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10/12 15:25:00
來源:《財經》
閱讀數:
貿易爭端波及雞肉
美國政府對中國輪胎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后,中美貿易摩擦日漸升級。9月27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基于中國畜牧業協會的申請,決定對由美國進口的白羽肉雞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這是中國首次對來自美國的農產品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據商務部9月27日公告,此次“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期限為2009年9月27日至2010年9月27日,最長可延至2011年3月27日。
白羽肉雞是中國雞肉市場的主要品種之一,產品以分割雞為主,主要通過農貿市場、超市等批發、零售,多用于餐飲業。
“反傾銷、反補貼”是一種貿易救濟措施。根據WTO協定,在正常貿易中,某一產品以低于正常的價格進入進口國市場,即可能被認定是傾銷。補貼則是指,出口國政府對其出口到國外的產品給予財政補貼或收入、價格支持。
“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發起國不僅要證明該出口產品存在傾銷或政府補貼,還須證明國內相關產業受到實質損害,且損害和出口產品的傾銷和政府補貼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如被認定為“傾銷或補貼”,該類產品將被征收“反傾銷稅”或“反補貼稅”。
申請發起此次調查的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馬闖告訴《財經》記者,中國是美國肉雞產品的主要進口國,2008年中國肉雞進口總量為80萬噸,其中58萬噸來自美國,占中國全年肉雞進口量的72.5%。
馬闖認為,在過去三年中,美國肉雞產品的大量進口,導致中國主要的雞肉生產和加工商產能利用率不足80%,很多新上馬項目難以開工。此次中國畜牧業協會申請調查,目標就是“通過貿易救濟,控制進口數量,恢復國內企業的生產能力”。同時“為中國白羽肉雞行業創造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環境,維護中國企業的合理權益”。
美國禽肉業普遍認為,中國此舉是對美國對中國輪胎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報復。10月7日,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USAPEEC)發言人托比穆爾(Toby Moore)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稱,中國此次“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只能歸因于美國輪胎特保案”。
但是,從中美貿易總額來看,雞肉在中美貿易中份額極低,幾乎可忽略不計。從中美農產品貿易看,中國進口美國的肉雞,無論是數量和金額,都遠遠低于進口的美國大豆。2008年進入中國的美國白羽肉雞,價值僅7.77億美元,占當年中美貿易總額的0.23%。
國內一些貿易問題專家向《財經》記者指出,中國對美國肉雞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不會影響中美貿易的大局,也不會扭轉中美農產品貿易的格局,但對遏制美國國內日漸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具有警示意義。
肉雞“替罪”
中美雙方養殖業者可能都沒有想到,無論是貿易量還是貿易額都不大的肉雞產品,會成為中美新一輪貿易爭端的目標。
近年來,中美貿易爭端多有發生。最近的一次就是2009年9月11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輪胎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這成為金融危機籠罩下中美新一輪貿易摩擦的導火索。
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發言人托比·穆爾對《財經》記者表示,美國禽肉產業一直反對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禽肉等農產品與“輪胎特保案”毫無關系。“我們不希望食品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新領域,食品不應成為政治問題的工具。”
中國目前對肉雞產品進口實行自動許可證管理,該許可證每半年發放一次,主要是為了官方進口統計之便。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8年中國進口58萬噸美國肉雞,占中國年雞肉消費量1200.9萬噸的5%。2009年1月至5月,中國從美國進口肉雞產品24.46萬噸,價值2.85億美元。
與此恰成對照的是,中國禽肉產品多年來不能進入美國市場。這也可能是中國決定對美國白羽肉雞實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重要原因。
2004年,H5NI禽流感暴發后,中美兩國都停止了雙方禽類產品的進口。后經磋商,雙方約定,可在履行相關程序后,美國向中國出口冷凍禽肉產品,中國則可對美出口熟制禽肉產品。
但2004年至今,盡管美國雞肉協會(National Chicken Council)和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都明確反對,美國國會還是以中國禽肉存在安全問題為由,禁止進口中國禽肉產品,并連續數年把此規定寫進美國年度《綜合撥款法案》。
