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農財寶典 閱讀數:
旗下13家企業、員工2500多人、年飼料銷量近50萬噸,在中國高端水產飼料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粵海始終秉承低調、穩健的風格,不張揚、不冒進,在中國飼料行業快速發展、水產養殖行業加速產業化的20年中,她好像一個潛行江湖的隱形大佬,在不經意間,完成了自己樸實而又精彩的綻放。
湛江,雷州半島,美麗的海濱城市,是一個海洋大市,有著幾十萬畝蝦塘,有著數不清的海水網箱,海水養殖、水產飼料、水產品加工方面領先全國,流傳著許許多多海的故事;而廣東粵海飼料集團二十年前誕生在這里,書寫著海的傳奇。
如今的粵海已發展成旗下有13家企業(其中8家飼料企業)、員工2500多人、年飼料產銷量近50萬噸、年產值30多億元的大型企業,在中國高端水產飼料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粵海始終秉承低調、穩健的風格,在水產飼料界默默耕耘。不張揚、不冒進,在中國飼料行業快速發展、水產養殖行業加速產業化進程的這20年中,粵海好像一個潛行江湖的隱形大佬,在不經意間,完成了自己樸實而又精彩的綻放。
動蕩行業中,穩健的代名詞
粵海身上嶺南人低調、扎實的作風恰與跌宕起伏的行業現狀相應成趣,穩健、求實的經營理念成為其歷經行業潮起潮落時的減震器,她始終錨定在自己的規劃與目標之內,面對行業動蕩也多了一份自信與從容。
粵海,立足南粵,放眼四海。與北派的飼料集團相比,粵海具有典型的廣東人性格:低調、務實、勤懇。
粵海飼料集團監事會主席李積偉認為,粵海的發展速度和現在的狀態,他非常滿意,20年來,陪伴粵海經歷著飼料行業的起起伏伏:“水產飼料是高風險行業,特種水產飼料更是如此,穩健、踏實的發展,是粵海能夠有今天這樣規模的重要保證。”
事實正是如此,回顧水產養殖行業過往的20年,頗有波瀾壯闊之感。從1993年開始,流行性病毒病開始從南到北席卷我國對蝦養殖業,一度繁盛的斑節對蝦養殖產量下降3/4;1996年,蝦病開始緩解,1997年,以廣東為代表的華南養蝦集群開始崛起,到了1999年以后,隨著大規模育苗和淡化養殖的成功,南美白對蝦養殖迅速擴散,逐漸形成了今日對蝦產業格局。
水產品價格暴漲暴跌、飼料企業暴富暴窮,幾乎成為這20年的主旋律,以至于基于病害和行業發展導致的洗牌風潮至今方興未艾,財富神話與商業殘局演繹著這個行業的一體兩面。
粵海身上嶺南人低調、扎實的作風恰與跌宕起伏的行業現狀相應成趣,穩健、求實的經營理念成為其歷經行業潮起潮落時的減震器,她始終錨定在自己的規劃與目標之內,面對行業動蕩也多了一份自信與從容,甚至成為水產飼料行業中“穩健”的代名詞。
“我們做事都經過充分的考慮,盡量把全部可能造成影響的因素充分評估,不輕易把風險帶進企業。”鄭石軒向記者介紹,多年來粵海堅持穩步投資和擴張,不打無把握之仗。下屬工廠均是滿負荷生產,粵海是被市場推動著發展,先做市場,再建工廠,故粵海投資的新廠,第二年就能上規模,出效益。“在市場好的時候,可以*限度滿足效率的要求,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每個廠也只是下降一定量,不會產生嚴重影響。”
粵海伴隨著南美白對蝦及海水魚養殖的普及而發展壯大,為養殖戶的利益,為行業的發展而努力,面對近年來病害蔓延、水產品滯銷等問題時,顯得更加積極從容。2007年,中國蝦價因美國“六月禁令”而大跌,粵海開始租賃冷庫,對自己客戶的蝦給予0.5元/斤的補貼進行收購;2012年,珠海斗門海鱸價格因養殖量大增而暴跌,粵海同樣開展了補貼收魚。通過主動應對危機,在穩定市場、客戶的同時,又確保了資金回收,企業的眼界和風范展露無遺。
領風氣之先,是身處沿海的南粵人另一種性格特質,這在粵海身上也表現得格外明顯。在1994年掛牌成立之時,粵海就以高起點、高要求起步,雖然還身處國有體制的框架之中,卻一直緊跟著行業的腳步在前進。到2000年,粵海對蝦飼料就做到了年產量3萬多噸,當時全國的對蝦飼料年產量還不到10萬噸,展現出一個未來大型飼料集團的格局和底蘊。
