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2/24 15:24:00 來源:中華糧網 閱讀數:
作為豬肉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的豬肉產業發展備受世界關注。日前,荷蘭合作銀行的高級研究員潘晨軍女士向記者介紹了其對我國豬肉產業的研究報告。報告認為,2010年我國豬肉市場形勢將好于去年,豬肉價格會有所回升;安全豬肉消費潛力巨大;正在進行的豬肉供應鏈結構重組將對眾多國際競爭者產生巨大的影響。
荷蘭農業合作銀行是由荷蘭數家農村信用社于1973年合并而成,是荷蘭農民自己的合作銀行,也是荷蘭的第2大銀行,主要從事農業、農業機械和食品工業等行業的金融交易。對食品與農業領域進行專業研究的潘晨軍告訴記者,雖然中國生產和消費的豬肉總量占世界總量的一半,但在農村地區,豬肉消費量仍然停留在較低的水平,這表明農村地區豬肉消費市場可以得到進一步拓展。與農村市場不同,在城市,食品安全成為重要的考慮因素,安全肉市場具有巨大發展潛力,而不是消費總量的快速增長。雖然中國的豬肉產業仍然極為分散,但豬肉產業的發展趨勢已轉向商業化和一體化以適應消費市場的不斷變化,而且在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正在發生變化。
首先,中國的養豬業結構已經在最近幾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以及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遷移,農村勞動力的機會成本增加。諸多因素都使得散養的競爭力弱于生豬的專業化生產。特別是在中國發達地區,大型農場以及養豬專業戶正逐漸顯示其重要性。越來越多的養豬專業戶和商業農場為屠宰商定向提供生豬。屠宰商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正從現貨市場向有協作的產業鏈發展。
同時,近年來,屠宰加工產業已經進行了產業的整合。現在,屠宰加工已過渡到定點屠宰制度,而進一步整合的空間仍然很大。散養戶的逐步退出將為規模較大的屠宰商提供更多的機會,這是因為小型個體的屠宰戶主要依賴散養戶提供生豬來源。潘晨軍預計,我國屠宰場的數量在未來三年內將進一步減少30%。
“作為*的豬肉生產國,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豬肉貿易并不十分活躍。未來的中國將繼續保持豬肉供應自給自足,并不大可能成為一個大的豬肉進口國。” 潘晨軍認為,中國消費者對新鮮肉類的偏愛使得冷凍豬肉的進口受到一定抑制,今后國內可能會增加飼料谷類的進口量而不是豬肉的進口量,并繼續鼓勵生豬生產。
荷蘭合作銀行的這份研究報告提出,中國豬肉產業目前所進行的結構改革將對眾多國際競爭者產生巨大的影響,對先進技術、農場管理和食品安全的需求將為國際競爭者們創造大量的市場機會。中國政府側重于提高產業的技術含量、食品的安全、品種的改良和生產力的提高,而不是僅僅側重于單方面地促進畜牧業生產的工業化。在貿易方面,研究報告認為肉類副產品、高端產品和種畜存在進口潛力。中國蓬勃發展的財富階層正在創造一個崛起的高端消費市場。雖然這只是一個特定的市場,但是它正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這也將為豬肉出口國出口西式肉制品到中國提供機會。同時,中國作為一個土地資源匱乏的國家,可能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滿足發展中的畜牧業生產。中國將繼續大量進口大豆和豆粕,以彌補國內市場日益擴大的差距,并在未來幾年成為一個玉米凈進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