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4/26 15:05:00 來源:長江商報 閱讀數:
曾幾何時,不斷攀升的肉價,讓養豬變成無上光榮的行業,一塊豬肉引發通脹焦慮,從煤老板到房地產商,再到網易精英丁磊,都加入到豬倌的隊伍中。
可轉眼間,牛市不再,持續下行的肉價,這群豬老板該如何選擇?
去年冬至至今,豬市持續低迷。今年的夏天已經在路上,但養豬業有可能面臨的是一個更冷更漫長的季節,因為肉價回落以及在熱天更容易產生的疫病。
不過,也不是沒有希望,儲備肉讓肉價止跌企穩,讓他們對未來有些期望,但是對于2007年那樣的牛市,則不敢想。
牛市不再,這些靠“豬”生存的豬倌過著怎樣的悲喜生活?
低迷五月,全線虧損
4月20日上午天空陰沉,江夏法泗鎮上,記者見到剛從銀行辦完事的胡賢和。
在寬敞辦公樓內,設立了專門的接待室,柔軟的沙發,配上時髦的地毯,與想象中的養殖場截然不同。“去年搬過來辦公,豬場還是在村里面。”胡賢和說。
從部隊轉業回鄉后,胡賢和養了30多年生豬,年出欄商品豬有4萬頭。
“近半年就是跌跌停停再跌,每頭豬虧150元。”老胡回憶,自春節過后,肉價持續下跌至今,可飼料價格不斷上漲。僅玉米年前每噸賣1900元,年后漲到2100元。
老胡說,毛豬保本價在5.7元/斤,但現在毛豬收購價在4.9元/斤,按照月出欄3000頭生豬計算,老胡商品豬每月虧了45萬。
雖然在經歷幾輪肉價過山車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強。不過,這也難掩他滿臉的焦慮,畢竟每月虧40幾萬,不是簡單的“承受”二字可以帶過的。
同是江夏養殖大戶的雷賢忠虧得更多,他的豬場月出欄量已有5千頭,按一頭生豬虧損150元的標準,月虧損已達75萬多。
好在雷賢忠還有種豬的項目,種豬每頭還能賺上四五百元,總賬上雷賢忠還能保個本,但對未來他并沒有把握。
黃陂養殖戶杜德利的賬面上,豬場則是從2月份開始虧損,“暫時沒有種豬出欄,每月虧損達20萬。”
武漢市物價局統計數據顯示,自冬至過后,生豬收購價持續下跌,單價每斤跌一元。
曾經風光,月賺百萬
萬事都有輪回,豬市也一樣。很多豬老板認為,今年的行情很像2006年那樣。
當時武漢豬市多是農戶散養,毛豬價格下跌,許多農戶“船小好調頭”,紛紛殺完母豬,準備退市。老胡就是在那一撥中脫穎而出。
“看到農戶殺母豬,自己趕緊擴充母豬。”老胡想起當時的情景,還想偷笑,農戶屠宰母豬,意味著毛豬市場供應量將減少,供需將平衡,肉價開始回升。
因為下手及時果斷,老胡搭上2007、2008年豬市“蜜月期”,毛豬最高價曾賣到9.0元/斤。回想從前,老胡露出幸福的微笑,行情好時他一個月可賺上百萬,操辦點像樣的“家當”對他來說小菜一碟。
那時,實力比老胡強的豬老板,一個月賺三千萬不成問題。一時間,有豬老板開著上百萬越野車。
牛市也有人虧錢,杜德利就是這樣。
2007年全國暴發的藍耳病,正趕上杜德利的第一批生豬出欄,“總出欄量還不到一百頭,疫病發生了。”
這場持續了2個多月的疫病,讓杜德利原本投入的700多萬一分尚未回收,就再度砸進去200多萬。
“近千萬的資金壓力,還有后市的不可預知,當時人都變了個樣。”杜德利一片唏噓。
每年的夏季,對豬倌們來說并不好過。又一養殖戶說,夏日的雨季即將來臨,蚊蠅滋生,病毒積累到一定數量就會暴發。每年的農歷7到9月,是疫病的高發季節,今年天氣一直很異常,今年的夏季,對豬倌來說,也可能會更難過。
