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一畝田南瓜頻道 閱讀數:
西洋南瓜又稱為印度南瓜、筍瓜,原產于南美洲,口感甜面似有栗味,所以俗稱“栗味南瓜”;其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對防治糖尿病、降低膽固醇、保護視力等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目前市場需求量正在逐漸增加。西洋南瓜的耐旱能力強、需水量少、種植容易、貯存期長,適合山區和冷涼地區種植,經濟效益較好。
一、對環境的要求:喜溫暖的氣候條件,發芽最適溫度25-30℃,最低15℃以上;莖葉生長最適宜溫度25-30℃,夜溫15-18℃;地溫15℃以上根系開始生長,最適22℃左右,高于30℃根系生長受到抑制;果實生長期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提高品質。在長日照條件下,利于雄花發育,而雌花發生較少;在短日照的條件下,雌花增加;苗期減少日照時數,每天8小時左右可促進早熟、增產;南瓜屬短日照作物,每天10-12小時光照時數為宜。膨瓜期需水量最多;結瓜前水分過大易徒長;后期水分過多品質差。
二、土壤與營養: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壤土最好;需肥量多,以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產量高,品質好。若氮肥施用量過多,引起莖葉徒長,導致落花、落果和產品品質差,易感染病蟲害。
三、選用品種:宜用品質好、適應性強、抗病、豐產性好的雜交一代種,目前以早生赤栗、北京甜栗、栗子、紅英、東升、紅秀等品種表現較好。露地種植地爬方式每畝用種700粒左右(約150克),搭架種植方式每畝用種1200-1500粒(約250-300克)。
四、種植季節:現以北京郊區為例有以下2個茬口:
1、低海拔地區(150米以下)露地種植:3月下旬育苗,4月下旬(需扣小拱棚覆膜保溫)至5月初定植,6月下旬-7月下旬采收;2、高海拔冷涼山區(250米以上)露地種植:4月上、中旬育苗,5月上、中旬定植,7月中旬-9月采收。
五、培育壯苗:種子在陽光下晾曬1天后,用55℃水浸種4-8小時(有種衣劑的種子直接用30℃水浸種),撈出晾干種子表皮明水,用軟棉布包好,在恒溫箱中或其它環境中,控制在25℃-28℃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溫水投洗一遍,待2-3天芽長至2毫米時播種。最好采用草碳營養塊育苗,不用加肥料和農藥,具有省工、防病、促進苗壯的作用,也可用10×10塑料營養缽育苗,基質為50%草碳土+30%消毒園田土+10%潔凈河沙+10%腐熟有機肥。還可用50穴的塑料穴盤育苗,苗期溫度掌握在白天23-30℃,夜間15℃左右,地溫20℃左右。每天控制10-12小時的光照條件,但盡量多見光。
壯苗標準:苗齡25-30天,三葉一心,葉色深綠,子葉肥厚,節間短,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六、整地定植:盡量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前三年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種植,不易在低洼易澇的地塊種植。每畝施用腐熟細碎的有機肥3000公斤以上,肥源有困難的可施用“一特”有機肥1000公斤。無公害栽培方式的每畝可施用三元復合肥20公斤,采用挖施肥溝(或穴)的辦法,每隔2-2.5米挖一條深40厘米、寬40厘米的溝,丘陵和地勢不平的地塊可按行距2米、株距50厘米的間距,挖直徑40厘米、深40厘米的施肥穴。將有機肥和土混勻后填入溝或穴中,三元復合肥施在表層根系附近,做成高出地面15厘米、寬50厘米左右的畦,然后覆蓋銀灰色的地膜。按行距2—2.5米,株距40-50厘米定植,每畝600-700株;采用吊蔓或搭架立體栽培的方式,密度要大些,平均行距1-1.2米,株距40-50厘米,每畝1000-1200株。注意定植不要過深,坨面與地表平為宜,有條件的鋪地膜。定植后及時澆水,兩天以后再澆一次緩苗水。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