美國國會兩院2009年3月通過的《綜合撥款法案》就要求:“根據本法所提供的任何撥款,不得用于制定或執行任何允許美國進口中國禽肉產品的規則。”這使中國禽肉制品出口美國幾無可能。
2009年4月17日,中國通過常駐WTO代表團致函美方,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磋商請求,但此后雙方的磋商并未能解決中方的關注。6月23日,中國要求WTO爭端解決機構設立專家組,審查美國有關限制中國禽肉進口的措施。
2009年9月25日,美國參眾兩院就2010年農業撥款法案達成妥協,撤銷針對中國禽肉制品的進口禁令,在達到美國衛生條件規定的前提下,同意進口中國的熟制雞肉產品。但兩天后,中國啟動了對美國肉雞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后續影響尚難預料
在一些中國專家看來,中國此番對美國白羽肉雞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雖然不會影響中美貿易的大局,但或可遏制美國國內日漸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白羽肉雞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警示意義更為重要。
程國強認為,全球金融危機下,世界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猖獗。作為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應,中國對美國肉雞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更多是為了爭取公平合理的貿易環境。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8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3337.4億美元。其中,中國自美國進口的大豆達84.4億美元。而當年進口美國的肉雞僅為7.77億美元。顯然,與美國大豆相比,肉雞產品簡直無足輕重。
商務部原條法司司長、WTO爭端解決專家組成員張玉卿告訴《財經》記者:“中國養殖業者根據中國反傾銷、反補貼法規,對外國農產品提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這是中國養殖企業的權利。”
中國啟動此次“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后,占據美國禽肉市場95%市場份額的美國雞肉協會發表聲明稱,美國企業與中國方面做的是正當貿易,中方對美國雞肉傾銷的指控完全是不公正的,希望中國方面撤回調查。
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主席詹姆斯·薩姆納(James H. Sumner)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也否認存在傾銷。他指出,美國每年出口到中國的雞肉產品中,有一半是雞爪。“如果我們不按每磅60美分至80美分的價格把雞爪賣給中國,那么,這些雞爪在美國幾乎一文不值。顯然,我們沒有低價傾銷。”
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發言人托比·穆爾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已成為美國禽肉產品的*出口市場,中國啟動“反傾銷、反補貼”,美國出口商和中國進口經銷商都將蒙受損失。如果中國調查后加征高額關稅,還有損中國消費者的利益。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馬闖預計,中國將在兩個月后作出初裁。如果初裁認為“傾銷、補貼”成立,將對從美國分批次進口的白羽肉雞征收保證金。如果美國肉雞最終被認定存在“傾銷和補貼”,中國政府將對來自美國的白羽肉雞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隆國強認為,此次“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本國相關產業,但調查結果若導致美國肉雞產品退出中國市場,留下的市場空白到底是由本國產品填補,還是被其他國家的產品填補,目前尚難預料。
馬闖則認為,即使調查導致從美國進口肉雞有所減少,以中國養殖業目前的飼養基礎和產能,完全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
諸多專家也指出,“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程序復雜,專業性強,耗時長,中國政府相關部門也面臨挑戰。
按照中國現行的“反傾銷、反補貼”法規,商務部須在最長一年半的時間內,調查由美國進口的白羽肉雞的“傾銷和傾銷幅度”“補貼與補貼幅度”及對國內產業的“損害和損害程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隆國強認為,整只雞的成本計算相對容易,但美國白羽肉雞產品大部分為分割雞,成本很難精確計算。
同時,較之針對生產企業的“反傾銷”調查,“反補貼”調查的難度更大。按照WTO有關規定,補貼應滿足兩個要件,一是由政府或任何公共機構提供財政資助,二是這種資助給接受者以利益。對此,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副研究員韓一軍估計,“調查取證將相當困難”。
在中國商務部公告中,中國畜牧業協會指控美國白羽肉雞存在十項補貼。程國強指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農業協定規定,各成員應限制并削減對農產品提供有關國內生產補貼和出口補貼。因此,關鍵是調查確定美國肉雞產品是否存在WTO限制的國內補貼與出口補貼,這是具有高度專業性的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