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4/20 10:44:00 來源: 閱讀數:
養豬的風險有行業風險和個體風險兩種。行業風險的發生主要是由生豬價格低造成的。養豬的個體風險,指的是在正常行情下,絕大多數養豬者都賺錢,僅有個別養豬者賠錢,賠錢的原因不是由行情引起,即不是因為生豬價格低引起,而是因為自己養豬的成本太高。
一、飼養育肥豬的個體風險
1.死淘率過高
俗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指的就是飼養活物有極高的風險。盡管動物科學技術已經比較完善,針對于常見流行病都有規范和有效的預防措施,但是在貫徹執行防疫制度上,仍不免出現各種疏漏,導致不該發生的傳染病在自家發生,致使豬的死亡率升高,這必然會導致飼養成本提高。
假若你在2年內,共養5批豬,一批20頭,總的飼養頭數為100頭。其中有一批豬,死亡10頭,那么這兩年內死淘率就是10%;假若每一年都死10頭,那么這兩年內死淘率就是20%;而對于死亡10頭這一批,死淘率并不是10%或20%,而是50%。
死淘率在以5%(這是平均值,并不代表每一家、每一批豬的飼養指標),經我們推算,死淘費在7~37元/頭之間。若死淘率在20%,即5頭有1頭死亡,死淘費就是28~148元/頭。由這一項,就會造成你一半的機會賠錢。若死淘率在50%,即2頭豬死1頭,死淘費就是70~370元,90%的機會你都得賠錢,而且賠錢的數額也不小。
2.圈舍折舊費過高
假設一個養10頭豬的圈舍,造價800~1200元,使用年限在5~10年,1年飼養1~2.5批,每批10頭豬,圈舍折舊費在4~10元/頭。假設,一個圈舍造價為1200元,養了一批豬,發現行情不好或遇到了瘟疫,就不再飼養了,那么折舊費就變成了120元/頭,一般情況下都要賠錢了。
這種情況常發生在外行人身上,既不會籌劃,又不懂得養豬成本和收益有多大,也沒有專業技術人員。這類人看到豬行情好的時候建豬舍,往往養豬的規模超過自己的資金承受能力,將大部分資金投在豬舍建筑上,導致流動資金短缺,造成難以連續飼養。
3.飼料費用過高
在豬的死淘率正常,圈舍折舊費也不高,其他費用都正常的情況下,從前面分析看,當豬行情最好、售豬收人最高時,若成本最高,還有一定利潤。若養豬收入不是最高的情況,養豬成本低的農戶不賺錢,而成本過高的農戶就會賠錢,少則每頭賠幾十元,多則每頭賠100元,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依據前面各項費用分析,除仔豬費用差價大(由于行情造成的)以外,主要是由飼料成本高造成的。在飼料價格相同的前提下,飼料費用最低與最高可以相差近100元。
飼料費用過高,往往是由于料肉比高造成的。我們在計算飼料費用時,采用飼料一致的價格,只是飼料用量有差別。導致飼料用量多少,一方面取決于飼料質量的差別,另幾方面還取決于豬的品種好壞以及飼養管理、疾病防治的差別。具有雜交優勢的優良品種豬,飼料報酬就高;相反,飼料報酬就低。環境好壞、飼養管理規范不規范、疾病防治是否及時有效也會導致豬的生長速度的快慢,從而導致飼料報酬的高低。
飼料質量更直接影響到料肉比的高低。飼料配比不科學、營養水平低、不易消化吸收的飼料,飼料用量就大,飼料報酬也就低。總之,在品種選擇、疾病防治、飼養環境、飼養管理、飼料質量及價格等因素,最終都會反映在成本中的飼料費用上。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在后面內容中還有詳細討論。
二、飼養育肥豬避免個體風險的途徑
1.不懂養豬又無懂養豬技術之人的幫助,圈舍投資不要過大。
2.高度重視疾病防疫措施。
3.重視飼養環境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達到飼養規范要求。
4.加強日常飼養管理。
5.不要為省錢而去選擇價格低、質量差的飼料和質量差的原料。
總之,缺乏經驗就不要蠻干,不要只想到賺錢而忽略了賠錢。不懂的事,要經常請教專業技術人員,或有成功經驗的飼養者,或自己看書加強學習。應該說,避免個體風險,不算困難,而要想避免行業風險,任何人也沒有絕對把握。如果連個體風險都難以避免的養豬者,那就沒有必要養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