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植保資訊網 閱讀數:
一、為害癥狀
菊花根癌病主要發生在植株根頸處或側根及枝干上,病部產生大小不等的腫瘤,初期腫瘤為灰褐色,表面光滑,質地不硬,后變為棕褐色,表皮粗糙或龜裂變硬,致地上部失綠或變黃,葉小且早落,病株生長緩慢或枯死。
二、病原菌形態特征
病原為Agrobacteriumtumefaciens.稱癌腫野桿菌或根癌土壤桿菌,屬細菌。細菌短桿狀,單生或成對生長,大小1.2-3×O.4-0.8(微米),具1-5根周生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能形成莢膜,無芽胞;在肉汁胨瓊脂培養基上生長迅速,菌落白色,圓形,邊緣整齊,光亮半透明。在液體培養基上呈淡云狀混濁,表面有一層薄膜。生理生化表現:不液化明膠;凝固牛乳但不胨化;還原石蕊牛乳變藍;對硝酸鹽輕微還原;在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醇、水楊苷酸上微產酸,但不產氣;不水解淀粉。細菌生長溫限0-37℃,適溫25-30℃,致死溫度51℃經10分鐘。細菌耐酸堿范圍pH5.7-9.2,最適pH7.3。
三、發病特點
根癌細菌在腫瘤組織皮層內或混入土中越冬。細菌可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通過雨水和灌溉水傳播。此外,地下害蟲,如蠐螬、螻蛄和線蟲也能傳播細菌。細菌通過蟲傷、機械傷及其他根病引起的損傷侵入。侵入后只定植于皮層組織,在寄生過程中分泌?-吲哚乙酸刺激周圍細胞加速分裂,體積增大形成癌腫。寄主細胞變成癌瘤后,沒有病菌仍能繼續擴展。溫濕度是根癌細菌侵染的主要條件,病菌侵染與發病隨土壤濕度升高而增加,反之則減輕。癌瘤與溫度關系密切,28℃時癌瘤長得快且大,高于31-32℃不形成,低于26℃形成慢且小。堿性土壤利于發病,酸性土壤對發病不利,pH6.2-8尚能保持病菌致病力,pH6以下發病輕或不發病。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發病重;耕作不慎或地下害蟲為害,造成傷口,均利于病菌侵入,增加發病機會。苗木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
四、防治方法
(1)嚴格檢疫,對懷疑有病的苗木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1500倍液浸泡半小時或1%的96%硫酸銅浸泡5分鐘,沖凈后定植。
(2)重病區實行2年以上輪作。
(3)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種。
(4)加強田間管理,細心栽培,避免各種傷口,發現重病株要及時拔除,輕病株可用抗菌劑402對水300-400倍液澆灌或把瘤切掉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涂抹,有一定治療效果。必要時用甲冰碘液,即用甲醇50份、冰醋酸20份、碘片12份混合均勻涂在癌瘤表面及周圍3cm處,可殺死腫瘤表層細菌。
(5)生物防治。國外有報道,在發生癌腫病植株根部分離到一種無致病力的放射野桿菌(Agrobacteriumradiobacter)K84株系能放射野桿菌素84(agrocin84),一種核苷酸桿菌素,能有效抑制癌腫組織形成,利用K84制劑浸種或浸根等處理,對癌腫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