“粵海的風格是踏實、勤奮,這也是我們當時能夠那么快出成績的重要原因。”粵海飼料集團副董事長蔡許明告訴記者,鄭石軒是個以身作則的老總,他就住在廠里,和普通員工一樣考勤、打卡,遲到了也要扣錢。老總的作風帶動了全體員工,粵海的企業風格從那時起開始形成。
“雖然鄭總是國有企業的老板,但是他把粵海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來干。”李積偉回憶,在鄭石軒和他的團隊的帶領下,粵海蝦料從1996年開始逐漸具備了市場影響力,到1998年整個企業比較好了,年利潤達到1000多萬元,但鄭石軒“平時的交通工具還是工具車、公交車,出差住的是普通招待所”。
前十年,受限于國營體制,粵海發展速度較慢,雖然年年有利潤,但在2004年改制前,粵海還只有一間工廠,產銷量只有5萬多噸。
2004年,粵海完成改制;2007年,粵海飼料集團正式成立,粵海按照自己的步伐在發展。在飼料行業越來越進入資本時代,粵海沒有過多依靠政府的扶持,甚少在銀行貸款,也沒有一些企業高歌猛進式的擴張,有人說粵海是悶頭發大財,也有人說粵海眼界太窄,但務實的鄭石軒一直堅持,選擇中等的發展速度,首要保持年年有增長,重視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實踐證明,在跌宕起伏的特種水產飼料市場,粵海這艘航船始終行駛平穩。改制后,粵海實現較快的發展,平均一年新建一間分公司,一年增加產銷量5萬噸,相當于平均每年增加了一個舊粵海。
技術與品質:支撐發展的原動力
這是粵海在市場立足的根本,也是粵海競爭力的來源。“粵海有獨特的技術,敢用一般廠家不敢用的原材料,用別人不敢用的配方。”
“在做飼料以前,我是一個高校老師,技術方面的東西是我的愛好。”鄭石軒這樣表示自己對飼料配方技術的偏重,在這樣的影響下,粵海的產品品質始終走在行業的前列。在鄭石軒看來,這是粵海在市場立足的根本,也是粵海競爭力的來源。“粵海有獨特的技術,敢用一般廠家不敢用的原材料,用別人不敢用的配方。”他曾經這樣說。
記者試圖從鄭石軒過往的講話和文章中,去尋找他的經營理念和管理哲學。但發現,他在公開場合所留下的所有文字與影像,幾乎全部與技術及行業發展實務相關,甚少諸如投資戰略、管理心法等凌空高蹈式的論述。他更像一個儒雅的技術專家,將對企業管理和發展理念滲透到產品研發與營銷實務中。
曾經在多家飼料企業供職的某配方技術人員曾私下與記者交流,鄭石軒本人在海水水生動物營養和飼料配方領域的技術造詣,在飼料企業老板這個層級,是比較少見的。企業家的特質自然會為企業留下深刻的烙印:2006年,獲“AAA+級中國質量信用企業”稱號;2007年,蝦配合飼料獲“采用國際標準產品標志”證書;2008年,海水魚飼料及添加劑獲“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證書……粵海每年都進行幾十個課題研究,每年取得新的專利,每年都有省、市級科技進步獎,旗下企業基本都是高新技術企業,集團現擁有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中心,有院士工作站,有幾十名博士、碩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幾十個方面形成全方位研究,始終掌控著技術制高點。
一系列產品質量方面的榮譽,見證了粵海在該領域的實力和自信。看重技術和質量,這也是粵海早期得以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據鄭石軒回憶,在粵海蝦料面市之初,產品粉末多,顆粒大小、均勻度、切面等方面都比較難看,當時市場上主流的蝦料大多講究外觀、賣相好,但是一旦真正使用到養殖階段,這些品牌的飼料系數多在1.6-1.8,而粵海只有1-1.1,高下立判。
從上世紀南美白對蝦養殖興起以來,對蝦飼料市場經常硝煙彌漫,從不缺少慘烈的血戰,粵海飼料憑借穩定、優秀的品質,一直穩步前行。
