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4/23 11:26:00 來源:農博網 閱讀數:
現在許多規模化豬場管理者的理念要進行改變和更新,只有改變傳統的養豬觀念,才能在復雜的養豬環境條件下立于不敗之地,成為一名成功的養豬管理者。
一、將環境提升至重要位置
環境的好與壞,它決定著豬場的成與敗。規?;B豬場,各類豬群均處于高強度生產狀態下,環境條件對其生產力和健康影響極大。
1.環境是防控疾病的首要因素
豬生長在適宜的環境下,機體抵抗力增強,減少疾病的發生率。不良的環境可直接導致疫病的發生和傳播,是藍耳病、圓環病毒、黃白痢、呼吸系統疾病、寄生蟲等疾病發生的先決條件。
2.環境是提高生產成績的關鍵
在適宜的環境下,豬才能充分發揮其遺傳潛力;豬的維持需要最少,營養的轉化率最高;豬的各項生產性能才能正常表現;不良的環境嚴重制約著豬的各項生產性能。比如,低溫、高濕環境可加劇豬的冷應激,也明顯影響豬的生長發育和增重,長期生活在高濕環境中,豬的食欲下降,對飼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飼料轉化率下降,生長緩慢,增重小。
二、將豬種退居二線
我國現在引進的品種無論是原種還是配套系,其生產性能都很高,相同的品種各品系間差異不大,如加系、美系、法系、英系、丹系等其生產性能都很接近,只不過是各有不同特點。不要一味地追求從國外引進品種,進行豬種的炒作,而是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種豬資源,通過選種選育,雜交組合培育出適合本場特點的品系。
三、營養平衡的飼料是最好的藥物
營養平衡的飼料,不僅是生長所需,還可提高豬只對疾病的抵抗力。豬的免疫系統在抵抗病原感染發揮重要作用,免疫系統的完善需要良好的營養供給。
四、將“預防為主”轉變為“養重于防”
規模化豬場要將工作的重點從以預防疾病為主,轉變為養重于防。養不是指單純的飼養,包括環境、營養和管理。
五、勤打掃,定期消毒
豬場要勤于打掃衛生,要消滅衛生死角,這甚至比消毒重要。重視消毒并不等于頻繁消毒,勤打掃衛生,定期消滅環境中積聚到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減少感染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