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8/18 11:24:00 來源:農博網 閱讀數:
我們把養豬比做一個分數,在上面的“分子”是可直接出售賺錢的肥育豬,而在下方的“分母”是培育肥豬的種母豬。“分母”是成本,成本的變化不大,“分子”的出生和成活數量越多越賺錢。
肥育豬的一生實際大約經歷260多天,包括胎兒期114天、哺乳期28天和生長育肥期130多天,可見肥育豬的前半生就是靠母豬的,出生均勻度決定了成活率;出生重、斷奶重和健康取決于母乳的數量與質量,決定了肥育豬的生長基數,基數越大,生長越快,越早到達出欄體重,越省飼料錢。所以養豬賺錢與否,真正最主要的是取決于母豬的繁殖效率的發揮。
養豬有辯證法,養豬有藝術,養豬有張有弛。豬市行情一個周期不超過1000天,高峰期時要張,抓住機會,多賺錢。低谷期時要弛,要收縮和調整生產,要學習并實施提高母豬的繁殖效率,提高母豬的年斷奶子豬貢獻率。
母豬年均斷奶子豬數 = 年均產子胎數 × 胎均斷奶子豬數。
母豬年均產子胎數 =(365 - 年均非生產日)÷ 母豬生產周期。也就是母豬年均斷奶子豬數 =[(365-年均非生產日)÷母豬生產周期]×胎均斷奶子豬數。
假如一個生產周期=妊娠時間+泌乳時間=114+28 = 142天。
一般平均斷奶活子數 = 9頭。
母豬繁殖效率 = [(365–年均非生產日)÷142 ] ×9。
所以,在一個自繁自養豬場,制約母豬的繁殖效率的關鍵就是母豬的每個有效生產周期(妊娠時間+泌乳時間)之間的時間間隔,而此時間間隔就叫做母豬的非生產日(NPD)。所以,如何提高母豬的繁殖效率?如何挖掘豬場賺錢的潛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減少母豬的非生產日。
母豬的非生產日概念
母豬的非生產日包括配種前部分和配種后部分。配種前部分包括經產母豬斷奶到配種的時間間隔(通常是4天~7天,這是理論上準許的),斷奶后還沒配種就淘汰的時間間隔,斷奶后還沒配種就死亡的時間間隔,以及初胎豬從選群到配種的時間間隔。配種后部分包括配種到返情、配種到流產、配種到淘汰、配種到死亡和配種到分娩失敗的時間間隔。
例如一個能繁母豬100頭的豬場,每頭母豬的平均非生產日(NPD)是70天。因為,一個生產周期=114天(妊娠時間)+28天(泌乳時間)=142天,所以,該場母豬平均年生產胎次=(365-70)/142≥2.08胎。
如果平均每胎斷奶子豬數按9頭計算,則全年總斷奶子豬數=100×2.08×9=1872頭,每頭母豬斷奶子豬(PSY)=2.08×9=18.72頭。
如果將每頭母豬的非生產日(NPD)減少到35天,則該場母豬平均年生產胎次=(365-35)/142=2.32胎,全年總斷奶子豬數=100×2.32×9=2088頭,每頭母豬的年斷奶子豬(PSY)=2.32×9=20.88頭。則全年多生產出(2088-1872)= 216頭斷奶子豬。
那么,母豬的非生產日是如何產生的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一是母豬的流產,二是母豬產前產后的疾病導致的淘汰乃至死亡,三是母豬的繁殖障礙(假發情、不發情和屢配不孕等)。下面就逐步剖析產生非生產日的具體原因和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