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鄭州晚報 閱讀數:
程廣京,1986年生,“焦裕祿精神的發(fā)祥地”河南蘭考人,自小深受焦裕祿的影響,作為家族第一個“躍入龍門”的大學生,曾在上海某大學任職的他卻立志走“焦書記的路”,2008年,他毅然辭職返鄉(xiāng)“躍回農門”擔任村官,從最初的不被村民看好,到2011年全票當選村支部書記,再到2013年成為中國最美村官候選人。他的村官之路究竟如何實現(xiàn)逆轉?
家族第一個大學生跳回“農門”
在上海某大學任職幾個月后,程廣京選擇了辭職返鄉(xiāng)出任“村官”——逆流穿過拎著大包小包擁入城市尋夢的人群,踏上了返鄉(xiāng)的列車。
列車疾馳北去,留下的是大城市的繁華和大學老師的體面身份,還有那相戀3年就此分手的感情。
“大城市咋不比小鄉(xiāng)村好?我種了一輩子地,也沒見地里長出個金蛋。”對于兒子的選擇,父親程營想不通,甚至有些惱怒。
在老家土山村,程姓是大姓,“跳出農門”一直是村里人的榮光與夢想,當兵轉業(yè)進機關單位的,考大學躍入“龍門”的,甚至容貌姣好嫁入城市的……每個走出村莊、脫離土地的人,背后都盯滿了村里人艷羨的目光。
和程廣京同齡的年輕人,大多初中便輟學打工,上高中考上大學的鳳毛麟角,村子里“幾年難出一個大學生”。
2005年,程廣京考上江西渝州科技學院,雖只是一所大專院校,但也是程姓家族出的第一個大學生。那年,程營在家里擺了幾桌酒席,宴請親朋好友。
“上了學,那以后就吃公家飯了?”親友們問道,“嗯,應該是的。”程營端著酒杯,故意淡然地回答道。
“公家飯”,是計劃經濟時期特有的名詞,在村里人看來,那是體面、有保障生活的象征,雖然現(xiàn)在早已是“自主擇業(yè)”,但似乎只有這樣的舊詞才能表達內心的夸獎和艷羨。
畢業(yè)后,程廣京吃上了“公家飯”——任職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新職學院。也有了身材高挑、皮膚白皙的南方城市女友。
繁華都市上海、大學老師,這樣的結果讓程營為之驕傲,逢人便夸,“這幾年總算沒有白花錢,不用像我們一樣在土里刨食。”
2008年10月,當程廣京考上村官,拉著行李出現(xiàn)在家門口時,程營的驕傲變成了憤怒,“別人當了一輩子的村干部都改變不了,你一個學生娃能改變?回上海去!”
“一個毛頭小伙來了能干啥?”
九曲十八彎的黃河在蘭考城西北急轉一彎,向東北奔流而去,蘭考因“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而出名。
焦裕祿曾在土山村待過10多天,修建的小橋至今依然完好。李雪健、王洛勇……程廣京熟知各種版本的焦裕祿影視作品,每年5月14日,焦裕祿去世之日,“都會反復看電視臺播放的焦裕祿的影片”。
更為直接的影響是,他的堂爺當了一輩子村支書,深受群眾愛戴。
初中時,在同齡小孩憧憬都市生活之時,程廣京的“宏大理想”卻是“當個像吳仁寶、史來賀那樣的村官,帶領群眾致富”。
2008年12月,程廣京被任命為葡萄架鄉(xiāng)董莊村村委副書記——相當于助理,協(xié)助村支書處理村里事物。
“沒啥好印象,一個小孩來了能干啥?”馬德軍,65歲,現(xiàn)董莊村村主任,上世紀70年代初擔任村組組長等職至今。鄉(xiāng)黨委宣布時,他并不看好這個有文化的年輕人。
董莊村地理位置偏僻,經濟發(fā)展緩慢,以前村委班子平均不足一年就干不下去了。
進村的第一天,程廣京沒有按部就班直奔村委,而是“微服私訪”——挨家挨戶走訪調查。
“準備干多長時間,一年吧?”入戶第一家男主人靳五直接問道,在大多村民看來,所謂的大學生村官就是“空降干部”,“干兩年,鍍個金,就回機關單位了”。
程廣京相信做永遠比說要有說服力。于是,在村里的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總有他忙碌的身影。
第一年上班,程廣京月工資850元,時臨春節(jié),他花光工資買了一批米面糧油,到村里的困難戶和老黨員家逐一拜訪。
翟保忠,村里特困戶,身患殘疾,父母常年臥床不起,孩子正上初中,家中房屋瀕臨倒塌。程廣京多次自費送去生活用品,幫他申請了五保戶和危房改造資金,翻修了房屋。在他的幫扶下,翟保忠發(fā)展起了養(yǎng)殖業(yè),養(yǎng)殖生豬10余頭,年收入達8000元。
“這孩兒不錯,要不是他,路能修好?地能澆上水?”
