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云南信息報 閱讀數:
李德銖現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國際生命條形碼計劃(iBOL)科學指導委員會植物工作組共同主席。
作為中國植物分類學新一代領軍人物之一,李德銖參與領導了被譽為曠世巨著的《中國植物志》英文和修訂版的全面完成,發起并領導中國植物DNA條形碼計劃,提出了植物DNA條形碼新標準。他還主持建成了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日前,2013年度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昆明舉行,表彰獎勵181項(人)在我省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組織。其中,300萬元重獎杰出貢獻獎得主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院長李德銖研究員。李德銖的很多研究不但與云南發展息息相關,也關系到全球的物種多樣性。
“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個工人”
日前,記者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見到了植物研究所所長李德銖。他穿著簡潔的襯衣,身材偏瘦,看上去十分儒雅。
“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個工人,這樣就可以離開農村有個更好的生活環境。上了大學后,我覺得我要當一個科學家。”李德銖介紹,自己出生于江西南康的一個農民家庭,和大多數農家子弟一樣,他希望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
1983年,李德銖畢業于江西農業大學林學系,之后他一直在植物分類學、生物地理學和保護生物學領域開展研究,由他主持建成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
搶救珍稀瀕危種質資源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興建主要是為了保護好云南及周邊地區和青藏高原的生物種質資源。從2005年資源庫動工,李德銖作為種質資源庫建設的先驅者一直參與其中。2009年資源庫建成,目前已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按國際保存標準建設的保藏設施之一。
“種子庫目前保存的種類覆蓋了我國種子植物的28%,也就是說每四種(種子植物)至少有一種在種子庫已經保存。”李德銖介紹,到去年年底,種子庫已收集和保存野生生物種質資源16390種199450份,其中植物種子8474種62062份,約占中國植物種屬的50%,物種的28%,為我國戰略生物資源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如植物園國際保護聯盟所評價的: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給稀有植物以生存機會。
“野外工作非常辛苦,像在青藏高原的采集,要克服高海拔缺氧、高紫外線這樣的困難,有些是在懸崖,有些是在峭壁。”風餐露宿的野外工作對于李德銖來說是家常便飯,他經常深入德宏、版納、紅河等地考察植物,獲得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談到如何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李德銖說,那是因為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工作。“我個人的成長應該特別感謝我的老師。”他表示,大學一位老師知道他入學時外語基礎幾乎為零,就拿300多元錢給他買了一個錄音機。從此,他每天堅持聽英語,直到能把每一個單詞都準確地寫下來為止。就是靠這個錄音機和不懈地堅持,李德銖學好了外語。
幾年后,李德銖考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繼續深造,成為了已故植物學泰斗吳征鎰培養的第一批博士。
李德銖回憶說,師從吳征鎰不僅讓他學習到了很多理論知識,更為他指明了未來的方向。多年來他的工作重心—建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其具體實施工作就出自吳征鎰的建議。
對于未來的工作,李德銖表示雖然種質資源庫已初具規模,但仍任重道遠,植物DNA條形碼計劃剛剛起步,還需再接再厲;云南分子生物學人才還缺乏,還要加大培養力度。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