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農業技術網 閱讀數:
番茄菌核病在全國番茄種植區均有發生,以溫室番茄發病較重。
【番茄菌核病癥狀】
番茄菌核病植株田間發病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果實和莖。葉片受害多從葉緣開始,病部起初呈水浸狀,淡綠色,濕度大時長出少量白霉,后病斑顏色轉為灰褐色,蔓延速度快,致全葉腐爛枯死。果實及果柄染病,始于果柄,并向果面蔓延,致未成熟果實似水燙過,受害果實上可產生白霉,后在霉層上可產生黑色菌核。莖染病多由葉片蔓延所致,病斑灰白色稍凹陷,邊緣水浸狀,病部表面往往生白霉,霉層聚集后,在莖表面生黑色菌核,后期表皮縱裂,嚴重時植株枯死。病害后期髓部形成大量的菌核。
【病原與發生規律】
Sclerotiniasclerotiorum稱核盤孢,屬子囊菌亞門真菌。以菌核在土中或混在種子表皮越冬或越夏。北方菌核多在3—5月萌發;子囊孢子落在衰老的葉及尚未脫落的花瓣上,萌發后產出芽管,芽管與寄主接觸處膨大,形成附著器,再從附著器下邊生出很細的侵入絲,穿過寄主的角質層侵入。該菌在寄主內分泌果膠酶,致病部組織腐爛,后病菌侵染力明顯增強,田間再侵染由病葉與健葉接觸進行。此外,此病還能以菌絲通過染有菌核病的灰菜、馬齒覺等雜草傳播到附近的番茄植株上。子囊孢子萌發溫度0—35℃,適溫5—10℃;菌絲0—30℃均可生長,適溫為20℃;菌核萌發適溫15℃,在50—65℃5分鐘致死。菌核無休眠期,抗逆力很強,溫度18—22℃,有光照及足夠水分條件,菌核即萌發,產生菌絲體或子囊盤。濕度是子囊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的限制因子,相對濕度高于85%子囊孢子方可萌發,也利于菌絲生長發育。因此,此病在早春或晚秋保護地容易發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深翻土地,使菌核不能萌發。實行輪作,培育無病苗。及時摘除老葉、病葉,清除田間雜草,注意通風排濕,降低田間濕度,減少病害傳播蔓延。苗床處理。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或25%乙霉威可濕性粉劑8g/m2,加10kg細土播種時下鋪1/3上鋪2/3。
田間發現病斑時,及時施藥防治,發病初期可采用以下殺菌劑進行防治: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異菌脲懸浮劑800—1000倍液+25%戊菌隆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液;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66%甲硫·霉威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36%三氯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45%噻菌靈懸浮劑800—10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600—1000倍液+5%水楊菌胺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50%多·菌核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均勻噴霧,在發病初期先摘除病殘體并銷毀,每畝施藥液60—70L,視病情隔7—10天1次。棚室可采用煙霧法或粉塵法施藥,于發病初期(圖11—154),用10%百·腐煙劑250—300g/畝,10%腐霉利煙劑250—300g/畝熏一夜,也可于傍晚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視病情間隔7—9天再噴撒1次。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