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云南經濟日報
閱讀數:
王中壹位于大莊的蔬菜基地使用微型飛機噴灑農藥
張衛彪正在用手機操控灌溉系統
同城配送的質量檢測環節
中和營鎮的農戶在進行機械收割馬鈴薯
治水、改田、修路;送土地、送資金、送項目。在全省“建設高原特色農業”的旗幟下,在紅河州吹響“打造百萬畝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區”的號角后,開遠市舉全市之力強勢啟程。如今,這個以工業為血液的城市,多了一些農業的脈動,而其“智慧農業”的探索實踐,塑造了經典的“示范”形象,并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榜樣農民。
基礎建設大刀闊斧
開遠市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區包括大莊羊街和中和營兩個片區,規劃總面積11.2萬畝,按照全力打造州級百萬畝高原特色農業示范核心區的目標定位,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示范區基礎設施規劃總投資11.5億元,其中2014年計劃投入3億元,目前通過整合項目、投入資金,已完成投資2億元。
水、田、路、電,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也是要素。在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開遠市可謂大手筆。
記者在深入采訪后了解到,開遠市全方位,多環節,治水管水用水,提高示范區農田灌溉保證率,實現農田灌溉高效化。通過實施大莊水庫、三角海水庫和團寨水庫除險加固等一系列水源工程項目,總庫容達6610萬立方米,年供水量達9915萬立方米,提供充足水源保障;通過實施大莊水庫配套南北干渠、中央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大莊河和中和營河河道生態治理等供水基礎設施工程,實現農田水網全覆蓋;通過實施4.54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項目,變大水漫灌為精準噴滴灌,單位同等產值需水量僅為原用水量的50%,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在土地改造方面,開遠市積極爭取整合中央省州項目,通過農業開發、基本口糧田、高穩產農田建設等項目的實施,累計整治土地4.75萬畝,實現土地機播機耕,將整治土地流轉后實行重新分配管理,人均擁有高穩產農田1畝,示范區內實現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極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而在農田路網方面,大莊羊街片區按照“八縱四橫兩環兩交”,中和營片區按照“四縱三橫一環一交”的交通網絡規劃,積極實施農田道路建設及硬化工程。截至目前,完成投資8000萬元,示范區道路總里程達210公里,農田路網覆蓋率達70%。
電力方面,大力開展示范區農業生產用電及配套設施建設,累計安裝變壓器10臺、架設10Kv主干線15公里,實現5000畝農電到田,保障了農業發展后備力。
產業培植大強特優
做大做強、做優做特,在產業培植中,開遠市力求開拓致遠。
依托紅河州家禽業協會平臺,以云嶺禽業、廣西鳳翔等8家龍頭企業帶動標準化養禽產業發展,建設云南家禽種業中心,帶動紅禧飼料、廣紅飼料等3家飼料企業投資建廠;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對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加工生物有機肥,年產達15萬噸;預計2014年末,畜牧業綜合產值可達12億元。2013年,我市商品禽苗產銷量在全省各縣(市)中排列第1位,成為了云南省家禽種苗供應中心、商品禽蛋、禽肉生產基地,形成了配套齊全的禽蛋產業體系。此乃“大”產業。
在大莊羊街片區發揮壹佳益、尚德經貿等企業示范帶動作用,發展大棚甜椒、番茄、茄子等蔬菜基地10萬畝,建設集倉儲、分揀、農產品加工、交易、冷藏、物流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物流園區,打造外銷蔬菜出口加工基地。在中和營片區發展冬馬鈴薯3.21萬畝,建成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3000畝;采取“強化技術培訓+首席專家負責+技術專家分片管理+基層農技人員蹲點服務”新模式,實現科技化種植;與區域外銷售市場成功對接,搭建銷售平臺,實現簽單種植,2014年冬馬鈴薯種植實現產值2.3億元。此其“優”產業。
依托臥龍米業有限公司,打造“滇燕”“臥龍”兩個品牌,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優質米產業發展模式。目前,優質稻種植基地達3.38萬畝,臥龍谷香軟米“云恢290”被授予“云南六大名米”稱號。此其“強”產業。
以寶澤繭絲綢、博浩生物、天津天士力等企業為龍頭,帶動發展種桑養蠶、萬壽菊、中藥材種植,同時不斷延伸產業鏈,進行葉黃素浸膏、中藥材飲片等下游產品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2014年,發展生物產業5萬余畝,總產值達2.8億元。此其“特”產業。
合作組織屢獲殊榮
送人才、送土地、送資金、送項目、送房子、送服務,在開遠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從組織到發展,無不體現出強勁的政府力量。合作組織們也不負眾望,爭得了累累榮譽,經報記者獲悉,目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56家,其中全國示范社2家,省級示范社18家,州級示范社8家。金土地糧食專業合作社成為全省首家土地流轉農民專業合作社,紅土高原種植等2家專業合作社被授予“全國示范社”榮譽稱號,中壹蔬菜等5家專業合作社被授予“全國50佳合作社”榮譽稱號。
規模農業成就巨大產值
