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10/27 10:38:00 來源:經濟導報 閱讀數:
近日,在山東禽業發展大會上,山東省農科院黨委副書記、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逯巖對有關雞鴨養殖和食用的九大誤傳進行了辟謠。
1.速生雞?
謠言:白羽肉雞長的如此快不正常,養殖者為了促進其生長采取了不正常的措施,以至存在質量安全問題。
真相:快大型白羽肉雞是家禽遺傳育種專家經過近百年的歷史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其特點就是生長速度快,優良品種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中,喂給營養全面飼料,就能充分發揮優良品種遺傳潛力,現在的肉雞生長快就是優良的專門化品種+適合于生長的全價飼料+適宜的生長環境的結果。由于公眾對其了解較少或根本不了解,媒體在報道肉雞養殖過程中的某個違法案例時,采用“如此速生”等標題,導致消費者把“速生”這一優良特性與違法行為聯系在一起,以至對快大型白羽肉雞產生誤解。
2.速生鴨?
謠言:和“速生雞”類似,認為櫻桃谷鴨、楓葉鴨等白羽肉鴨長速太快不正常,養殖生產過程中采取了非正常的促生長措施,食用會對健康有影響。
真相:同白羽肉雞一樣,櫻桃谷鴨(英系北京鴨)、楓葉鴨(美系北京鴨)等白羽肉鴨品種也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結晶,它們是以原北京鴨為基礎,經過多年的選育,生產性能不斷提高,達到了較快的生長速度和較高的飼料轉化率,在良好的飼養環境、適宜的營養供給以及科學的管理條件下,即良種良法配套,飼養38天即可出欄、上市。
3.激素雞?
謠言:白羽肉雞生長40多天就可出欄,是用激素催的。
真相:談到激素雞,許多消費者深信不疑。認為肉雞40多天就出欄,如果不是激素催的,哪能長這么快?這主要是由于對肉雞育種及其配套生產技術等科技成果不了解,以訛傳訛的結果。農業部批準使用的飼料添加劑不到300種,分為營養性添加劑和非營養性添加劑,而且各種可能在畜禽飼料中添加的激素類物資都列入了禁用目錄,并納入監測計劃。此外,白羽肉雞養殖重視規模效益,每只雞的利潤較低,而激素價格昂貴,如果添加激素,會大大增加飼料成本。養雞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經濟效益,如果應用激素則會得不償失,所以應用激素也行不通。
4.吃肉雞發胖?
謠言:常吃雞肉容易長胖。
真相:雞肉是肉類中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肉類,作為正常的動物蛋白來源,正常攝入并不會造成額外的發胖。造成肥胖的根本原因是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膳食結構發生改變,油脂等高能量食品攝入量過多導致的。另一方面,由于體力勞動強度降低、體育鍛煉普遍不足,無法消耗攝入的能量,最終轉化為脂肪沉積在體內,大家就慢慢地發福了。
5.吃雞肉導致兒童性早熟?
謠言:現在兒童性成熟早,是由于常吃雞肉造成的,因為雞肉中含有激素或促進性成熟的成分。
真相:導致兒童性早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蛋白質等營養水平的提高促進了青少年的發育,也有社會因素對兒童身心健康造成重要影響。當然,環境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但是雞肉中不含有促進兒童性早熟的成分,一是肉雞養殖中不可能添加激素,二是白羽肉雞42天出欄,尚處于仔雞狀態,尚未性成熟,自身也不可能生產激素。
6.多腿雞、多翅雞?
謠言:為了獲取更多經濟效益,飼養中使用激素或促生長劑,使肉雞長出多個腿、多個翅膀。
真相:任何一個物種都是穩定遺傳的,大家都知道這種遺傳受DNA控制的。基因突變等確實是存在的,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也確實發現過腹部多出1條腿的現象。這種現象出現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就像人類出現“六指手”一樣。這樣的雞成活率很低,都會作為殘雞淘汰,不會進入飼養環節。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相統一的,即使是有多腿、多翅雞,這些“多”出來的腿和翅也不會正常發育,不僅不會給商家帶來豐厚來的利潤,相反還會造成損失。因此,不論從研究的角度、還是從生產實際的角度都是不現實的,網上傳播的圖片多數是利用現代電腦技術PS而成的。
7.藥殘雞?
謠言:肉雞養殖中大量用藥,因此雞肉中藥物殘留嚴重,食用會影響健康。
真相:雞肉藥物殘留在我國肉雞生產的特定階段確實是存在的,成為制約我國雞肉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上世紀我國肉雞業快速發展階段,利用塑料大棚養雞,雞舍的保溫性、密閉性差,沒有通風等環境控制設備,特別是在冬季為了節省取暖費用而降低通風量,造成雞舍內環境質量差,肉雞發病用藥是不可避免的。再者,許多雞場的技術員為藥廠的銷售員,用藥量受到一定利益鏈影響。藥費一度達到每只1.5元左右(含消毒劑、疫苗、微生態制劑等)。進入新世紀后,大型龍頭企業從重視藥物預防,轉變為加強環境質量的控制,取消養殖場的用藥權限等措施,用藥量顯著降低,目前養殖水平較好的龍頭企業的藥費降至0.5元左右,基本實現了不用口服抗生素等藥品。而且,特定藥品國家都有規定的停藥期,肉雞出欄前需要停藥,實現肉雞對藥品的代謝排出,以滿足產品質量要求。
8.放養雞才是綠色食品?
謠言:采用放養模式飼養的雞才是優質、安全的綠色食品。
真相:土雞“風味好”,但絕不是安全綠色食品的代名詞。綠色食品有嚴格的評審標準,包括場地環境、投入品安全、飼養管理過程等。一般放養條件下,由于缺乏標準化的質量控制規范,影響雞肉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因素會更多,比如放養周邊場地的農藥、化肥的使用,飼料容易受到惡劣天氣等因素的影響等。如果飼料由于保存不當發生霉變,就會對產品質量造成相應的影響。因此,不能夠根據養殖模式判定食品安全等級。
9.蛋黃顏色越深蛋品質越好?
謠言:認為蛋黃顏色深的雞蛋品質好。
真相:雞蛋黃的顏色是多數消費者判定雞蛋質量的標準之一,認為雞蛋黃越黃、越紅就越好,這就給不法分子非法添加色素提供了市場空間。其實雞蛋黃的顏色與雞蛋的風味、營養成分沒有必然聯系,只是影響雞蛋的感官品質。蛋黃沉積的色素主要來源于飼料,黃色玉米中的色素等是蛋黃黃色素的主要來源之一,雞產蛋量越高,需要的色素量就越大,因此,隨產蛋期和產蛋量的增加蛋黃顏色逐漸變淺。由于土雞產蛋量低,需要的色素量就少,體內儲存的色素較多,這就是喂同樣的飼料土種雞的蛋黃顏色更深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