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4/22 13:09:00 來源:經濟信息聯播 閱讀數:
近幾個月來,豬肉價格一直在較低位置徘徊,那么目前肉價處在什么樣的水平呢?我們要引入生豬養殖中的一個關鍵詞:豬糧比。也就是生豬價格和作為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1925,0.00,0.00%)價格的比值。一般豬糧比在6:1,那么生豬養殖基本處于盈虧平衡點。而目前全國豬糧比價已連續第10周低于這個警戒線,生豬養殖持續虧損,這當中的核心因素就是飼料價格不斷上漲,為此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的記者來到了中國*的飼料加工地——山東進行調查。一起來看報道。
記者來到中國*的飼料廠六和集團位于山東濟寧的飼料廠,在門口就看到飼料廠收購玉米的牌子,上面寫著當日收購玉米的價格: 每斤0.95元。六和集團魯西南片區的經理火全文告訴我們,這個價格比上個月每噸又漲了一百多元錢,而這種漲勢,從去年12月以來玉米就在一直持續。
六和集團魯西南片區總經理火全文:“從而9年新玉米下來以后,價格一直處于比較高價位運行,。從春節以后處于快速的增長,。特別是進入三月底四月初,這種增長速度在加快現在我們收購價格, 區域不同 在九毛五到九毛八 ,比上個月漲了100塊錢(每噸)。”
火全文告訴我們,玉米是生產豬飼料的主要材料,占到了豬飼料成分的60%以左右。玉米價格的不斷上升,飼料價格也只能跟著水漲船高。記者在六和集團的銷售部門了解到,現在的中豬飼料價格已經達到了2660元每噸,而去年同期只有2230元,每噸上漲了430元,漲幅達到了20%以上。那么玉米價格一直漲價的原因何在呢?
中國飼料在線玉米分析師李怡:“主要是因為年后的時候,東北降雪,氣溫比較低,玉米的運輸比較困,導致玉米外運數量比較少,價格有所上漲。另一個原因是東北深加工企業 今年的需求量特別大,導致東北搶糧的一種狀態。越搶糧,農民越惜售 價格上漲的比較迅速一些。”
飼料價格上調以后,養豬的成本增加,毛豬價格卻在下跌。農民補欄的積極性受挫,對飼料的需求也有所下降。火經理告訴我們,現在他們的工廠已經不是全面開工,每兩天就要休息一天。
六和集團魯西南片區總經理火全文:“受養殖市場行情比較低靡的影響,我們第一季度增長速度是18%,相對于上一個年度 增長速度有所減緩,從其他一些中小型企業,據我們了解,在今年第一季度有一個比較大的下滑,產能的下滑。”
供過于求是肉價下跌主因
按道理說,玉米、飼料的價格漲了,下游養殖企業自然也應該上漲,將成本壓力傳導到豬肉價格上,為什么原本應該提高的豬價卻在持續下跌呢?對此,很多行業分析師都表示,市場供求失衡和生豬疫病爆發才是壓倒一切的主要原因。
長期研究生豬養殖市場變化的馮永輝告訴記者,本該隨原料成本波動的豬肉價格漲不上去,歸根結底還是市場生豬供應過剩,而供應過剩的種子早在三年前就埋下了。由于當時的豬肉價格極具吸引力,大量農戶、企業涌入生豬養殖領域,最終導致養殖規模過分擴張。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 馮永輝:“從07年08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以來, 政府也在推動整個養殖業的恢復, 所以說大量的母豬存欄量擴大, 包括官方公布的數字 截至到一季度母豬的存欄量達到4870萬頭 ,國家規定的是4100萬頭 ,過剩了700多萬頭。”
這么大量的過剩,反映到市場上就是供過于求。而導致過剩的原因還有生豬疫病。馮永輝介紹說,由于去年以來氣候變化異常,尤其是冬天較長,寒冷潮濕的天氣誘發了一些地方出現生豬疫病。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部分地區養殖戶為了規避風險提前出欄,加大了市場供應量。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發生疫病以后本身會導致出欄恐慌, 出欄恐慌以后就會導致價格下跌, 價格下跌之后又會導致追漲殺跌這樣的出欄恐慌, 所以說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價格一跌不止。“
與此同時,大批保質期只有四個月的凍儲肉到期,國家不得不將11.5萬噸凍肉也同時投放市場,再度加大了市場供應。此外,每年年底本身就是生豬出欄的高峰期,所以一時間生豬供大于求的局面越演越烈。一方面是市場明顯的供大于求,而另一方面,卻是玉米、飼料價格的持續走高,在這雙重夾擊之下,生豬養殖戶的日子自然是日益艱難。
全國首個生豬現貨交易平臺在蘇州啟動
繼續來關注豬肉價格的動態新聞,生豬期貨還在規劃當中,今天,全國首個生豬現貨交易平臺在蘇州正式運行,這一全新的平臺將在未來起到全國生豬價格晴雨表的重要作用。
記者:“現在是4月21號的上午九點鐘, 全國*一個生豬現貨交易平臺,此時在蘇州正式啟動, 通過這個平臺 、養豬場、 屠宰場和肉類加工企業可以實現快速的網上交易和網下交收, 極大的提高交易的效率。”
蘇州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中心董事總經理岳嵩:“因為中間少掉了“豬經紀”這個環節, 點對點的交易, 節省了物流成本, 綜合測算, 預計有10%的成本節約。”
這一平臺由蘇州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中心獨立開發,目前,他們前期建設的生豬中遠期現貨電子訂單交易平臺已初具規模,全國首家發布的生豬價格指數被譽為“中國生豬第一指數”,今天試運行的生豬現貨交易系統將作為價格體系的補充,為生豬市場提供具有指導作用的預期價格。
蘇州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中心 董事總經理 岳嵩 :“這個(生豬)交收門檻非常低, 五十頭豬就可以往上掛(牌), 這個品種也是個性化的, 針對豬場這種出欄的進度, 你的品種, 你的重量, 你的交貨地點, 那么每一張單子都是一一對應的, 買賣雙方是個*的。”
根據計劃,這一交易平臺將計劃用三年時間,在全國發展交易會員5000個以上,生豬交易點遍布全國所有縣級市,實現年交易生豬5000萬頭以上、交易額超過750億元的目標。
商務部再次公開競價 收儲中央儲備凍豬肉
下面這個消息對于養豬戶來說是個好消息,為了穩定國內生豬市場價格,保護生豬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 經國務院批準,昨天,商務部會同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公開競價收儲今年第二批中央儲備凍豬肉。此前,4月13號,商務部公開競價收儲第一批中央儲備凍豬肉后,生豬價格在連續下跌三個半月后,實現首次回升,達到預期收儲效果。全國主要大中城市豬肉批發價格平均為14.58元/公斤,在連降7周后略有回升,與前一周相比上漲0.2%。雖然全國生豬價格整體出現回升,但部分地區仍呈下跌態勢。據商務部監測,上周,廣西、西藏、上海、廣東、江西等地,規模以上定點屠宰企業生豬收購價格都比前一周有所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