像炒股一樣養豬
股神巴菲特說過,別人瘋狂時冷靜,在別人冷靜時瘋狂。
雷賢忠雖然炒股虧了,但他很贊同巴菲特的觀點。2008年,肉價持續高位時,雷賢忠沒有讓豬舍滿負荷運行。可面對2009年以來波動起伏的豬市行情,他有些猶豫。
“以前4到5年一個周期猜得很準,現在猜不透。”雷賢忠認為,養豬已向規模化轉移,豬老板實力強,都在拼“消耗”。而肉價變成CPI的風向標后,社會給予太多的關注。只要肉價稍有波動,各種聲音就會冒出來,這也讓行情更加變幻莫測。
憑借多年的養豬經驗,雷賢忠習慣通過屠宰場看豬市走勢。一般,一頭豬達到180斤就可出欄,如果豬場收的豬越肥,說明養豬賺錢,養殖戶惜售,高價位就要過去了,該及早縮小規模,反之亦然。
現在,雷賢忠將胎齡較大的母豬提前淘汰,而商品豬的出欄標準也從200斤減少到180斤,同時增加了30%的后備母豬的儲備。
老胡也打算讓180斤生豬提前出欄,少養10公斤少十幾塊飼料費。
肉價總是坐過山車,豬市已讓人琢磨不透。
一業內人士總結,養豬產業是一個怪圈,那就是:養豬賠錢——減少規模——價格暴漲——養豬戶增多——價格再次下跌。
雷賢忠也說,如今的中國,養豬產業中60%左右的是散戶,其養殖規模、質量的不可控,如果能根據市場的實際供應量,有計劃地引導豬場養殖,那么,市場就好判斷了。
所以,如今,規模化養殖正在中國養豬產業風行。從2007年開始,從煤老板到房地產商,再到網易精英丁磊,甚至是許多官員, 也都進入到養豬這個行業中來。
“這批人實力強,經得住虧,難以退出市場。”雷賢忠還說,也正是這樣,養殖戶們習以為常的市場規律已做不了風向標,以往經驗積累的“殺手锏”也在市場上起不了多大作用了。
低迷還是反轉,這是個問題
不過,近期國家出臺儲備肉政策,對肉價產生積極影響,這也讓豬倌看到希望。
但肉價以及夏季的到來,還是讓他們憂心不已。
也正是這樣,無論是20還是30年的老豬倌,都感嘆摸不透市場,但憑著僅剩的經驗,養殖戶知道,豬市的下行周期可能還將持續運行。
種豬目前仍是許多養豬戶平衡虧損的*“渠道”,但對其未來走勢,胡賢和并不看好。他說,豬肉價格繼續下跌后,種豬銷售會銳減,那么種豬只能當商品豬銷售,估計豬市低谷在明年上半年。
樂觀者則認為,希望就在前方。
“樂觀地看,今年七八月肉價會小幅回升。”雷賢忠認為,豬市就是股市,有技術含量,也有機會成本。不過去年冬天疫情影響,生豬死亡率高,影響可能正好在七八月暴發。
特別是2007年、2008年的生豬行業的高利潤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介入,導致產品剩余。只有等市場消化得差不多的時候,價格才可能重新上行。
而本為調控市場的儲備肉制度,雷賢忠覺得其出發點是好的,去年年底的儲備肉,就是在肉價本身不高的情況下拋售的,隨后帶動了肉價的快速下跌,并持續至今。豬肉收儲后,最終投放與否,能給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力,
雷賢忠一再告訴記者,即使農業部門會議上,他堅持這一看法。如果國家收儲后,在肉價本身不高的情況下,將儲備肉或出口,甚至贈送給其他國家,只要不流入國內市場,國內企業和養殖戶就能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讓肉價正常地漲跌,肉賤傷農的現象也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