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阿里牧 閱讀數:
羊胃腸炎是由于誤食腐敗、霜凍、霉爛變質、有毒和混有化肥、農藥、刺激性藥物的飼料或飼草而引起的疾病。其臨床表現以嚴重的胃腸功能障礙和不同程度的自體中毒為特征。羊附紅細胞體病是附紅細胞體寄生于血液中,并附著在紅細胞表面或游離于血漿中而引起的溶血性疾病,臨床上以高熱、貧血及黃疸為特征。年9月,筆者在臨床中遇到一例羊胃腸炎與附紅細胞體病混合感染的病例,現將病例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病情況9月5日,江蘇省濱海縣通榆鎮劉籪村某羊場飼養的116只波雜山羊有近1/3突然發病,病羊表現的主要癥狀為腹瀉,養殖戶憑經驗用青鏈霉素治療無明顯效果,到9月7日,發病率達55%,死亡3只,遂請筆者進行診治。筆者到現場觀察了解到:該養殖戶對羊群采用的飼喂方式是白天放牧,晚上補喂自配飼料,因為陸續下了5天雨,豆粕部分已經發霉結塊。
(二)臨床癥狀病羊最初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食量減少為原來的1/2,出現拉稀,離群呆立,此后陸續發生以高熱、食欲廢絕,貧血,腹痛,喜臥,回頭顧腹,腹瀉不止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重羊只體溫升至40.2~42℃,眼結膜黃染,流淚,心率加快,多在95次/分鐘以上,排水樣糞便,稀糞中混有黏液和血液,氣味腥臭難聞,肛門周圍及后肢被糞便污染,最后臥地不起,精神萎靡,反芻停止,出現呻吟,肌肉震顫,心率100次/分鐘以上,眼結膜、口腔黏膜蒼白,眼球下陷,極度消瘦,臨死前頭頸僵直,衰竭而死。
(三)剖檢病變剖檢可發現全身肌肉消瘦,皮膚及黏膜蒼白,淋巴結水腫,胸腔積有淺黃色液體,血液稀薄呈水樣,且凝固不良,肺腫脹,表面有出血點,切開見有多量泡沫,心包積液,心臟顏色蒼白,質地松軟,肝臟呈土黃色,腫大,質脆,表面見白色小灶狀壞死,膽囊腫大,脾臟輕微腫大,腎臟腫脹,有明顯的黑色壞死灶,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出血,腸腔內充滿氣泡、黏液和血液,惡臭,腸黏膜出血,水腫,刮去壞死脫落的黏膜后,可見表面有廣泛的糜爛和淺在性潰瘍。
(四)實驗室診斷血液鏡檢。取病羊血液涂片,姬姆薩染色鏡檢,在紅細胞表面有圓盤狀、球狀、環狀,呈稍淡紫紅色的附紅細胞體,嚴重者紅細胞失去正常形態。邊緣不整而呈星芒狀、齒輪狀等不規則多邊形,有的附紅細胞體游離在血漿中呈不斷變化的星狀閃光小體,在血漿中不斷地擺動、翻滾。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病變和實驗室診斷確診為羊胃腸炎與附紅細胞體病混合感染。
(五)治療根據臨床癥狀和剖檢病變作出初步診斷,并馬上采取緊急治療措施。
1.更換飼料。立刻停止飼喂含發霉豆粕的飼料,多喂新鮮的青綠飼料。
隔離消毒:立即隔離發病羊和疑似病羊,糞便發酵處理,用碘金消毒液(濃度為1∶1?000)對羊舍場地、羊舍環境,羊舍用具進行消毒,1次/天,連用3天。
2.注射治療。上午用恩諾沙星注射液,下午用土霉素注射液按使用說明對全部羊只進行肌肉注射,1次/天,連用3天。
3.中藥治療。黃連100克、黃芩100克、板藍根300克、黃柏200克、生地300克,水煎去渣,灌服,此為200千克病羊用量,早晚各1次,連用3天。
4.輔助治療。按藥品說明在羊群飼料中加入附康(鹽酸多西環素粉)和紅弓鏈速治散(又名龍膽瀉肝散,主要成分:龍膽、甘草、柴胡、車前子、生地黃、磺胺間甲氧嘧啶、強力霉素等),并在飲水中添加葡萄糖,電解多維混飲以增強羊的體質,防止繼發感染。
(六)結果9月8日實驗室診斷結果出來,證明了初步診斷的正確。復診:病情明顯好轉,食欲、精神、排泄均已明顯好轉,囑按原方案繼續用藥。
9月10日回訪:病癥基本消失,食欲、精神、體質恢復如常,停止注射治療,中藥治療和輔助治療按原方繼續服用3~5天。
9月18日追訪:羊群均已康復如前,長勢良好。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