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6/30 9:15:00 來源:商都網 閱讀數:
近些年,“談食色變”已成為一種“新常態”。每年打擊處理食品安全問題的行為不可謂不多,這說明我們的執法力度在加強,有力的打擊了不良商家的違法行為,但頻繁暴露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卻顯示出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整體環境不容樂觀的局勢還未扭轉。在國家相關部門打擊食品違法犯罪的時候,民眾是拍手稱快的,但同時也暴露出一個問題,我們的監管去哪兒了?為何這些問題食品可以橫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體學習時特別強調,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一起起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暴露出我國在“四個最嚴”方面嚴重缺失。
在食品流入市場是要進行抽樣檢測,試問這些“僵尸肉”是否經過檢測抽檢?如果經過檢測,那檢測是否合格?如果合格那么就在拷問我們的檢測標準是否嚴謹?如果不合格為何能進入流通市場? 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我們的監管這扇大門為何沒守好?門沒守好誰的責任?有了責任如何追責?一連串問題都在拷問著食品安全監管部門。
長期以來,我國都存在標準不全不嚴,監管不力,處罰力度不夠,責任追究不到位等現象,任何一個環節的松懈都無法全面保障民眾食品安全。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最嚴”,就是要從源頭開始,各個環節“加鎖”把關。
首先是制定最嚴謹的標準。我國存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標、企業標準等標準眾多的局面,眾多的標準在制定過程中是否做到科學嚴謹,同時在某些領域存在標準缺失的現象,這就導致在某些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現象的發生。如何改變標準不統一、不嚴謹現象,一方面完善相關標準,再次對于有爭議的標準進行統一,另一方面是需要進行科學分析制定填補標準上的空白。
其次是落實最嚴格的監管。要厘清各部門職責,打破“九龍治水”格局,織牢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網絡,不留盲區與死角,使問題食品藥品沒有可乘之機及生存空間。“管一行必須懂一行”,這就對我們的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特別要從專業知識、法律法規、工作作風等方面練就一身本領,變“坐等”為主動,讓食品安全問題無處遁形。
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屢禁不止甚或死灰復燃,說明既往查處還沒有“傷筋動骨”,還遠沒有達到讓違法者聞風喪膽的地步。新頒布的《食品安全法》號稱“史上最嚴”,針對問題食品藥品現狀,需用“最嚴厲的處罰”作后盾,怎么處罰都不為過,這不容猶豫與含糊。也就是說,要加大不法者的違法成本,讓其得不償失,而且只要膽敢觸碰就難逃法網,就一定會受到最嚴厲的制裁,甚至是傾家蕩產。
最后執行最嚴肅的問責。我國的法律法規、監管體系、體制機制等都在不斷的建立完善,但有些地方還是呈現出干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注重“抓鼠打鼠”,而忽視了對“貓”的追究。一些食品安全監管者忘記了肩負的使命,對群眾的投訴舉報、殷切期望無動于衷,有的在糖衣炮彈面前,迷失了方向、喪失了立場。只有從嚴問責,讓不作為、慢作為與亂作為者付出相應的代價,方可振聾發聵。
總之一句話,堅決以“4個最嚴”扼守食品安全,還老百姓一口“放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