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1/27 8:54:00 來源:京郊日報 閱讀數:
進入1月份以來,全國生豬價格上漲速度明顯加快。據了解,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生豬入場收購價達到17.20元/公斤以上,南方部分地區再次突破18元/公斤,個別地方甚至接近19元/公斤的階段性高點。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本輪豬價上漲主要是受南方制臘肉、灌香腸等季節性消費需求增加和節前廠商集中備貨等因素疊加所致。目前雖然豬價漲勢已趨平緩,但節前仍會延續高位震蕩走勢。
多種因素疊加 豬價快速反彈
冬季是豬肉的傳統消費旺季,南方地區又有腌制臘肉、灌制香腸的習慣,加之,北方地區火鍋消費增加、春節前提前備貨等,季節性消費需求大幅增加,必然帶動豬價快速上漲。實際上,今年豬肉市場啟動節日行情明顯延后,進入1月份后價格才開始全線上漲。
相關數據顯示,1月份第3周,全國生豬均價17.82元/公斤,較前一周上漲3.42%;豬肉價格為27.41元/公斤,較前一周上漲0.74%;仔豬價格為33.14元/公斤,較前一周上漲4.84%。該周玉米均價為1.95元/公斤,豬糧比為9.16∶1,較前一周上漲0.41。
新發地批發市場的數據顯示,1月份第2周,白條豬最高價23.30元/公斤(11日),比前一周的21.76元/公斤上漲7.08%;最低價21.90元/公斤(1月12日),比前一周的21.30元/公斤上漲2.82%;最高價比最低價高出1.40元/公斤,波動幅度比前一周明顯放大。該周白條豬日均上市量為2156.85頭,比上周(1月2日-8日)的1960.86頭增長了10%。
業內人士表示,冬季是豬肉消費的傳統旺季,此輪豬價反彈本來應該在冬至前后就啟動,但今年進入1月份后才啟動,明顯滯后。其主要原因是:今年冬季出現暖冬現象,初雪天氣雖然比往年來得早,但該冷時不冷,大風降溫與雨雪天氣剛來即去,導致西南四川、貴州等地人們制作臘肉、香腸的時間延后,而且隨著飲食習慣的變化,南方地區人們腌制臘肉、灌制香腸的積極性不如往年;屠宰企業為春節備貨加大了收購量;北方地區灌香腸及火鍋消費進入旺季;去年12月份一些養殖戶急于回籠資金,加大了生豬出欄量,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豬價上漲。
近期漲勢趨緩 維持震蕩格局
從1月下旬起隨著南方制作臘肉、香腸結束,屠宰企業節前集中備貨接近尾聲,高校陸續放假,消費終端對豬價的支撐力逐步減弱,使目前全國生豬價格猛漲勢頭有所放緩。有關信息顯示,目前全國外三元生豬收購價格基本維持在17.20-17.8元/公斤之間,內三元生豬收購價格在17.0元/公斤左右,土雜豬在17.0元/公斤以下,與前期相比,大部分地區豬價小幅回調,整體行情逐漸企穩,但南北差異仍然明顯。
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1月19日全國生豬均價17.46元/公斤,其中瘦肉型生豬均價17.84元/公斤,均出現小幅回調趨勢。其中,東北領跌全國且幅度*,華北形成普跌態勢,西北呈現穩中小跌,南方大部穩中略有調整,上漲動力已趨緩。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目前仍處于春節前的需求膨脹期,理論上講,在此階段,豬價繼續下跌的可能性較小,反彈的可能性較大,但由于元旦以來價格猛漲后養殖戶見好就收,大量出欄生豬;屠宰企業為儲備貨源也加大了收購和屠宰量,而采購壓力減輕后必然觀望壓價;南方地區臘肉、香腸集中制作高峰已過,豬肉需求趨于平穩;1月下旬開始,大中專院校將陸續放假,大批城市務工人員返鄉潮開啟,導致城市豬肉集中消費減少,終端對豬價的支撐力度逐步減弱。另外,隨著春節臨近,部分農村地區開始殺“年豬”,散戶年終急于變現集中出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場供給。還有,臨近春節,為平抑物價中央和地方儲備肉也將大面積放儲,各地對春節農產品供應實施補貼政策密集出臺等,都將對穩定市場發揮明顯的作用。
因此,預計近期豬價繼續上行空間有限,不過供需博弈仍然存在,豬價整體將會維持小幅震蕩走勢,很可能在17.0-17.60元/公斤之間徘徊。
短期產能難升 高位運行尚存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近兩年來生豬持續去產能化,且存欄下降幅度超出預期,使目前生豬存欄結構已不盡合理,能繁母豬短缺,仔豬供應不足,即使得益于持續利好,養殖戶仍會加快補欄速度和增加后備母豬儲備,但無論是能繁母豬跟進還是肉豬從養殖到出欄都需要一定周期,因此,雖然春節后隨著需求量大幅回落,豬價肯定會自然回調,并將維持一段時間。但是,整體來分析,2016年豬價高位運行基礎尚存,全年仍會處于不斷震蕩調整階段,不過,具體波動幅度和上行的推動力有多大,主要取決于國家宏觀經濟走勢和消費需求提振是否給力。
從生產供給方面看,盡管從2015年4月份豬價出現拐點,進入新一輪上行通道至今已有8個多月時間,截至2015年12月份,生豬存、出欄量依然處于下降趨勢,豬價底部維穩基礎堅固,這樣無疑將加劇后期的供需緊張局面,致使豬價保持較好行情的概率加大。
生豬出欄量決定了市場供應充足程度,也間接影響著價格走勢。2015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定點屠宰企業總屠宰量為19090萬頭,較2014年同期減少223.5萬頭,下降1.16%;與此同時,豬肉進口量卻一路高升,價格優勢依然明顯,讓國內養豬業深感“壓力山大”。
能繁母豬的數量決定著未來約10個月以后的生豬供應量,補欄后備母豬的數量決定了未來約13個月以后的生豬供應量,而能繁母豬下降必然導致仔豬供應不足,據測算,僅2015年因能繁母豬下降,造成生豬供應量減少7000萬頭左右。因此,能繁母豬存欄量的持續銳減,必然會影響到后期生豬供給形勢。
從產能恢復程度上來看,后期生豬供給減少趨勢已明朗,雖然進口豬肉會給市場帶來一定沖擊,但其與國內產能恢復相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畢竟影響豬價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國內的供求關系。因此,在供應趨緊的背景下,豬價的利好行情較為確定。
從消費需求方面看,豬肉消費一方面受季節因素影響;另一方面還來自于宏觀經濟形勢的不確定因素。近年來,中國經濟處于結構性改革調整中,終端消費提振力減弱;同時,隨著飲食結構的多元化,肉類消費也呈多元化特征,由于消費替代性增強,也間接影響了豬肉消費。加之,養殖飼料用玉米、豆粕價格不斷下探,飼料成本偏弱運行,將對國內豬價上漲高度形成一定打壓。
業內人士認為,2016年生豬產能依然處于補欄調整階段,但受制于環保政策、資金壓力以及養殖戶較為理性、豬源不足等,補欄情況仍然緩慢,短期內產能難以恢復到正常水平,將繼續影響后期生豬市場的供應,因此,今年養豬業高景氣度有望持續。但由于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消費需求受到抑制,加之,進口低價豬肉沖擊,飼料價格保持低位,預計后市豬價將呈現高位震蕩態勢,雖然難以出現大幅度上漲局面,甚至9元時代也不易突破,但全年來看,養豬業仍能保持較好的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