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水產頻道 閱讀數:
“生命有限,科學無沿,在浩瀚的科學海洋中一個人所取得的成果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成績只是說明過去,開拓進取才是永恒的進取。”這是林浩然院士在其從教60周年的研討會致答謝詞時說的。2014年11月29日上午,林浩然院士從教60周年研討會在中山大學小禮堂隆重舉行。
本次研討會由今天的主角林浩然院士、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原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寶健教授、原中山大學副校長魏聰桂教授等眾多林浩然院士的弟子,社會各界的朋友等單位的200余名代表人參加了會議。研討會由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大學院副院長馮雙研究員主持。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溫錦繡,生命科學大學院院長松陽洲教授,弟子代表、湖南師范大學劉少軍教授,合作單位代表 、廣東省羅非魚良種場場長葉衛研究員紛紛致辭。
生命科學大學院教授、海洋學院院長何建國介紹林浩然院士教學科研的工作情況。1934年10月份出生,1950嶺南大學生物系讀書,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大學院教授,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所長,廣東省水生經濟動物良種繁育重點實驗室主任。肩負著很多的社會責任,現在亞洲和大洋洲比較內分泌學會理事,中國 動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動物學會內分泌學會理事長,廣東省動物學會理事長。
求學年代:一刻不停的學習和工作
林院士于1934年11月出生,少年時代是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度過,背井離鄉,舉家遷徙,1949年隨家在香港讀高中。經過不懈努力爭取到了回國讀書的機會,1950年考入嶺南大學理學院生物系學習,在1952年嶺南大學院系調整后,進入中山大學生物系讀書,1954年,已優異的成績在中山大學畢業,并留校任教,在生物系從事秘書工作。少年時期,林院士在父母的鼓勵下一直堅持學習,把學習當成人生的頭等大事,文革期間也堅持閱讀英文版《毛澤東選題》、英日德法文的《毛主席語錄》,奠定了堅實的英語基礎。此外,林院士也參加了養魚班(我們國家在文革時期也有不少的養殖經驗,這些經驗多是從漁民那里總結出來的),文革后在南海魚苗場向漁工學習,深入實踐,與同事一起編寫養魚教材,極大的推廣了養魚的基礎。
孜孜求索 終成大師
1979年10月林院士被作為第一批派遣的訪問學者赴加拿大與北美魚類生理學界“三杰”R.E.Peter教授,D.J.Randall教授和E.Donaldson結識,進行科研合作。與加拿大R.E.Peter教授發明由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組成新型高活性魚類催產劑,被譽為“魚類人工催產的第三里程碑”。采用新型高活性催產劑已生產魚苗幾萬億尾,創造經濟效益幾百億元,這個技術對我國養殖魚類產量的提高,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林院士并沒有停止滿足重大科研的追求,近十年來,林浩然院士團隊致力于重要經濟魚類苗種繁育與養殖產業化的研究,創建了“石斑魚生殖生長調控和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和“羅非魚優質品種選育和產業化關鍵技術”,攻克了多年來石斑魚和羅非魚養殖優質苗種欠缺的難關,有力地促進華南沿海石斑魚和羅非魚養殖業的發展,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林院士從教60年期間,不但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同時也獲得了*和省級獎項多達11項,獲得了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首屆南粵科技創新獎,首屆中山大學卓越服務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2年,獲得國際魚類內分泌學學會“終生成就獎”,得到了國際非常大的肯定。
林院士不僅在科學研究上是一個國際大師,在我國的學科建設、科技平臺、人才培養、教育等方面也起了引導和引領作用。
學科建設的開拓者
林院士創建了魚類生理學專業方向,包括1982年建了魚類生理學碩士生站點,1986年建立了魚類生理學博士站,1987年設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從此開啟了,中國魚類生理學科的新局面,在國際社會當中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從教60周年期間培養了碩士研究生75名,博士研究生93名,博士后4名,發表科學論文350多篇,專著7本。
1988年,以蒲蟄龍、廖翔華、江靜波、林浩然等人為骨干力量組建的研究團隊,成功申報我國第一批國家重點學科——動物學。2002年經國家教育部組織專家評估,動物學被再次確認國家重點學科,在全國評比中排名第一。2007年,水生生物從動物學中分出,林院士再次率隊出征,在他的耕耘下,動物學和水生生物學均獲批為國家重點學科,并使生科院成功申報生物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系所建設的領路人
1984年-1989年林院士出任生物系系主任職務,建立全國教育系統第一個的森林生態教學實驗站和中國高校第一個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并成功申請中國第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91年獲世界銀行貸款資助,建立水生動物繁殖、營養和病害控制國家專業實驗室;1996年組建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并出任所長;2001年成功申報廣東省水生經濟動物良種繁育重點實驗室并出任主任,2003年12月出任中山大學海洋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標志著林院士講科研與科技開發的頂天立地大旗高高舉起。
人才培養的良師
林院士培養了大批的學生,對學生的要求特別認真和嚴格,秉持嚴謹求是、創新治學的科研工作態度以身作則,謙虛誠懇,樂觀積極、與人分享、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直接指導的直系弟子有21人評為教授或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5人評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是中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核心力量。
和諧家庭的典范
林院士與盧愛平教授相濡以沫恩恩愛愛走過了半個世紀,軍功章里既有林院士的一半,也有盧愛平教授的一半。教育子女嚴格,子女很出色,家庭非常和睦,兩個子女在美國和加拿大而且成為棟梁之材,四個外孫也茁壯成長,*的外孫在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獲得了國際奧林匹克大賽物理學科的金獎,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院就讀。
生命有限 科學無沿
林院士最后說“生命有限,科學無沿,在浩瀚的科學海洋中一個人所取得的成果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成績只是說明過去,開拓進取才是永恒的進取,治學和育人是我們一生的事業,永無止盡,我雖然已經80了,還要發揮老驥伏櫪的精神,繼續從事力所能及的教學工作,在特定的工作崗位和學術領域再接再厲,希望治學和育人的新成果,對我國魚類生理學和魚類產業的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林院士在從教一開始就立志要為國家為人民做一些事情,要為我國魚類生理學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貢獻一份力量。不忘初心,方得始終,60年的刻苦奮斗,終于取得了一點成績,可以說林院士的一生都是和我國魚類生理學和魚類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和融化在一起的。
為了回歸社會,為了激勵青年學子親生自學,培養新一代大的學術接班人,五年前林院士就已經設立了“林浩然獎學基金”,幾年間,獎學基金已經資助了水生生物學優秀學生30多名,林院士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學生獲得這項獎學金,促使在研究領域更加富有發展活力和創新精神,在從教60周年之際,他又與夫人盧愛平教授一起捐贈了50萬元的獎學金。
最后林院士還將他的數十年來和他的研究團隊包括歷屆的研究生以及國內外合作者的親密合作共同努力獲得的科學研究成果,把自己治學育人的結果和參與的學術著作匯編成冊,出版發行,回贈給同事、同行、同學和新一代的學子,使這些成果和著作能夠承傳下去,為后人借鑒,這也是林院士回歸學校回歸社會的多年心愿。這兩本書分別是《林浩然文集》和《林浩然院士從事教學科研六十周年暨八十華誕文集》,研討會上也進行了這兩本書的首發儀式。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