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1/7 10:06:00 來源:網絡 閱讀數:
據農業部統計,截至去年11月份,豬肉平均價格已經連續9個月下降,比去年2月份最高價下降25.4%;與糧食等其他農產品相比,豬肉下降時間最長、降幅*。“養豬如炒股,漲跌揪人心。”看著肉價下滑,最揪心的恐怕還是在虧損邊緣徘徊的養殖戶們。近日,就有養殖戶反映,2008年下半年以來一路下滑的生豬價格,為什么沒有像豬價走高那樣引起高度重視?牛年,生豬還能牛起來嗎?
2007年,在生豬價格暴漲,生豬、母豬存欄量下降的情況下,國家緊急出臺了包括能繁母豬補貼、能繁母豬保險、疫病防疫補助等扶持生豬生產的一攬子政策。這些政策導致很多社會資本一擁而上擠進生豬養殖行業,致使2008年各地能繁母豬增加較多,產能明顯過剩。據監測,20個主產省能繁母豬存欄連續11個月同比增幅超過18%。事實上,就在生豬價格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保證豬肉供給的相關舉措仍在不斷出臺。去年6月1日,國家將凍豬肉進口稅率由12%下調至6%,該政策進一步刺激了豬肉進口。這讓選擇堅持生豬生產的養殖戶們感到很不安心。
讓養殖戶們不安心的,說白了不外乎這樣幾條:一是生豬價格下來了,對豬肉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也取消了,國家會不會出臺措施托住生豬價格呢?二是生產上去了,國家還會不會繼續扶持生豬生產?今年還有沒有能繁母豬補貼,有沒有對規模養殖的資金扶持?三是今年國家將提高小麥、稻谷的最低收購價,加大對玉米、大豆等的臨時收儲力度并順價銷售。如果糧價如預期那樣穩中有升,可以預見的是飼料等養殖成本將維持高位,那么有沒有相應的養殖補貼政策呢?可見,對剛剛經歷了價格“過山車”的生豬養殖戶來說,穩價格,關鍵是要完善扶持政策,要明確扶持的重點和方向。他們說,政府抓生豬生產必須有一個穩定的政策框架,不僅讓搞養殖的感覺到政策的可靠,也要引導整個養殖行業科學發展。
對于完善生豬生產扶持政策,養殖戶們希望:設立生豬生產調節基金,虧損時期用于補貼重點種豬場保護種豬生產能力;扶持規模化養殖,增強生豬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建立生豬養殖信息公開制度,對生豬、能繁母豬的存欄、出欄情況定期公布,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產銷脫節。這些建議共同的特點是偏重于對生產能力的提高,偏重于對市場風險的規避,而這些,也正是“保價格促生產”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