2013年,來自開遠市中和營鎮農民群眾的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1.94億元。對于一個偏遠山區來說,這個數字足夠驚人,靠山吃山,顯然,土地就是那里的農民群眾聚寶盆。沒錯,那里的農業規模和專業化程度成就了巨大的產值(2013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達4.8億元),繼而讓農民群眾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中和營鎮有較為充足的光、熱、水資源,土地肥沃,水利設施完善,能排能灌,土地開發潛力大。在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扶持下,全鎮目前已形成7個萬畝產業,即2萬畝烤煙、3萬畝冬馬鈴薯、2.5萬畝辣椒、3萬畝溫帶水果、2.5萬畝核桃、6萬畝速生豐產林、2萬畝蔬菜。現有無公害產地10個,無公害產品10個,綠色食品認證2個。現有容積4000立方米冷庫1座,*吞吐量達400噸/天;年生產腌菜1萬噸的小米辣加工廠1個;年生產木板25萬張木材加工廠1個;年生產農機具3萬臺(套)農機制造廠1個。
在中和營鎮的農業發展中,市里十分注重經營主體的培育,目前,該片區有經營主體30家,其中,專業合作社就有22家,顯然,合作組織這一經營主體成了扛大梁的生力軍。
開遠農業的“智慧”范
生產環節借助手機遙控、銷售環節依托電子商務,已然,開遠的農業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智慧農業“范”味十足。
記者在羊街大莊片區的兩家果蔬種植基地親眼目睹,利用云計算、3S、傳感等現代技術,將水利噴灌、氣象監測、農產品溯源等硬件設備進行集成,生產者通過智能手機遠程遙控即可實現對農作物的噴灌控制、精細化管理、災害及病蟲害等生產環境變化的預警等功能。開遠市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負責人介紹說,這樣的科技手段,將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降低生產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型升級。目前,已率先建成“智慧農業”示范基地728畝。
在農產品銷售方面,開遠市已建立起了鮮優農產品直銷配送體系。據了解,其與昆明速鮮商貿等6家公司合作,投資建設同城和跨區域配送、電子商務銷售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體系等鮮優農產品配送三大體系。實現市民足不出戶,通過網絡、手機訂購新鮮優質農產品;通過農業生產計劃管理系統,對接網絡銷售平臺,實現線上交易、線下服務;通過生產監控、條碼識別和網絡查詢的系統管理,實現農產品質量全程控制管理,建立從“田間地頭”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
鄉土能人和他們的“指尖農業”
放眼開遠的農業,規范化、科技化、特色化。注目開遠的農民,自信、勇敢、進取。作為重度石漠化地區,開遠市的耕地十分有限,然而在農業這個小舞臺上,自信而勇敢的開遠農民大顯身手,在土地上演繹出一個又一個的豐收傳奇,并涌現出了許多榜樣農民,當地官方管這些榜樣稱之為鄉土能人。
在眾多的鄉土能人中,王中壹和張衛彪兩人在成為智慧農業的探索和實踐先行者后,獲得了極高的人氣指數。
10月26日那天,記者先后訪問了這兩個人。
在羊街鄉大莊水庫庫壩腳下,王中壹從附近村寨的村民手中流轉了600畝土地。眼下,這600畝地通過機耕均已平整好,在靠近苗圃的幾丘田里,點種不久的芥藍以及銀絲王(白菜系列)等蔬菜長勢喜人。
一條中央道路把600畝地隔成兩大塊,一個大型旋轉式攝像頭“坐鎮”中央道路邊,在王中壹手中手機的操控下,攝像頭“瞻前顧后”“左顧右盼”,這樣,每塊地的濕度信息就呈現在他的手機上。菜地的澆水工作也不需要人力,只要王中壹點擊一下自己的智能手機,地里有序“站立”的噴頭就可以代勞。那天在地里見到王中壹時,他正站在田壩上用手機觀察地里的各種情況。
眼前的這個中年男人,穿戴樸實、言舉親和。在燃完幾支香煙的時間里,他向記者簡述了自己的農業人生:土生土長的羊街大莊人,在大莊讀小學,在羊街念完初中后回家種田去了,文化程度是“大專(莊)留洋(羊)3年”。成家后的幾年里靠倒賣蔬菜為生。2001年,帶上村里的幾個伙伴來到蒙自縣草壩鎮,在那里流轉農民的土地種植大棚甜椒。2011年回到羊街,從相親們手里流轉了700畝田地,并組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去草壩搞大棚種植時是騎單車去的,搏一搏之后騎摩托車回到了羊街,流轉土地搞專業合作社再搏一搏之后,摩托擱家里開上了汽車。因為天災和糟糕的行情,自己曾數次潰敗,都是在得到黨委政府的幫助之后得以東山再起,此后毅然入了黨。
在羊街鄉新燕子村的開遠市衛彪現代農業科技開發公司的辦公室里見到公司老總張衛彪時,他正在接聽電話。記者幾次試圖與他搭話,都被他的手機鈴聲打斷了。
潛心科技農業,并熱心幫助農民朋友的張衛彪,自從數年前開通了“衛彪熱線”之后,成了電話忙人,他本人也因此成為農民朋友心目中的實戰專家和致富恩人。
張衛彪在新燕子村的大棚種植面積盡管只有100畝,但其是開遠市智慧農業的率先探索和實踐者,其種植基地被列為省級智慧農業觀摩示范點(全省擁有此殊榮的僅昆明、曲靖、紅河州石屏縣各一家)。
張衛彪經常外出,近到州內的其他縣市,遠到全省各地乃至全國各地,他外出不是去解答農民群眾在種植當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就是去各地交流學習。即使身在異地他鄉,張衛彪也不必操心地里的事情,只要有信號的地方,他都隨時可以通過手機了解到地里的氣象、土地的濕度以及作物的病蟲害等信息。這就是他的指尖農業。
在開遠,像王中壹和張衛彪這樣的鄉土能人還有很多。經報記者了解到,這些鄉土能人已經凝聚成一個團隊,他們常常到田間地頭、社區課堂宣講黨的政策以及科學技術,于是,一種“鄉土能人在農民身邊”的仁義風尚風靡開遠。
以土地為卷,以農業為題,開遠市決策者的高原情懷和廣大群眾的大山精神,譜寫了一個又一個的“特色”奇跡。在“高原特色農業”這個大考場上,開遠可謂田地有示范,農民有模范。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