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8/6/19 9:06: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馮銀龍是寧夏隆德縣楊河鄉紅旗村的養牛大戶,十多年來,“趕著牛兒去致富”這句口號他一直記在心里。而如今,這個口號正在成為現實,只是口號中的“老黃牛”已被良種牛所替代。
憑著對農村的熱愛,曾在城市打工的馮銀龍于2005年返鄉發展養牛產業,3年間養殖規模從8頭擴大到40頭,如今已達到400多頭。
“以前,牛是重要的生產工具,家家戶戶都要養,雖然很熟悉,但誰也從沒想過靠它致富。說到底,脫貧致富得從轉變人的思路開始。”馮銀龍說。
盡管有養殖基礎,而當地氣候干旱,飼草緊張,薄膜玉米則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紅旗村村民馮文俊說,以前種麥子,一畝地才有幾十公斤的收成,而薄膜玉米的畝產達600公斤,青貯玉米一畝能產6噸飼草,差距太大了。
但薄膜玉米的推廣并非一帆風順。楊河鄉黨委書記冶文軍說,一開始群眾嫌麻煩不接受,鄉里的干部只好下地幫著覆膜,群眾看到成效后才迅速推開,全鄉薄膜玉米種植面積從2012年的1萬畝擴大到今年的5.3萬畝,占全鄉土地總面積的85%。
如果說薄膜玉米解決了牛的口糧問題,那么青貯池則讓牛有了高質量的口糧。馮銀龍是全鄉最早使用青貯池的養殖戶,他說:“青貯池能夠*限度地保留飼料養分,但最初提倡青貯池時,好多人擔心青貯飼草會發霉,都等著看笑話。而現在,青貯池已經成為養殖戶的標配。”
因為養牛,楊河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全縣的“后進鄉”變為“先進鄉”。目前全鄉共存欄肉牛1.7萬頭,人均存欄1.9頭,養牛已經成為全鄉的支柱產業,覆蓋率達90%以上,不少群眾因此致富奔小康。
牛多了,牛糞自然也就多了。為減少牛糞對環境的污染,將其變廢為寶,楊河鄉還引入有機肥企業。冶文軍說:“產業固然重要,生態環境也不能丟,產業越來越好、鄉村越來越美,群眾才會更有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