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2/22 8:43:00 來源:農村大眾報 閱讀數: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我國從國外進口曾祖代種豬4442頭,比2014年減少44%,是2013年的21%.
近15年來,中國生豬企業不惜巨資大舉進口外來種豬,陷入引種——退化——再引種的怪圈,看到連續兩年種豬進口數量銳減,筆者不由自主地想鼓掌,可在鼓掌的同時,更有著諸多的惴惴不安。
種豬進口數量銳減,是要下決心走生豬自主育種的道路了嗎?是下決心要挖掘并充分利用傳統豬種資源嗎?是充分認識到多年進口對我國生豬產業造成的傷害了嗎?是找到適合我們的生豬產業發展之路了嗎……
這些問題,沒有人能給出確定的答案。
能確定的是,現在我們國內的商品豬,含有中國地方豬血緣的占不到總量的10%,其他均為外來種豬的后代。87.5%的中國地方豬種群體規模變小,11個地方品種已近消失。我國獨具特色的地方豬種,如太湖豬、三江白豬、萊蕪黑豬、金華豬、成華豬幾乎都在保種,其優良的遺傳性能沒有被充分利用,以致于四川成華豬保種場場長羅成剛說:“現在成華豬的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能確定的是,外來種豬大舉進口以來,我國生豬疫病越來越多,兩三種、四五種疫病并發的“綜合征”越來越多,疫苗種類亞型越來越多,防疫變得越來越難,產仔率雖在提高,但死亡率也隨之上漲。
能確定的是,從南到北各處大大小小的種豬拍賣會,被拍出高價、推崇為“良種”的,都是外來的純種“杜長大”。
更為可怕甚至可悲的是,翻翻入選國家“核心育種場”的豬場名單,幾乎全是進口外來種豬的大戶,對傳統種豬資源保護幾乎沒做出過任何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西農業大學校長黃路生曾為此慨嘆:我國核心種豬資源95%長期依賴進口!
……
什么豬才是良種豬?這些年來,從科研部門到種豬企業,再到政府部門,大多數人都在談論料肉比、生長速度、產仔率、瘦肉率等等,也在拿這些標準在衡量我們傳統的種質資源,以致于把傳統的種豬資源棄之如敝屣,拿出大筆大筆的錢爭先恐后進口種豬。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檢測室主任、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秘書長樊福好前幾年曾痛斥這一現象說:“稱外來種豬為‘良種豬’是禍國殃民!”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料肉比、生長速度、產仔率、瘦肉率再高,也是這些外來種豬在它們的“故鄉”創出的數字,到中國來,因為適應性差、疾病層出不窮,根本實現不了那么高的生產成績。有些人希望通過規?;?、機械化、精細化等手段,照搬外來種豬在“故鄉”的生活模式來提高生產成績,可最終忽略了一個最樸素的真理: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什么才是適合中國的生豬生產模式?樊福好認為:外來種豬只有在超大規模和高度機械化以及自動化的同時,才可能實現其經濟價值,采用西方模式飼養外來種豬是對我國生態文明的極大破壞。根據我國的土地擁有量,實施適度規模和農牧結合的飼養方式,粗放地飼養中國的地方豬種,才是中國生豬的未來發展之路。
當然,筆者不是反對一切外來種豬,而是呼吁數量適度,真正做到洋為中用,在中國地方豬種中導入外來豬種,培育出真正有中國特色的種豬,政府、企業、科研部門相互協作盡快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生豬改良體系,讓豬肉更安全。
寫到這里,本應結束了。不過,筆者又看到一個信息頗為不爽——中牧集團目前正在辦理進口1000頭丹麥豬的手續、中糧集團正在辦理進口2000余頭加拿大種豬手續……預計今明兩年種豬引進將再次走上高峰。
希望,這不是真的!“新高峰”不要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