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1)癥狀和發病規律 黃瓜黑星病是一種世界性檢疫病害,在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嚴重危害黃瓜生產。近幾年來,隨著我國保護地生產的發展,黃瓜黑星病在我國部分地區危害嚴重。幼苗染病,子葉上產生黃白色圓形斑點,子葉腐爛,嚴重時幼苗整株腐爛;稍大幼苗剛露出的真葉爛掉,形成雙頭苗、多頭苗;侵染嫩葉時,起初為近圓形小斑點,進而擴大為2-5毫米淡黃色病斑,干枯后呈黃白色,易穿孔,邊緣呈星紋狀;嫩莖染病,初為水漬狀暗綠色梭形斑,后變暗色,凹陷龜裂,濕度大時病斑長出灰黑色霉層;生長點染病,心葉枯萎,形成禿樁;卷須染病則變褐腐爛;幼瓜和成瓜均可發病,瓜條染病,起初為圓形或橢圓形褪綠小斑,病斑處溢出透明膠狀物,后變為琥珀色,凝結成塊。以后病斑逐漸擴大、凹陷,膠狀物增多,堆積在病斑附近,最后脫落。濕度大時,病斑部密生煙黑色霉層。接近收獲期,病斑多呈瘡痂狀,空氣干燥時龜裂,病瓜一般不腐爛。幼瓜受害,病斑處組織生長受抑制,引起瓜條彎曲、畸形。病原真菌以菌絲體存于病株殘體在田間、土壤、棚架中越冬,成為翌年侵染源,也可以以分生孢子附在種子表面或以菌絲體潛伏在種皮內越冬,并成為近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田間主要靠雨水,氣流和農事操作傳播。病菌從葉片、果實、莖蔓表皮直接穿透,或從氣孔和傷口侵入,潛育期一般大棚3-6d,露地9-10d。黃瓜黑星病發病栽培條件和栽培品種關系密切。該病菌在相對濕度93%以上,日均溫在15-30℃之間較易產生分生孢子,并要求有水滴和營養。因此當棚內最低溫度在10℃以上,相對濕度在下午6時到次日10時高于90%,且棚頂及植株葉面結露,是該病發生和流行的重要條件。溫室黃瓜一般在2月中下旬就開始發病,到5月以后氣溫高時病害依然發生。
(2)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 加強植物檢疫,在未發病地區應嚴禁從疫區調種和調入帶菌種子,采種時應從無病植株采種,防止病害傳播蔓延;選用抗病品種,如津春1號、中農13號等高抗黑星病品種;播前用溫場浸種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0min可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定植前用煙霧劑熏蒸空棚,殺死棚內殘留病原菌;栽培時應注意種植密度,及時通風,采取地膜覆蓋及滴灌等節水技術,以降低棚內濕度,盡量使葉面少結露。②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劑2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800-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每7-10d噴1次,連續防治3-4次。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