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8/11/27 14:21:00 來源:沈陽日報 閱讀數:
共渡難關,共同成長。
這是我們走訪了諸多東陵區奶農戶后的共同體會。市場經濟,風險無時不在。問題是,我們如何應對。再有,風波之后是退縮還是成熟?
誠信如金的真情承諾
11月25日下午,白塔街道小羊安村奶牛養殖戶馮凱,剛從市里一家大型飼料企業考察歸來。嘮起此行的目的,馮凱表情非常嚴肅:“三聚氰胺”本不是奶農之錯,但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他家養了70多頭奶牛,過去多是自家加工飼料,精料也是哪便宜哪買。奶牛病了,更是治啥病打啥藥。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盡量多出奶。“現在不行了,我得考慮綠色飼養。與大型飼料企業聯手,配方飼料,無害防病,這些事都得考慮進去!”
以前,奶農們比的是誰家存欄奶牛多,誰家的效益好;現在,比的是誰敢拍胸脯,大聲喊出來:我的是“放心奶”!
“只有這樣,你才能站穩市場”馮凱說。
強筋壯骨,才能擔起風險
朱連志、朱連強哥倆有著十幾年養奶牛的歷史,在“圈子”里也算是有一號。過去,也常常背著手到誰家指指劃劃?,F在不行了,“心虛”了。哥倆把家里的50多頭奶牛一起趕到“山友奶牛養殖區”請人代養、統一榨乳,余下的時間,則一腦袋扎進書堆里?,F在嘮起嗑來凈是新鮮詞兒,什么“高蛋白精養”、“綠色增乳”啊,一套套的。不光這哥倆,協會會員們一有空閑就聚到一起研討先進的飼養技術。奶牛協會也借機請來省里的專家和一些有經驗的養殖戶為會員舉辦培訓班,從九月中旬到現在,已舉辦了五期,期期爆滿。
換腦子、換技術、增強市場意識,是東陵區奶牛戶風波過后的“三大心得”。自己筋骨不壯,就別埋怨風大站不住。咋讓自己強壯起來?科學技術唄。
于是,奶牛品種改良,在東陵區“火”了。區政府也意識到,推廣良種奶牛是提高奶牛產量,實現奶農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區動監局在全區推廣了“高產奶牛管理規范”和“秸稈深加工技術”等新的技術措施,并為奶農編制了《奶牛飼養實用技術問答》宣傳冊,目前已發放2000冊。同時,還從北京奶牛中心和遼寧省種牛繁育中心采購優質良種精液2000支,免費提供給奶農。目前,已配種奶牛3000頭。據專家預測,這些項目實施后,一頭奶牛年產奶量可以由以前的4噸提高到5噸以上,按鮮奶每公斤2.4元計算,每頭牛每年增加收益2400元。
合作,把窄路走寬
張懷文,是東陵區深井子街道前康村有名的奶牛養殖大戶,家里存欄53頭產奶奶牛。牛奶風波初期,他還真沒含糊,照樣挺了一陣子。可是,沒多久就感到勢單力薄了。別的不說,光送奶一項,一批一驗,功夫都耽誤不起。他把這53頭牛送到前康奶牛養殖小區托養后,算了一筆賬:托養前,一頭奶牛一年凈剩1200元;托養后,每頭奶牛一年返還1800元,這就賺了。還有,53頭奶牛每年人工費是4萬余元,奶牛托養后這筆錢省下了,這樣每頭奶牛還可增利800元。托養,讓他每頭牛多賺1400元。這就是“歸大堆”的好處。
東陵區奶牛協會是幾年前建立起來的,剛開始奶農還真沒太當回事兒。有的觀望,有的只是應應卯。這場風波,讓人們看到合作、聯合的力量?,F在,全區95%的奶牛戶加入了協會。
“這場意外的風險,其實就是一堂生動的市場經濟課。在應對風險中,政府發揮了應有的扶持、引導作用,但根本還是農民自己的成熟。誠信經營、市場意識、科技觀念、合作意愿……這些理念在農民的頭腦中扎根,遠比經濟上的失與得重要得多。”采訪中,東陵區主管農業副區長周武這樣說。
在風險中,我們長大了,腳下的路越走越寬!這應該是牛奶風波和一切市場風波中,農民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