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3/15 8:41:00 來源:豬e網 閱讀數:
根據跟蹤數據顯示,截至3月11日全國生豬出欄均價已經上漲至19.04元/公斤,相比年初上漲了13.8%,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69.3%。并且,縱觀歷史數據來看,當下的生豬價格已經逼近2011年的那一波高點。
面對此次豬價大漲,養豬人欣喜之余也在擔心政府會不會出手調控豬價?調控的話,又該會采取什么手段?
首先,我們先來看《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
該部預案的前身是2009年初發布的《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2012年的時候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2015年11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聯合對外發布重新修訂的《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可以說,國家對于關系國計民生的生豬市場頗為關注。
就目前實行的《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來說,其中是這么規定的。
根據 2012—2014 年生產成本數據測算,合理的水平在 5.5∶1—5.8∶1 之間。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是指農業部動態監測點的母豬存欄量月同比變化率。根據歷史資料測算,月同比變化率在-5%—5%之間屬正常水平,超出上述范圍則表明生豬生產出現異常波動。
處于8.5:1-9.0:1之間藍色區域時,1)發展改革委及時通過中國政府網等媒體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2)在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同時,著手做好啟動二級響應機制的準備。
當豬糧比價連續一個月處于9∶1—9.5∶1 黃色區域時,1)由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商,提出中央凍豬肉儲備投放計劃,由商務部牽頭組織實施。 2)著手做好啟動一級響應機制的準備。
當當豬糧比價連續一個月高于 9.5∶1紅色區域時,1)由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商,提出增加中央凍豬肉儲備投放計劃,由商務部牽頭組織實施。 2)研究采取其他調控措施。
應對價格下跌不同的措施
當豬糧比價處于5.0:1—5.5:1之間,1)發展改革委及時通過中 國政府網等媒體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引導養殖戶合理調整生產,避免出現大的虧損。2)在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同時,著手做好啟動二級響應機制的準備。
當豬糧比價連續一個月處于5∶1—4.5∶1 之間黃 色區域時,由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商,提出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計劃,由商務部牽頭組織實施。(2)著手做好啟動一級響應機制的準備。
當豬糧比價連續一個月低于 4.5∶1紅色區域時,1)由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商,提出增加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計劃,由商務部牽頭組織實施,最高可增加至 25 萬噸。如有需要,由發展改革委會同商務部、財政部報請國務院同意,繼續增加儲備規模,具體數量根據當時市場情況確定。2)研究采取臨時性措施,加強豬肉進口管理,鼓勵豬肉及其制品出口,減少當期市場供應。 3)研究采取其他調控措施。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政府調控豬價最主要的措施有:1、發布預警;2、凍豬肉的收儲或投放;3、與有關部分(比如大型屠宰企業)進行協商。4;加強豬肉進口管理;5、進行補貼。而其中,凍豬肉的收儲與投放是最為重要的措施。但是我們來看國家關于收儲的規定,中央正常凍豬肉儲備規模保持1 萬噸,主要用于應急救災需要。如果預期后面生豬供應出現緊缺,那么將適當增加儲備規模,適當的時候予以投放市場平抑豬價。但是國家也規定了一般情況下收儲凍豬肉最高在25萬噸(特殊情況除外),即使按照最高的25萬噸來算,相比國內每年5000萬噸豬肉的需求可以說是九牛一毛。而且,收儲的凍豬肉多被銷往食品加工企業,而非投向批發市場賣給居民。因此,靜書認為,收儲或投放政策的本身,就整個中國供需平衡來講,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因為收儲表現了政府的意志,收儲或投放的行為更多對于市場是一種心理層面的影響。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豬糧比已經高達9.6:1,并且已經連續11周在8.5以上的區間,但是發改委并沒有給出預警信號(今年豬糧比這么高跟玉米價格下跌也有很大關系)。而且,就最近的兩會來看,不論是習近平、李克強,還是農業部的領導,紛紛表示在農產品價格上要更加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比如市場傳言實行了8年的玉米收儲政策即將在2017年結束,具體的玉米調整措施將在近期公布。再聯系到生豬市場上來,從2015年3月份生豬價格上漲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出現國家干預的行為。因此,在未來生豬市場中,市場自身的調節將起到絕大部分作用。
但是這并不代表政府將無視生豬價格暴漲,相比起凍豬肉的投放,政府與業內大企業養殖、屠宰企業進行的協商,或將是影響生豬價格上漲的*因素。我們可以看到,網絡上有越來越多的新聞是關于豬肉價格上漲,消費者消費豬肉下降的消息。目前的生豬價格已經徘徊在19元附近,一旦突破2011年的高點,或存在一定被調控的風險。
同時,有養豬人進來關心國內豬肉進口的情況,認為豬肉的大量進口也將施壓豬價下行。那么我們來看一下進口數據。
我國豬肉進口量自2000年之后明顯提升,小高峰分別出現在2008年、2011-2015年,大致在70-80萬噸左右。而我國豬肉產量則一直是逐步增長的局面,目前我國豬肉產量在5650萬噸。按照2015年進口了84.5萬噸豬肉來算,占整個中國的1.5%。因此,從量上來說,目前豬肉進口的量,也完全不足以影響整個中國的生豬價格走向。
但是同政府投放凍豬肉一樣的道理,進口豬肉更多影響的是養豬人的心理層面。并且,我們可以發現,在國家發布的生豬價格調整的方案中,并沒有說明在豬價上漲的時候國家在組織大量進口豬肉。進口豬肉的這個行為,是以企業作為主體,比如說雙匯、雨潤這樣的企業。實際上,進口豬肉對國內豬價的影響有一些被夸大,盡管美國豬肉在成本上在4元左右,與國內的豬肉相比具有很強的成本優勢,但是因為國內傾向于消費鮮肉,而美國豬肉大批量運往中國需要晚上的冷鏈物流系統,進口的話成本會升高很多,運到中國來成本優勢也就不那么明顯。更不要說,美國的豬肉里還有瘦肉精好嘛!所以,短期來講,至少幾年內,進口豬肉不會成為影響國內生豬市場的主要因素。
豬肉的進口量與國內的生豬價格是正相關的關系,生豬價格上漲,豬肉進口量也增加,而豬價下跌,進口量也隨之減少。比如2011年、2015年豬價大漲,進口量也隨之增長到相應的高點。
并不是一些觀點認為的,豬肉進口量多了,生豬價格就會出現下降。我們必須清楚的是,生豬價格的漲跌決定著豬肉進口量的多少,而不是豬肉進口量影響豬價。
那么到底什么是決定豬價的根本因素呢?是供需,是生豬的供應與國內的需求。比如在2010-2015年期間國內人口、消費能力大致平穩的前提下,豬肉產量月高,豬價格越低,而豬肉產量下降,豬肉價格上漲。
所以我們可以基本認為,影響生豬價格的根本因素是國內的生豬供應量,而非國家的收儲、投放、或者是進口豬肉的量。但是我們也必須了解,凍豬肉的投放,或者是進口豬肉,將對國內局部地區的豬肉價格在某一時間段產生影響。
再回到本文我們最關心的問題上,對于此次豬價的上漲,市場起絕大部分作用的可能性較大,若豬價繼續飆升,超過2011年的高點之后,發改委或將發布預警、投放凍豬肉、與養殖、屠宰企業進行協商來平抑豬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