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東北新聞網 閱讀數:
13年前,葫蘆島十里村貧窮落后、主導產業不明確、生產力水平不高、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速度緩慢、農民增產增收十分困難;13年后,十里村已成為聞名全國的胡蘿卜生產專業村,2003年獲得省農業廳和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蔬菜產品和產地認證;2009年被遼寧省政府評為“遼寧特產之鄉”。現在,被稱為被“胡蘿卜第一村”的十里村十余年的蝶變背后,是村黨支部書記馬春利的全部心血。
臨危受命 新任“當家人”尋找致富路
2000年4月,時任如意村黨支部書記的馬春利被鄉黨委調任十里村黨支部書記。當時的十里村是個貧窮落后的問題村,馬春利內心十分清楚,鄉親們盼的是致富,指望著他這個“當家人”帶領大家過上富裕舒心的日子。
“在上任后的第一次全體黨員、村民代表大會上,我就告訴他們,鄉親們這么信任我,就是我干好工作的*動力。從今天開始,我全身這一百多斤就全交給十里村了。”馬春利向記者回憶,這沉甸甸的話語,給村民吃了定心丸,十里村有希望了。
十里村土地平坦,地下水資源豐富,非常適宜蔬菜生長,而且距四平市近,交通方便,利于蔬菜銷售。村里也有農戶在房前屋后種植胡蘿卜,肩挑手提到四平市場上蹲攤出售的習慣。了解到這個情況,馬春利腦子里不斷地在琢磨這個事,能不能把胡蘿卜種到大地,成為一項產業,致富的門路不就找到了嗎?
于是,馬春利就起大早,一連幾天騎著摩托車到四平農貿市場轉悠。他發現十里村的胡蘿卜,在四平市場上質量最好,非常受顧客歡迎。經過反復考察論證,發展胡蘿卜規模產業的思路在他腦海里形成了。
改革遭疑 敢于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2001年4月村里召開的村民大會上,馬春利把大規模種植胡蘿卜的想法一說,立即招來了反對的聲音,“胡蘿卜歷來都是房前屋后種的,大地種胡蘿卜沒見過。”“再說了,種那么多賣給誰呀,還不得爛在家里漚糞啊!”
在一片質疑反對的聲音中,馬春利倒顯得十分平靜,“是啊,這么多年,大家老是受窮,問題就出在咱們農民的小農意識、思想僵化、觀念陳舊上。”這位新任支書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帶領群眾致富,首先要帶領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而讓群眾跳出小農思想意識,發展市場經濟的最有效辦法,就是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帶領大家干。”馬春利說。
這一年,馬春利第一個在自家15畝承包田上全部種植了胡蘿卜。在他的示范帶動下,全村種植面積達到了1000畝。當到了收獲季節,胡蘿卜畝產達到了5000斤,一出土就以每市斤0.60元的價格售出。馬春利和村民們邊收獲胡蘿卜,邊和大家計算著種植胡蘿卜的經濟收入帳,種胡蘿卜畝收入3000元,是種植玉米收入的整整6倍。在誘人的經濟利益面前,種了胡蘿卜的村民高興不已,當初因持懷疑態度沒有種胡蘿卜的村民后悔不迭。
馬春利用事實教育了群眾。發展胡蘿卜產業在全村人中形成共識,打造全國*的胡蘿卜專業村由此起步。
謀大事 創大業 胡蘿卜產業發展“節節高”
回顧十里村的胡蘿卜生產發展,可以說就是一部創新求發展、年年上臺階的發展史。
2002年,馬春利請來農業專家,規劃出一條萬米胡蘿卜、蔬菜生產開發帶,投資20萬元,修筑開發路1萬延長米,輻射8000畝農田。全村的胡蘿卜產業開始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種植面積連年遞增。
在發展過程中,馬春利始終把目光盯在這項產業發展的前沿。 2003年初夏,馬春利他帶領村干部和胡蘿卜種植大戶到沈陽市大潘鎮考察學習胡蘿卜保護地栽培模式。回來后,又是帶頭在自家15畝地扣上了15畝地膜,建一個冷棚種植胡蘿卜,把全村的胡蘿卜生產帶入設施農業生產階段。這茬保護地胡蘿卜畝產達到7000斤,增產20%,設施農業帶來的可觀效益,促使村里當年秋季開發帶兩側建起了200多個冷棚。
2003年冷棚剛剛形成一定規模的時候,馬春利收集到吉林梨樹縣建鋼筋骨架高標準蔬菜大棚的信息,立即組織帶領黨員干部、村民到梨樹縣學習,這次學習讓他們再一次大開眼界。回來后,馬上落實了300個鋼筋骨架大棚建設任務,這期間,馬春利從來未離開過工地,施工隊加班加點,終于搶在2005年的1月5日完成了任務。2月10日便開始了蔬菜育苗。經過9年時間的艱苦奮斗,十里村胡蘿卜生產成了大氣候,十里村的胡蘿卜在工商部門注冊了“參寶牌”商標,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無公害蔬菜,產品在全國三分之二省份占有市場份額,還銷往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
為了使這一產業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2007年7月,十里村成立了“鴻參胡蘿卜專業合作社”,并為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馬春利申請并組織在胡蘿卜產業鏈上建立黨支部。這個村共有黨員44名,除了4名黨員外出打工,其他40名黨員都種植了胡蘿卜,同時將原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下設鴻參合作社黨支部、技術服務隊黨支部、資金物資服務隊黨支部、產品銷售服務隊黨支部,實現了黨組織的全覆蓋。
“胡蘿卜”富了鄉親 村里“年收入9萬10萬超百戶”
如今的十里村,流傳這樣的民謠“年收入1萬2萬困難戶,3萬4萬剛起步,5萬6萬不算富,7萬8萬中等戶,9萬10萬超百戶”。
到2009年,全村胡蘿卜種植面積發展到7100畝,其中設施種植4000畝,建鋼筋骨架冷棚500個,竹木冷棚3500個。全村685戶農民,有500戶從事胡蘿卜生產。2009年,全村胡蘿卜總產量1.85萬噸,實現產值2800萬元,純收入2100萬元,僅胡蘿卜人均增收8000元。
2010年,投資1億元的胡蘿卜深加工項目——鐵嶺康脈欣蔬菜制品科技有限公司開始施工建設,年底前建成投產,項目投產后可加工胡蘿卜3.2萬噸,實現產值1.8億元。2012年,為了增加市場競爭力,村里部分種植戶試種新品種——幕田朱紅,使胡蘿卜的品質和產量大幅提升。同以往種植的品種相比,幕田朱紅的產量更高,畝產可達1萬5千斤,這讓村民從事生產的積極性和信心更足了。
近年來,面對胡蘿卜在秋季上市量集中、價格較低的問題,馬春利帶頭開始大力推廣冬儲技術,村里先后修建200多個冬儲窖讓胡蘿卜增了值,十里村的胡蘿卜一年多賺了40余萬元。現在,全村胡蘿卜種植面積發展到8000畝,其中設施種植5000畝,全村胡蘿卜總產量2.5萬噸,實現產值3200萬元,純收入2800萬元……在“胡蘿卜第一村”,馬春利帶領鄉親們譜寫的產業篇章仍在續寫。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