各種基層技術培訓會,是現在飼料企業常用的市場推廣手段,這種模式也是由粵海開創的。廣東粵海飼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石貴介紹,在本世紀初的前幾年,白對蝦再次點燃對蝦業的熱情,當時各地市場上沒什么業務員,更談不上技術服務與指導,但是養殖戶對信息和技術卻非常渴求。于是,粵海開始辦基層技術培訓會,帶專家下農村、送技術到塘頭,非常受歡迎。隨著此類會議的不斷推廣,粵海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鄭石貴說,在海南對蝦飼料市場,粵海始終是第一品牌,現在海南很多老客戶對粵海的認可,都是從粵海剛進入海南市場時確立的,甚至一度海南*的四大蝦料經銷商都是粵海的客戶,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有好的產品品質保證,離不開當年對市場的努力耕耘。
鄭石軒在企業管理上特別強調系統的重要性。粵海飼料的高品質,除了在技術研發上成績卓著外,更得益于在整體技術研發人才與制度架構上的系統性支撐。粵海講究的是團隊協同作戰,而不是孤軍作戰;從單個人來講也許不是行業最強,但作為一個團隊是最強的。
粵海飼料集團副總裁韓樹林介紹,根據養殖業大環境的變化,粵海在技術架構上進行了調整,每個技術骨干帶領一個團隊,各自負責不同的飼料領域,如對蝦、金鯧、海鱸、生魚、蛙料等,從原料控制、生產工藝、配方調整,到對比試驗、專項研究,到市場調查、反饋和服務,實行一條龍總包干;這樣精力更加專注,便于技術人員掌握某一品種的養殖情況,及時應對。分品種、分環境、分時間,如此精細化、專業化的研究,在目前國內海水水產飼料企業中可以說無出其右。
近年來,飼料行業的競爭不斷加劇,技術和品質成為支撐粵海平穩發展的發動機,也成為她受客戶認可的*特色。鄭石軒這樣解讀技術在粵海競爭中的價值,“我們不斷改進、不斷創新,競爭對手即使一時能掌握粵海的某項技術,也無法追上我們的更新速度,更無法達到我們的成本優勢。”
記者走訪中山、電白、斗門、湛江東海島等地的經銷商,粵海飼料的品質和穩定性是他們愿意與粵海合作的最主要原因。在廣東沿海各養蝦集中區,粵海蝦料都保持有30%左右的占有率,個別市場超過50%,海水魚料方面更是明顯,在斗門的海鱸產區,粵海飼料憑借獨特的成本優勢,占據了超過60%的市場份額。技術的力量不僅幫助粵海從小長大,更使其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贏得口碑。
穩固的客情關系:本質是精細化管理的延伸
粵海穩健的步伐,貫穿于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的全過程,正是精細化的管理避免了大躍進擴張帶來的粗鄙與風險。穩定的客情,經銷商感受到的是脈脈人情,而對于企業而言,其實是終端精細化管理的必然結果。
飼料行業依舊表現出明顯的渠道驅動的特征,得渠道者,得天下。而粵海與經銷商、養殖戶的關系維系,一直為業內稱道。在飼料終端市場,企業相互“挖角”、策反經銷商的事情司空見慣,而粵海經銷商的忠誠度和穩定性是公認較強的,而維系這種優勢的效率也是相對最高的。
從最初基層技術推廣會打開市場、到后來的資金支持和客情維護,再到最近的技術服務,手段在更新變化,但以客戶價值為中心的理念始終如一。
從幾年前開始,在華南地區,蝦病為害越來越強烈,到2013年,整個華南地區對蝦減產約三成,給蝦農、飼料企業帶來嚴峻考驗。
在這樣的情況下,粵海也開始轉變,“扎根行動”在各養殖區全面鋪開。
在粵海飼料集團營銷中心總監鄭宇球看來,扎根行動實質上是營銷觀念和營銷人員的全面升級。他說,針對目前的不利局面,粵海對內開始提升營銷團隊的養殖技術素質,同時,對外也在推動經銷商的轉型。
