丹玉6號。葉片大小適中并向上傾斜生長的品種,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好,發病輕。如豫玉26號、浚單18號、濟單7號等品種。②農業防治。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做到氮、磷、鉀配合使用。合理密植,提倡寬窄行種植,低洼地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增強植株抗病力,減輕發病。在發病初期,剝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葉鞘,可減輕發病,也不影響產量。玉米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殘株,并進行深耕翻土,以消滅越冬菌源。③藥劑防治。于發病初期,每畝用5%井崗霉素100~150毫升,或20%可濕性粉劑20克,或農抗120水劑150~200毫升,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或20%紋枯凈可濕性粉劑25克,加水50~60千克,對準發病部位均勻噴霧。如無上述藥劑,也可選用50%甲基托布津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均勻噴霧。一般間隔7~10天再用藥防治1次,連噴2次,提高藥劑的防治效果。
為害我縣玉米的鉆心蟲主要有哪幾種?發生特點如何?如何防治?
近年來,玉米鉆心蟲在我縣發生危害逐年加重,特別是春玉米和遲熟玉米,嚴重年份蟲蛀率達60~90%。常造成的玉米減產達10~30%。為害我縣的玉米鉆心蟲主要有以下四種,即大螟、亞洲玉米螟、高粱條螟、桃蛀螟,除大螟是夜蛾科外,其它三種是螟蛾科。這四種鉆心蟲有時單獨發生,有時交替或混合發生,給生產和防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為此,了解上述四種害蟲的發生規律,制定相應的防治對策,是玉米生產迫切的需要。
(1)發生特點及規律
大螟常常在5月上中旬嚴重為害春玉米的幼苗(5~7葉期),而越冬代玉米螟(5月中旬~6月上旬)危害相對較輕,第一代玉米螟(6月下旬~7月上旬)則危害春玉米比較嚴重。秋玉米上,受大螟危害較輕,主要是玉米螟和高粱條螟,還有部份桃蛀螟。大螟、玉米螟和高粱條螟大都集中在秋玉米上越冬。
(2)主要為害特點
①亞洲玉米螟:初孵幼蟲先集中在心葉為害,形成白斑和排孔,3齡后分散蛀食雄穗、莖桿、雌穗等,危害嚴重時,常常整株折斷。
②大螟:初孵幼蟲群集在葉鞘內為害,2齡后開始分散,有時群集蛀入莖桿內,受害株蛀孔大、蟲糞多而稀,以后造成枯心苗或斷株。在心葉未展開時受低齡幼蟲為害,心葉展開后呈現不規則的傷斑,或吃去葉肉,留下半透明的表皮,在喇叭口時期易于發現。
③高粱條螟:初孵幼蟲靈敏活潑,爬行迅速,大部分順葉爬到葉腋再向上鉆入心葉內,白天在內群集為害,夜間、清晨在心葉表面咬食葉肉,僅留葉脈,使呈白色網狀小斑和不規則小孔,但不成排孔。蛀莖的蛀孔小而少,不如玉米螟明顯易見,蛀莖多在節間中部(而玉米螟在節的附近)常環狀取食,折斷株,斷痕十分平整。
④桃蛀螟:幼蟲孵出后多從雄穗的小花、花梗及葉鞘蛀入,蛀食時,常有膠質由蛀孔流出,并排出褐色顆粒狀糞便,以后漸移到莖內和雌穗上為害。
(3)防治技術
①防治關鍵時期:玉米螟和高粱條螟常常混發,越冬,為害情況和為害時期大致相同,可以一次施藥兼治。防治關鍵時期是心葉期和穗期,特別是心葉末期幼蟲盛孵而尚未蛀入莖桿時施藥最為有利。大螟發生重的田塊,當枯鞘率達5%左右時,開始用藥防治。另外,大螟產卵以玉米下部第二葉鞘上所占比例*(66.08~80.2%),并多集中在5~7葉的幼苗上(占80%以上),進入八葉期為卵的盛孵期,因而在八葉期施藥一次,防治效果即達90%左右,桃蛀螟寄主較多,重點應做好玉米田附近桃園桃蛀螟的防治工作。
②防治方法:(a)四種螟蟲都應以農業防治為主,結合藥劑控制,特別是嚴把越冬代的防治,這幾種害蟲大都在玉米、高粱桿內越冬,因而,清明節前,消毀殘留玉米、高粱等桔桿,可以大大減少越冬蟲源。(b)玉米螟成蟲有趨光和選擇高大茂密植株產卵的習性,可采用黑光燈和性誘劑誘殺成蟲;大螟對20瓦日光燈和15瓦黑光燈并列組成的雙色燈源有強趨性;桃蛀螟對黑光燈也有趨性,另外還可采用糖、酒、醋液誘殺。(c)藥劑防治:可采用西維因,或滅蟲丹、殺螟松等分別和填料按一定比例制成顆粒劑在防治適期施用。也可根據情況進行噴霧防治,但一定要把握住在幼蟲蛀孔之前施藥。采用每克含孢子100億以上的青蟲菌,殺螟桿菌,或白僵菌粉1斤加細土或爐灰200斤左右,配成菌土點施心葉,每畝用菌土5~7斤,防效可達90%以上,應積極推廣。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