“光著脊梁,推著架子車,拉著預制板往工地上跑。”楊東,葡萄架鄉(xiāng)宣傳委員,第一次在村里見到程廣京,“曬的可黑,看著年齡有40多歲。”
“收麥的時候,從早上天不亮就開著車在地頭轉,轉到半夜,害怕著火。”馬德軍說,“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這孩子*的優(yōu)點是不急不躁,啥事都慢慢和你商量。”
董莊村最為村民詬病的兩大問題,一是路,另一是水電——除了兩條主路,其余的路都是“水泥路”——晴天一身沙,雨天一身泥。
“反映了多少年,說破了天,就是沒人管。”村民說,程廣京“施政”的第一個突破口就是修路。
每天天不亮,他就騎著電動車,跑到幾十里外的縣城,到縣扶貧辦、發(fā)改委等部門為村里爭取修路的資金項目,“一天來回100多里地”。
董莊村雖臨近黃河,但土地大多還是靠天收,僅有小部分土地可以引灌黃河水,而村里那不爭氣的變壓器早已老化,經常著火斷電。
程廣京一趟一趟地跑向水利、農業(yè)、電業(yè)等部門,變壓器修好了,“靠天收”的土地上打起了井——每50畝地一眼井。
2012年6月15日,董莊村一名精神病患者點燃麥秸稈,引燃了麥田。一時間,火勢兇猛,董莊村及鄰村大片的小麥受到嚴重威脅,程廣京二話不說,馬上組織黨員干部下到麥田撲火。麥秸稈易燃燒,火勢躥得很快,程廣京追著火苗跑。鞋子跑丟了,赤著腳繼續(xù)撲火,還救出了麥田旁屋子里的兩位老人。
…… ……
“這孩子不錯,要不是他,路能修好?地能澆上水?”曾經冷眼旁觀的村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2011年,他全票當選村支部書記。
“僅憑口號是沒有用的,你得讓他看到眼前利益,才能長遠發(fā)展”
董莊村是豫東平原典型的農業(yè)村,土地曾是村民賴以生存的*依靠,現(xiàn)在,土地變得越來越“輕賤”。年輕人南下工廠,中年人進入建筑隊,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固守著村莊,照看孫子,耕種土地。
“種地還是幾十年的老一套,花生、玉米、小麥老三樣。家里養(yǎng)個豬、養(yǎng)個雞,到年底賣賣,補貼一下。”馬德軍說。
“思想觀念保守,種植結構老套,要想富,必須調整種植結構,發(fā)展副業(yè)。”程廣京在走訪日記中寫道。上任第二年,他提出流轉村北土地,發(fā)展大棚蔬菜。
“大棚蔬菜?不可能,都是自家地里種點自己吃,你種的賣給誰?再說,誰種過?不會!”開會討論時,一村民直接“對嗆”程廣京。
和焦裕祿時期不同,那時可以說黨的政策一呼百應,而現(xiàn)在的村民更加“自主”——“僅憑口號是沒有用的,你得讓他看到眼前利益,才能長遠發(fā)展。”
程廣京拿著家里準備的結婚禮金,領著村民代表和村干部遠赴大棚蔬菜之鄉(xiāng)山東壽光考察,帶頭建造了兩座大棚,并為建造大棚的村民爭取了每個大棚2萬元的無息貸款。
那年,程廣京利用自己大學所學的電子商務專業(yè),開始網上“賣菜”——網上打出了名聲,吸引了外地客商前來收購。
“一個大棚一畝半地,建造成本2萬多元,這樣相當于自己不用出錢,就可以造個大棚。”參與種植的村主任馬德軍說,“第一年種的芹菜和黃瓜,芹菜價格一斤一塊五,一畝地產2萬~3萬斤,光芹菜就收回了成本,還賺了錢,比咱那老觀念強多了。”
9月的村莊進入了收獲季節(jié),董莊村北,風吹著玉米和桃園,沙沙作響。去年,因西氣東輸工程,大棚蔬菜被迫拆除,他在流轉土地上搞起來大棚桃示范基地。
“離城遠,招商引資辦工業(yè)缺少先天優(yōu)勢。”他看著長勢不錯的桃樹說,“以后村南就是大棚果園,村北是大棚蔬菜和養(yǎng)殖。等明年桃上市了,再請你們來。”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yè)、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因互聯(lián)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lián)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