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已經成為21世紀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矛盾。隨著我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保意識的增強,無污染、純天然、高品位、安全優質、營養、保健的有機茶日益成為茶葉消費的主流。一方面,有機茶高質高產高效低耗和可持續發展,賣價比大宗茶高,市場前景誘人;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加入WTO后國際市場的開放性、競爭性、規則性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和歐美等國設置的綠色壁壘,又使我國茶葉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面臨更大機遇和挑戰。為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我國茶葉生產、消費的無公害化,發展有機茶是振興我國茶業的重要途徑。
一、基地選擇
有機茶基地是有機茶生產的基礎,科學地選擇好基地具有重要意義。有機茶基地的選擇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綠色食品產品環境技術條件》的規定,對基地周邊環境、大氣、水質、土壤等有嚴格的要求。
1、有機茶生產基地宜選擇在遠離城鎮、居民區、工業區、交通干道等沒有廢水、灰塵和過多人為活動給茶葉生產帶來的污染,特別是上風口、河道上游等無明顯和潛在的污染源;基地大氣環境質量應符合GB3095—1996中規定的一級標準要求,要求大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總懸浮微粒、氟等的濃度必須在標準限值內,即日平均濃度限值[毫克/立方米(標準狀態)]:二氧化硫0·15,氮氧化合物0·10,總懸浮顆粒物0·30,氟化物7·00微克/立方米。茶園內外空氣清新,生物植物豐富,周圍有較豐富的有機肥源。
2、茶園用水應符合GB5084—1992中規定的旱作農田灌溉用水水質要求,即各項污染物的濃度限值(毫克/升):總汞0·001,總鎘0·005,總砷0·005,總鉛0·10,六價鉻0·10,氟化物2·00,糞大腸菌群10000個/升,PH值5·5—8·5,并且要求水源充足。
3、基地土壤環境質量要符合GB15618—1995中規定的一類土壤環境質量要求,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毫克/公斤):汞≤0·15,鎘≤2·00,砷≤15·0,鉛≤35·0,銅≤50·0,鉻≤90·0。要求茶園周圍沒有有害金屬、非金屬礦山,茶園土壤沒有嚴重的化學農藥、肥料、除草劑、重金屬等污染的歷史;DDT、六六六等化學農藥不檢出,不含除草劑成分。
4、茶園土壤自然肥力高,土層深厚,土體疏松,質地砂壤,通透性良好,不積水,有機質含量高,營養元素豐富而平衡,酸性或微酸性,地下水位低,排水性能良好,未種過薯類、芥麥、荷蘭豆等作物,連片集中,交通方便的地塊選擇為生產茶園。要求土壤有效層>80厘米,PH值4·5—6·5,0—45厘米土層內平均指標:有機質含量>15克/公斤,有效氮含量>1克/公斤,有效磷含量>10毫克/公斤,有效鉀含量>80毫克/公斤,有效鎂含量>40毫克/公斤,有效鋅含量1—5毫克/公斤,交換性鋁含量30—50毫摩/公斤,交換性鈣含量<50毫摩/公斤,透水系數0·01毫米/秒;土壤容重表土層1—1·2克/立方厘米,心土和表土1·2—1·4克/立方厘米;土壤空隙度表土50%—60%,心土和表土45%—55%。
二、基地建設
1、茶場規劃 有機茶園是采用自然和生態法則相協調種植的基地,因此茶場的規劃宜應用生態學原理,建立以茶為主,多種經營,立體種植,生態管理,產出綠色食品,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型茶場。宜山水田林路綜合規劃,農林牧副漁肥統一安排。茶場內宜根據地形地貌、生產規模、經營模式,科學而合理地安排好總場和分場、辦公區與住宿區、廠房區與養殖區、商業區與文化區、綠化區與休閑區、茶園與綠肥區、林區與水果區、道路網絡與水利系統等規劃安排好。總場以交通方便的茶區中心區為宜,場區周邊應與茶園設置50—100米的隔離帶;茶廠宜安排在幾個作業區中心、交通方便的地方,茶廠周邊與茶園應設30—50米的隔離帶;養殖場宜安排在茶園周邊較隱蔽的地方,規模按一畝茶一條豬或一條牛來安排,同時應安排好糞便的無公害化處理場所。其它安排則因地制宜來安排。
2、種植規劃 有機茶生產技術的應用強調使茶園的生態系統保持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既要考慮茶樹生長發育對溫度、光照、水分、熱量、土壤等生態條件的要求,又要考慮構成生物多樣性生態農業結構要求進行規劃。要求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規劃植樹造林,坡度25度以下集中連片的緩坡地規劃為茶園,零星地塊、瘠瘦地等規劃種植綠肥、牧草、飼料、花卉、藥材、豆科作物,低洼積水地宜規劃修建水庫或魚塘,茶園梯壁、道路兩旁、水溝邊、地邊角和房前屋后、池塘邊等規劃種植水果、觀賞樹、風景樹或經濟樹種,風口處或茶園北面規劃為防風林帶,有機茶園與常規農業之間必須規劃隔離帶,包括地理的或人工林帶。樹種要多樣化,喬木與灌木,闊葉與針葉相結合,高一排低一排。林帶與隔離帶一般寬8—12米,株距2—5米。同時茶園內規劃種植遮陰樹,茶行空隙較大時規劃種植綠肥或豆科作物,使茶場內外成為一個人工生態群落區。
