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4/17 10: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數:
目前,新的草原鴨種推廣情況如何?國內肉鴨育種還存在哪些不足?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一大早,在內蒙古寧城縣的一家種鴨場門口,前來采購鴨苗的車輛排起了長隊。據養殖戶說,選擇飼養這里的肉鴨品種比飼養其它品種的凈利潤提高5%以上。
遼寧省朝陽市肉鴨養殖戶 史振江:我是從遼寧朝陽過來的。
記者:今天進多少鴨苗?
遼寧省朝陽市肉鴨養殖戶 史振江:今天進5萬多只,一開始養的時候,一年出欄量10來多萬只,現在已經達到40多萬只左右。
內蒙古自治區某種鴨場負責人 李秉和:我們每天要放雛接近10萬只,其它別的現在已經銷售給山東等地的養殖戶了。
李秉和介紹說,2018年他們選育的新品種生產了超過4.8億只商品肉鴨,新增經濟效益2.21億元,不僅在國內瘦肉型肉鴨市場的份額逐步提高,也吸引了韓國等國外引種企業的關注。不過由于消費習慣、食品類型的不同,各地對肉鴨的需求也有所差異,而目前國內的肉鴨品種還無法滿足這樣多元化的需求。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副主任 楊振海:我們肉鴨的育種水平還不高,飼料轉化率和瘦肉率都比發達國家低一些,比如飼料轉化率,發達國家是1.85:1,我們是1.95:1,提高的空間還是有的;瘦肉率發達國家是30%以上,我們只有25%,提高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記者了解到,包括肉鴨在內,我國水禽品種共計60余個,為提升水禽種業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由農業農村部制定的《全國水禽遺傳改良計劃》將于近日啟動。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巡視員 孫好勤:將以提高品種生產效率為主攻方向,未來15年培育水禽新品種10個以上,自助培育品種市場占有率將超過80%,主流品種的性能將達到或超過國際同期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