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質量報 閱讀數: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近日在貴陽開幕。有“公園省”之稱的貴州,良好的生態是其最突出、最亮的一張“名片”,也是貴州舉辦生態文明國際論壇的“底氣”所在。
從18世紀人類進入工業文明以來,傳統的發展模式使人類付出了沉重的環境和資源代價,有的地方甚至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尋找一條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新路子。生態文明建設符合世界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是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作為中國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生態底子薄,面對生態文明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必須走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后發趕超之路,這條路就是致力于綠色轉型、跨越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生態文明的包容性增長是一種發展理念,更是一種發展方式,核心內容是以結構為核心促進發展的均衡化。從經濟發展史看,雖然發展的非均衡是絕對的,但是促進結構均衡化發展一直是經濟活動追求的目標任務。從某種程度上講,從非均衡發展到均衡發展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包容性增長的過程,而結構調整則一以貫之。注重經濟結構、城鄉結構、生態結構和社會結構的均衡發展,推進經濟社會在可持續發展中實現包容性增長。
包容性增長追求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需要實現綠色GDP,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片面的發展、竭澤而魚式的發展。包容性增長,說句實在話,它的落腳點還是落在增長上。發展是硬道理,就像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首先是發展。但是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不能采用原來的方式發展,按照科學的方式發展。既要保證生態能夠可持續,收入分配能夠保證大家能接受,社會公平。同時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來推進有效發展。
生態文化是人類的文化積淀,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區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構成的具有獨立特征的文化體系,是代代沿襲傳承下來的針對生態資源進行合理攝取、利用和保護,以致能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的知識和經驗等文化積淀。生態文化是新的文化,要適應新的世界潮流,廣泛宣傳,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識和關注,通過傳統文化和生態文化的對比,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興趣,有利于資源的開發,保護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促進經濟發展,造福于子孫。
生態文化是從人統治自然的文化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這是人的價值觀念的根本轉變,是人類中心主義價值取向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價值取向的轉變。其重要的特點在于用生態學的觀點去觀察現實事物,解釋現實社會,處理現實問題,運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態學的研究途徑和基本觀點,建立科學的生態思維理論。通過認識和實踐,形成經濟學和生態學相結合的生態化理論。生態化理論的形成,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逐步增加生態保護的色彩。
今天,當人類面臨環境和生態危機的時候,在人們重新審視人和自然關系的時候,認識到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時,還必須承擔人對自然進行保護的道德義務和道德責任。而這種義務和責任的形成關鍵在于建立一個全新的文化,即生態文化。把傳統文化調整人和人之間關系擴展到調整人和人以及人和自然關系,重視生態文化保護環境、保護自然的功能,從而建設嶄新的生態文化。生態文化的構建,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完善,是新時代人類處理環境和生態問題的新視角、新思想,是人類文明的新境界。
“美麗中國”需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有了生態文明建設豐富的細節論述,讓綠色健康、和諧和可持續發展有了更扎實的前進腳步,生態建設細節指導越豐富,行動落實就越有力,“美麗中國”愿景就更可期。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