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江蘇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
鴨減蛋綜合癥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各品種的產蛋期母鴨都有發生。該病是由禽Ⅰ型副粘病毒、某些腺病毒及其它一些病原因素和營養缺乏因素(如蛋氨酸、精氨酸、維生素E、維生素A缺乏等)引起的,以鴨群產蛋率急劇下降為特征的急性、低致死率的傳染病。主要發生于產蛋鴨群,其傳染途徑既可經蛋垂直傳播,也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水平傳播。病毒主要侵害生殖系統,經繁殖、喉頭和排糞時排毒。本病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在飼糧中增加維生素、魚肝油和礦物質以利于產蛋的恢復。該病重點在于預防,在開產前接種鴨減蛋綜合癥疫苗可有效防制本病。
1.對種鴨群,從幼齡期起,堅持用“鴨產蛋下降綜合癥油乳劑滅活疫苗”實施合理的免疫接種程序:于15~20日齡接種該疫苗一次,皮下注射0.5毫升/只,產蛋前1個月接種1次肌注1~1.5毫升/只,以后每年春末、冬初(或中秋)各接種一次,1.0~1.5毫升/只。在此免疫接種過程可以同時考慮配合免疫接種大腸桿菌滅活苗和鴨瘟疫苗,并作好常規的飼養管理與衛生消毒工作。
2.控制好環境。(1)由于此病是垂直傳播,因此要嚴格注意從非疫區引種,杜絕EDS76病毒的傳入,以減少發病機會。堅決不能使用來自感染鴨群的種蛋。(2)病毒能在糞便中存活,具有抵抗力,因此要有合理有效的衛生管理措施。嚴格控制外人及野鳥進入鴨舍,以防疾病傳播。(3)對肉用鴨采取“全進、全出”的飼蕎方式,對空鴨舍全面清潔及消毒后,空置一段時間方可進鴨。對種鴨采取鴨群凈化措施,即將產蛋鴨所產蛋孵化成雛后,分成若干小組,隔開飼養,每隔6周測定一下抗體,一般測定10%~25%的鴨,淘汰陽性鴨,直到100%陰性小鴨繼續養殖。
3.本病治療原則:早發現,早治療。因本病鴨群發生率較雞小,發病迅速且發病初期癥狀不明顯,故一般容易被忽視而延誤治療,從而影響種鴨生產性能恢復的*時期,導致產蛋量不易恢復。因此在病變早期發現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生產性能的恢復。
4.診斷本病還應注意鴨群有無合并感染鴨瘟、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情況,或注意有無發生某些有關營養缺乏的情況,例如蛋氨酸、精氨酸缺乏,維生素A、E缺乏,注意有無氣候急劇變化的影響。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