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7/21 13:49:00 來源:貴州日報 閱讀數:
生豬價格大幅下降,最先影響到的是分布在黔西縣26個鄉鎮數千村組中的生豬養殖散戶。受到交通、信息的相對制約,不少群眾到肥豬出欄時才知曉:豬不值錢了!
太來鄉芭蕉村友誼組農民李連芳去年10月23日花了1200元買了兩頭小豬喂養,喂去了300元的飼料和700多公斤包谷。今年4月肥豬出欄,她等著人來收購。第一個豬販子出價每公斤8.5元,她嚇了一跳,沒有賣。隔天,第二個豬販子出價8元,她就開始慌了。“我沒想到價格降得這樣快,本都不保了。”她懊惱地說。到第三個豬販子來,好歹出價8.2元,她一狠心,賣了。兩頭豬共賣了2300元,她掰著指頭算:春節前后包谷按每公斤1.5元計算,花了1350元,加上買豬的成本共花2550元,喂養的人工和其他費用不算,收支相抵還虧損250元。
相比之下,李連芳的損失還算較小的。到了5月底,豬價降到最低每公斤7.6元,養豬戶們坐不住了。再喂養下去只會虧得更多,不少人家除了留下過年豬,其余的不得不忍痛出售。有關部門統計,到6月下旬,全縣棄養生豬的群眾比例高達40%以上。原來想趁著政策好發展養殖的致富夢化為泡影,不少養豬戶是真傷了心。
面對低迷市場,一些人不得不另謀出路。
雨朵鎮楊剛兄弟倆去年底返鄉創業,很看好生豬養殖。一方面國家各項扶助政策優厚,地方政府還有各項扶持;另一方面市場穩定,養豬利潤高,看起來保賺不賠。兩兄弟決定大干一場,一邊建場,一邊購買了15頭母豬先行喂養。今年4月母豬產仔了,生豬價格一路直下再也“爬”不起來,養殖成本卻一路上升,投入進去的10萬元“就像丟在水里,泡都不起一個。”兄弟倆郁悶了好幾天,最后決定另謀出路。他倆合計:場地留著還可東山再起,其余的東西能賣則賣,能賒就賒。處理完畢,兩人再次踏上赴浙江義烏打工的列車。
還有一些群眾也選擇就近務工的方式,他們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家園建設、通鄉通村公路建設等。據調查估計,有近兩成的養殖戶采取務工方式擺脫困境。
此外,一些養殖戶積極轉產。
紅林鄉紅瓦房村330多名返鄉青年在村主任楊育貴的帶領下發展種植養殖業謀致富。生豬價格下跌后,養殖戶一邊縮減養殖數量,一邊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烤煙種植中。村民楊慶乾家3個孩子返鄉后養了5頭豬,種了10畝煙。5月初賣了4頭豬以后,全家人的精力都放在烤煙生產上。老楊說,不出意外的話,按照去年的收購價格,扣除投入可收入上萬元,全年增收目標可以實現。
另外,部分有條件的地方,群眾開始興辦鄉村菜館或“農家樂”,以此帶動雞、鴨、鵝等小投入、小規模的家禽養殖。心態積極的養豬群眾說:“一籠雞不叫,一籠雞叫。這邊折了,那邊補上。”
面對困境,生豬養殖大戶同樣不易。
城關鎮雙橋村養豬大戶高煥祥近4個月出欄仔豬200余頭,虧損1萬余元;出欄肥豬46頭,虧損2萬元。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頭豬5個月左右出欄,平均長一斤肉要喂養2.3公斤混合飼料,按照1:9的比例,包谷每公斤1.8元,濃縮飼料每公斤5元,每公斤混合飼料價格2元。如果不算人工和青飼料、水、電費等,毛豬價格在每公斤9.6元以上才能保本微利,否則虧損。
從市場規律分析,高煥祥認為只要咬牙撐一撐,今年底明年初就能等到價格回暖。實際上,持這種觀點的大戶不在少數,這些已有10年左右養豬經驗的養豬大戶在市場的起起落落中,靠著或多或少攢下的積蓄決定繼續支撐,在保存種豬和能繁母豬的前提下控制養殖數量。
與此同時,少部分人開始著手于長遠。養殖模范大戶廖松就是其中之一。
3月份生豬市場出現下滑后,廖松充分估計形勢,除了20余頭待產母豬外,他把近200頭能繁母豬和所有仔豬都進行了“清倉”處理,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他的眼光和果敢讓不少業內人士津津樂道。他的打算是:待市場回暖再更換品種進行養殖,可保在損失降到最低的情況下,有新的投入和可觀的產出。
在這場養殖災難中,廖松通過考察和思考還“悟”出了一個道理:沒有一個行業組織的引導和保證,生豬養殖要做大做強絕無可能。因此,20多天前,他聯合了20來戶養豬大戶,成立了“黔西縣生豬養殖生產銷售協會”。他列舉了協會的好處:一可引導發展,收集和及時提供信息,避免盲目養殖;二可根據市場需要及時更換品種,增加競爭優勢;三可直接提供原料,降低養殖成本;四可組織生產供應,保證養殖利益;五可降低貸款風險,促進規模化、科技化養殖。目前,廖松自己首先就成為受益者:他已經依靠組織的力量向金融機構取得相應貸款。擺脫了私人借貸,他感覺輕松多了。
還有人在思考建立一個產、供、銷一體的大型生豬交易市場。有關人士分析說,同樣是價格下降,省外仔豬平均每公斤價格就比本地市場高出2.5元。本地生豬要通過豬販子壓價收購后再組織外銷,中間環節又使成本再度增加,養殖戶利益得不到根本保證。建一個大型生豬交易市場,其好處顯而易見。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為了幫助生豬養殖戶渡過難關,黔西縣有關部門已經采取了行動:組織工作隊進村入戶調查了解情況,幫助分析市場信息,引導群眾正確對待市場規律,穩定養殖戶情緒;鼓勵和支持養豬群眾,千方百計保持現有生豬存欄,確保市場回暖時養殖戶有利可圖;積極引導群眾轉產,各級有關部門組織生豬棄養群眾參與實施有收入的項目建設;從實際、實效、實用出發,繼續抓好農民技術培訓,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穩定已外出務工人員,縣勞動局、農辦、勞動力資源促進會等有關部門還積極組織群眾外出務工,確保全年群眾增收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