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9/26 15:43: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一年四季,寒暑交替,但在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梁水鎮楊莊村山東立海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里,35座立體式籠養鴨棚內卻始終保持著30度的適宜溫度。偌大的棚內只有兩三個工人來回走動,養殖基地負責人韓林然坐在辦公室內,只需通過點點鼠標,便可對棚內的實時溫度、濕度進行調整。韓林然說,通過使用這套中國電子科技集團41研究所研發的依愛養殖云服務平臺,鴨棚實現了自動控溫、控光、供料、供水等全智能化操作,整個養殖基地的效率大幅提高,成本也比散戶的養殖方式大大降低了。
去年8月,立海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的35座立體式籠養鴨棚開始進行試養,今年2月,鴨棚內統一安裝了空氣源熱泵、自動喂水、自動喂料、自動清理糞便等現代化養殖設施。在監控大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座鴨棚都有三層鴨籠,鴨子仿佛住在了“樓上”,立體化養殖方式所養鴨子的數量是傳統農戶養殖方式的四倍。韓林然介紹說,每座鴨棚面積是1500平方米,鴨子住的是“樓房”,鴨子存欄量能達到四五萬只,立體化的養殖方式也提高了效益。
在韓林然拿出的公司財務報表上顯示,7月22日,7號棚的2.6萬只鴨子銷售一空,凈利潤10.8萬元,平均一只鴨子的利潤達到了4.2元,比農戶傳統的養殖方式高出一元多。
韓林然介紹道,一棚鴨子的平均生長周期是45天,傳統的養殖戶一座鴨棚一年最多能養7批鴨子,而立海養殖基地的鴨棚可做到“全年無休”,一年能養8批鴨子。據了解,目前生態養殖示范區已經完成投資4億元,35座立體式籠養鴨棚年出欄肉鴨約1400萬只,銷售額超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