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0/26 13:21:00 來源:經濟日報 閱讀數:
我國是世界第一雞蛋生產和消費大國,雞蛋產業每年有3000多億元產業規模,全球占比40%。目前,中國人平均每1.3天消費一個雞蛋,但雞蛋深加工量只有2%,而發達國家蛋制品的占比已經達到了30%。此外,有機、無公害、綠色以及品牌在不同規模中所占比例均不到10%,雞蛋行業排名前10家的商品蛋雞養殖企業養殖量在行業占比不足5%。
《中國畜牧業統計摘要》數據顯示,我國蛋雞養殖主體仍以萬只以下的中小規模養殖為主,約占全國蛋雞總存欄量和全國雞蛋總產量的63%,“小規模,大群體”的養殖特征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由于行業集中度低,雞蛋品牌建設嚴重滯后,大部分蛋雞養殖場沒有自己的品牌,也未經過相關認證,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雞蛋價格波動和訂單的不穩定,使得雞蛋行業從生產到流通環節的交易成本增高,食品安全風險較大。“也就是說,蛋雞行業正在遭受規模不經濟,優質不優價的尷尬。”王忠強說。
面對產能長期過剩、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蛋雞養殖密度高、傳染性疾病多、防疫壓力大等問題,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楊寧認為,做強蛋雞產業,首先要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由分散的小規模生產向標準化規模化轉變。其次,要加強研發,保證育種產品多樣化,做好種雞的疾病凈化工作,實行精準飼養并優化飼料配方等都是好的解決方法。
近年來,我國非常重視畜牧業環境保護問題,消費者對“舌尖上的安全”也更加看重。隨著蛋品下游行業及蛋品加工技術的發展,也迫切要求上游產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蛋品深加工率,開發研制高附加值的綠色蛋類食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農業部畜牧業司行業監測分析處處長辛國昌認為,政府要加強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既要注重保護環境,又要讓企業盈利創收,畜禽產業急需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三方合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