3、茶園規劃 宜以保水、保土、保肥和適應茶樹生長發育的生態條件來規劃,坡度25度以下、10度以上的地塊規劃建立反傾斜的梯級茶園,梯面寬不能小于150厘米;坡度10度以下地塊規劃建立棋盤式長方型茶園。規劃時宜按地形地貌和原植被狀況,有選擇地規劃保留一部分面積不等的植被種類不同的林區;南方茶園宜按8—10行茶規劃種植一行遮陰樹,株距宜根據所選擇樹種枝葉疏密、樹冠寬窄而定,宜以成年后遮陰度在30%—50%之間為原則,一般畝植8—12株為宜,樹種以深根、樹冠寬大、不與茶樹爭奪水肥、病蟲害少、枝葉疏密適中、冬天落葉的果樹、觀賞樹、風景樹、經濟樹種、豆科喬木樹為宜,以便維持生物多樣性的良好生態環境。規劃茶行時應盡量南北走向和沿等高線走向,茶行間盡量保持平行,避免出現斷行和閉合行。整個茶園宜按10—20畝劃分為一個作業區,茶行長以50—60米較為合適。
4、道路規劃 為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作業和方便運輸以及水土保持等要求來規劃道路網絡。一般要求有機茶生產茶園500畝以上宜規劃主道,寬7—9米;500畝以下只規劃支道,寬6—7米;步道按作業區界來規劃,10—20畝設立一條步道,寬1—2米。梯級茶園一般以8—10行茶(梯級)規劃一條橫向步道,宜水平規劃;縱向步道宜根據山形來規劃,可以規劃成直道也可規劃成S道。主道、支道、步道宜縱橫排列,路路相通。
5、水利規劃 水利系統的規劃宜以有利于供水、灌水、排水、蓄水、防洪和水土保持等為原則進行。供水溝、供水管與山塘、水庫或抽水、蓄水站連接;灌水系統宜以滴灌、噴灌、流灌等規劃;排水溝設在茶園低洼處和道路兩側,防洪溝規劃在茶園上方與山林交界處;蓄水池用于蓄水和漚制水肥用,一般每5畝茶園建一個,規劃在路邊或近供水處,深寬度以每畝蓄水1—2立方米為宜;排蓄水溝既可排水又可蓄水,以每隔一定距離規劃設置一個低于溝面5—10厘米的梯級小土壩為標志,一般規劃在茶行上方。水溝的深寬度和水管的條數宜視需水量和排水量而定。規劃要縱橫有序,大小相通。
6、茶園開墾 有機茶園的開墾要求分步進行:第一步先將園內地面的雜樹、竹子、荊棘、亂石、土堆等清理,但是在清園中應改變常規茶園清園時將全樹木一掃光的做法。宜保留一些大樹、名貴樹和有觀賞價值、經濟收益大的樹種,有利于茶園生態建設。第二步開墾種植溝,開墾前首先將表土層表土、雜草、腐葉等肥力較高的表土層約5—10厘米開挖作基肥堆放在不影響開墾種植溝又利于填回溝底的一側堆放,在清挖表土肥泥時注意將暗石、樹頭、竹兜、茅根、惡草等清挖干凈并堆放出園外。因茶樹一經種植,中途不易改變,為使茶行整齊美觀和方便采摘管理作業,開挖種植溝前宜先用石灰粉劃線,然后按規格、順序開挖,以便提高勞動效率。開墾時一人一個作業區,從第一行至第二行,每開挖好一條茶溝則回溝一行,可以較好地解決泥土堆放難的問題。種植溝之間距離為120—200厘米,目前大多采用150厘米的規格,種植溝深度60—70厘米,種植寬度單行植為50—60厘米,雙行植為70—80厘米,多行植寬度相應增大,目前大多數采用雙行植。第三步填土回溝,開墾種植溝時最底層約5—10厘米的松土留溝底作為第一層,第二層填入表土層肥泥5—10厘米,第三層填入經無公害化處理的無污染基肥,包括廄肥、餅肥、綠肥、草渣、堆肥、漚肥、泥肥、魚肥、沼氣液肥、人畜禽糞尿、作物秸稈等有機肥和礦物鉀肥、礦物磷肥、鈣鎂磷肥、焦泥炭土、生物菌肥等無機礦物肥料、復合微生物肥料等基肥20—25厘米;第四層填入普通泥土5—10厘米,余下10—15厘米暫不填土,待種植苗木時再填滿,整理平整。
7、茶樹種植 茶樹為多年生作物,一經種植幾十年內一般不會改變。因此,一是要選擇好良種;二是要種植符合出圃標準的苗木;三是要高標準、科學種植。
良種是實現高質高產高效低耗的基礎,必須按市場的需求、創新、創名牌的需要和遠景規劃、發展的眼光、地域的優勢等科學選擇和搭配好茶樹良種。同時還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加工的茶類品種選擇適應性廣、抗病抗蟲抗寒能力強、農藝性佳、適制2—3個茶類品種或一個特優茶類品種的高香、多毫、味佳、適應機械化采摘、管理、加工的無性系、非轉基因的茶樹良種為有機茶種植品種。
種植的苗木要符合國家GB11767—1989《茶樹種子和苗木》標準的一、二類標準苗木要求,并經過嚴格檢疫。
種植規格:株距,單行植大葉種40—50厘米,中小葉種30—40厘米;小葉種23—33厘米;小行距,雙行植33—43厘米,多行植23—28厘米。每穴(叢)定值株數:大葉種1—2株,中小葉種2—3株。種植適期以秋植(霜降前后)和春植(雨水前后)為宜。種植前起苗要盡量帶土移栽,減少損傷根系。種植時先按行株距劃線或拉繩確定種植穴位,穴位深寬20—25厘米,施足豆餅、菜。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