“以前,基層隊伍過于偏重營銷,技術服務有所忽視,他們的提升,是扎根行動的關鍵點。”鄭宇球介紹,現在要推動經銷商發生轉變,把過去單純的飼料店變成養殖綜合服務站,一方面是經銷商自己要提升,要有相應的產品支撐,更重要的是粵海的業務員都要變成養殖技術服務的專家,成為經銷商的駐店技術員,而經銷商則成為養殖戶的赤腳醫生,和經銷商共同總結經驗和案例,探索成功的養殖模式,把基層經銷點打造成為養殖戶學習、相互借鑒的平臺。
一直以來,不論市場、行情好壞,粵海“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從來沒有改變。馬飛鋒是廣西欽州的蝦農,有100多畝高位池,由于蝦病嚴重,導致接連虧損,后來在粵海的幫助下,通過一整套的養殖模式,連續三年養蝦成功,2013年可謂當地最差的年景,他卻賺了100多萬元。
同在欽州的黃政峰、合浦的阮承華也是如此,粵海廣西地區業務員介紹,由于連年虧損、負債累累,他們幾乎到了放棄水產養殖的地步,通過粵海的技術支持,他們都成了當地養蝦成功的范例,“現在在他們那里開現場技術交流會,很多不是粵海的客戶也來參加”。
“我跟粵海合作了十多年,感覺這家公司重感情,對我很照顧。”在湛江東海島的一位飼料經銷商對記者說,自己接觸過其它幾個大品牌的蝦料,但是感覺很不好,有些企業“只知道要錢,條條塊塊卡得太死,沒有人情味”,還有的企業“太喜歡四處擴張,完全沒有對經銷商的鞏固”,粵海的品質有保障,對經銷商的困難考慮也很周到,他喜歡這樣的企業。
上述評價,讓人感受到粵海與客戶之間頗為微妙的關系,它不是單純的商業合作,甚至還透著些許的人情與世故,這也是眾多企業營銷人員在考察粵海時感觸最深的,一方面要嚴格執行公司的銷售政策,特別是飼料行業進入現代企業管理階段,剛性的要求不可能不貫徹;另一方面,任何客情的維系都需要溫度,彈性、軟化的服務又必不可少,其間尺度如何把握?
粵海穩健的步伐,貫穿于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的全過程,正是精細化的管理避免了大躍進擴張帶來的粗鄙與風險。
下一個20年,如何超越?
粵海的歷程,可以說是蝦料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粵海創造價值、求新、求變的具體表現;粵海曾經有亮眼的業績,也曾因為某些原因錯失了良機,但是通過自身的努力,粵海沒有掉隊,希望用5、6年的時間,跨進水產飼料企業的第一梯隊。
“20周年,靠全體員工的努力,靠廣大客戶的支持,粵海才能有今天,接下來還應作出更大的進步。”從2014年開始,鄭石軒開始實施“大跨越、大發展戰略”:蝦料和海水魚料再上一個臺階,淡水魚飼料開辟新的戰場。“粵海對蝦飼料和海水魚料的發展,成長為行業的驅動者和領導者,是我們的前兩次創業,淡水魚飼料將是粵海未來發展的主要支撐點,也是粵海集團的第三次創業。”
“經過20年的積累,粵海在資金、市場、技術等方面都做好了大發展的準備,有了大爆發的能量。”韓樹林告訴記者,以草魚和羅非魚為代表的淡水魚飼料,是一個更大的市場,僅廣東省,2013年草魚飼料銷量100多萬噸,羅非魚飼料80多萬噸,以未來計劃的粵西主市場為例,淡水魚養殖量大、小飼料廠多,以粵海的強品牌效應,應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如果再考慮到海南等周邊區域,未來的空間大有可為。
據了解,為了配合“大跨越、大發展戰略”的實施,粵海開始了一整套系統操作,擴大人才招聘力度,組建新的團隊,制定更優化的激勵政策,提高員工的待遇水平,出臺更靈活的獎勵措施等……整個粵海蓄滿了沖刺的動力。
“總結過去20年,是水產業快速發展的20年,飼料行業的整合速度不斷加快,今后這個趨勢還會越來越顯著。”鄭石軒這樣說,粵海的歷程,可以說是蝦料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粵海創造價值、求新、求變的具體表現;粵海曾經有亮眼的業績,也曾因為某些原因錯失了良機,但粵海一直在追趕,希望用5、6年的時間,跨進水產飼料企業的第一梯隊。?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