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晚報 閱讀數:
5月26日一大早,忙完了鄉鎮上的事情,成拉旺趕緊收拾“行囊”,準備下鄉?,F在正值農忙時節,下菜、移苗、銷售,甚至是哪戶村民家的大棚壞了,他都惦記在心里。前一天的一場大風把龍子村村民成玉光家的大棚吹倒了,壓壞了許多剛長出的菜苗。
趕到成玉光家的大棚地里,成玉光正帶著鄉鄰整修大棚。成拉旺簡單地了解損失情況后一陣忙碌,幫助成玉光把鋼筋條焊接在支架的頂部。臨走時,他特意叮囑成玉光一定要用鋼索把大棚的兩端固定好,以防止再次遭受損失。
離開成玉光家,已是上午10點多,太陽升到半空中,火辣辣地照射著大地。成拉旺顧不上擦一把汗,趕緊奔赴下一個目的地——郭家社村,那里有好幾戶農民還在田里等著他。
農校畢業,他選擇回鄉種菜
郭家社村離鄉政府有五六里地,村子南頭,緊靠著公路有一溜兒四五十座溫室和活動大棚。村民李秀中正在大棚里給茄苗澆水。這些年,李秀中在成拉旺的幫助下,建起了蔬菜大棚??恐N地,他每年都有幾萬元的收入,現在已經開上了小汽車。
走進大棚,成拉旺蹲在地壟上,察看著茄苗的長勢,不時地用手翻看著葉子。“秀中,你這茄苗種早了。”“為啥了?那咋辦呀?”“茄苗如果在低溫下培育,之后的兩三天就不會有明顯的生長,會影響茄苗的發育。趁著這幾天天氣熱趕緊培育。”
聽了成拉旺的話,李秀中不住地點頭說:“我下午就育苗……”
從1986年成為邢家社鄉農業技術推廣員,二十多年來,成拉旺就這樣手把手地指導農民種菜,推廣農業新品種。1996年他成為邢家社鄉分管農業科技的掛職副鄉長,成拉旺更是讓這個純農業的偏僻鄉鎮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鄉。
30年前的邢家社鄉卻是一個只能種植谷物、玉米、山藥蛋的窮山溝,當年成拉旺要回村種菜的消息傳出后,鄉親們都認為他是個藤子(方言,傻子的意思)。
1981年,成拉旺考上了當時的太原農業技術學校蔬菜專業,成為龍子村第一個出去讀書的文化人。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更是希望兒子能在城里找份工作離開這個小山溝。“家里的貧困給我留下太多的記憶,那時候母親給弟弟喂藥時向鄰居借了一勺白糖,我眼巴巴地看著……”
農校兩年的學習,讓成拉旺有了自己的想法:回鄉種菜。“我們這里晝夜溫差大、全年無霜期短,老人都認為不能種蔬菜,但我所學的知識告訴我,我們村可以種菜,而且可以種有特色的蔬菜。”
然而,成拉旺的想法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父母堅決不同意,父親更是甩下狠話:“休想從我這里得到一分地。”親戚們也勸他:“咱們這地方氣候冷,咋能種菜?”
但成拉旺并沒有因此改變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1983年,中專畢業后,他毅然回到村里。
建起大棚,讓家鄉告別“冬春不見青”
種菜,需要的是土地,但當時土地已經包產到戶,村里的幾百畝水澆地沒有一畝是成拉旺的,父親的堅決反對,讓他連種植自留地的機會也沒有。無奈之下,他只好求助鄉政府。“鄉農技站有一塊6畝的荒地,為了鼓勵這個年輕人,我們就把這塊地無償給他試種。”今年即將退休的鄉農技站站長和根何說。
此后,平地、播種,成拉旺開始實踐自己的種菜夢想,在這塊地里撒下了16種蔬菜種子。“最困難的是缺乏資金。菜地的井、渠、路、電配套設施都沒有,我的每一分錢都投入到試驗田里。”成拉旺說,當年他貸款買了一輛手扶拖拉機,到古交拉大糞回來的途中,路過一家面攤,炸醬面的香味撲鼻而來,但他卻掏不出四毛五分錢,只能默默咽下口水。
困難持續了三年,1986年,成拉旺收獲了第一桶金。“我當時種的四分八厘蔥頭,產了3600斤,價格是3角錢一斤,賣了1000多元錢。在當時,那可是天文數字。”就是在這一年,成拉旺成為鄉農技站的農技推廣員。
一年后,龍子村里有六七戶村民跟隨成拉旺在祖祖輩輩種莊稼的地里撒下了蔬菜種子。
之后的十幾年,成拉旺帶領鄉親們種菜,讓小山溝逐漸興旺起來。但他又琢磨起新的改變:改變冬春季沒有收入的現狀。
2000年,成拉旺從河北省永年縣請來了技術員,搭起溫室大棚試驗春茬黃瓜生產:1月初育苗,2月上旬掛果,3月中旬上市,一直到7月份……從寒冷的冬天到炎熱的夏天,成拉旺和技術員形影不離,吃住在大棚里,幾乎沒有回過家。他把每一個關鍵技術環節都學到手:什么時候放風、什么時候施肥……技術員使用的土辦法,他也一一記在心里,總結歸納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基礎。后來,成拉旺研究總結出的“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結束了當地“冬春不見青”的歷史,更緩解了古交及太原市民冬春季吃新鮮蔬菜難的問題。“從2000年到現在的十幾年里,延續的都是當時我掌握的技術,如今村里老百姓收入的四分之一,都得益于這項技術。”成拉旺驕傲地說。
在他家的大棚里,栽種著今年試驗的黃瓜和西紅柿新品種。頭茬黃瓜已經上市,第二茬也已開花結果;西紅柿長到了三穗果,再有一個月就能成熟了。
為幫村民增收他成立蔬菜合作社
2005年,蔬菜成了龍子村的主導產業。這一年,成拉旺和11戶菜農攜手成立了古交市德盛全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形式,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統一購進生產資料,統一銷售等,可以給每戶菜農節省不少不必要的開支。”
八年多過去了,德盛全合作社發展到124戶菜農,建成了124座蔬菜大棚,涵蓋了邢家社鄉7個行政村。成拉旺還注冊了“凈苑”等蔬菜商標,還有9個蔬菜品種得到農業部無公害認證。
德盛全合作社位于龍子村北頭,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新修的二層小樓,樓上是綜合培訓室,樓下是一座冷庫。冷庫已經開始運轉,恒溫保持在0℃—2℃的冷庫與室外30℃的溫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市場里摸爬滾打二十多年,成拉旺意識到,通過冷藏讓蔬菜多保存一天,就可能賣出更高的價格。“這個冷庫有1200立方米,從去年籌備修建到現在已經投入將近100萬元,主要是為了儲存旺季過旺的蔬菜,等到淡季再銷售,通過淡旺季的差價,提高農民的銷售收入。”成拉旺算過這樣一筆賬,西紅柿可以在冷庫儲存45天后再上市,那時候每公斤可以多賣一毛錢左右,合作社460畝大棚可收獲270多萬公斤西紅柿,僅此一項,每年即可增加收入20多萬元。
“打造品牌,通過標準化的無公害生產,生產出高品質的蔬菜。如今,人們的消費觀念已經由吃得起轉變成吃得好,品牌蔬菜能夠大幅提高農民的收入。”成拉旺躊躇滿志地說。
成拉旺走出冷庫,拉上了沉沉的冷庫門,已經步入知天命的年紀,但他的熱情仍如這夏日的驕陽。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