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5/11 18:12:00 來源:威海政府門戶 閱讀數:
2009年下半年,我市豬肉價格開始出現下降趨勢,春節過后,豬肉價格出現了大幅下滑。為全面、真實地反映豬肉價格下降給我市養豬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帶來的影響,根據市委王培廷書記的批示,4月23日至27日,威海市統計局農調隊分別到榮成、文登、乳山和環翠區進行專題調研。通過對全市三縣一區7家生豬養殖規模戶實地調查以及與四個村50余戶村民、養殖散戶座談。我們真實的了解到,近期豬肉價格的大幅下降對我市生豬養殖影響較大,同時,也加大了農民增收的壓力。
一、目前我市生豬養殖業生產情況
據農調隊統計監測顯示:2009年,全市生豬存欄90.66萬頭,同比增長23.7%,能繁母豬存欄10.64萬頭,同比增長18.1%。其中,全市養豬規模戶900多戶,生豬存欄18.64萬頭,占全市生豬存欄的20.66%。2010年一季度末,全市生豬存欄71.57萬頭,同比增長3.3%,能繁母豬存欄9.33萬頭,占存欄比重為13%(大大高于正常年份9%水平)。全市生豬出欄32.17萬頭,同比增長7%,豬肉產量24124噸,同比增長6.9%,農村居民人均豬肉產量達到19公斤。從一季度生豬生產和規模來看,生豬存欄指數、能繁母豬存欄比重偏高,產能已顯過剩。
二、豬肉價格下降對我市生豬養殖造成重大影響
多年來,生豬養殖業一直在此漲彼降中運行,現在可以說又進入一個周期性的“波谷”,這是養豬業所呈現的周期性規律,一般2到3年就會有這樣一個周期。從目前情況看,我市生豬養殖業已進入一個調整期。
(一)養豬虧本,極大地挫傷農民養豬的積極性。據被調查戶反映:自2009年四季度,我市生豬價格一直在6元/斤左右徘徊,春節過后,生豬價格峰回路轉,一路下滑。3月底,達到最低值,生豬收購價格達到3.8-4.0元/斤,4月,生豬收購價格略有回升,目前,生豬收購價格維持在4.8-5.1元/斤左右。市區一家定點屠宰廠的負責人表示,由于存量過大,市場還得有個消化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豬肉價格很難走高,即使有所反彈,反彈力度也不是很大。而等市場消化得差不多的時候,價格才可能重新出現上行。肉價低迷現象可能會持續到下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目前的豬肉價格下行,對我市生豬養殖業是一個較大的沖擊,規模養殖戶在今年一季度都處在虧損狀態。乳山同興生態科技示范園反映,在科學喂養、自繁自養的情況下,每公斤生豬養殖成本為10.2元,而生豬出欄價每公斤為9.6元,按每頭110公斤計算,每頭豬約虧損60-100元。目前全市糧豬比價約為5∶1,低于生產盈虧平衡預警點(6∶1)1個百分點。生豬價格的持續下跌,養殖效益由盈利轉為虧損,一季度,該廠虧損達17萬元,已經影響了養殖專業戶的生產積極性。榮成嶗山民興養豬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由當初的20多戶,現在已發展到280戶社員,存欄量達8萬頭,年出欄量20萬頭的規模,在經營上,他們采取的是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藥品、飼料供應。但面對生豬價格的大幅下滑,雖然采取多項措施,擴大銷售,但效果甚微,無法解決養殖戶的虧損問題。
(二)縮小養殖規模,等待觀望,以應對市場變化。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規模戶現在正處于市場搏奕狀態,雖然規模戶在資金和技術方面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特別是在07、08年生豬養殖形勢較好的情況下,都取得較大的效益,如同興生態科技示范園在2007年取得170萬元的利潤,但面對目前豬肉價格持續下滑,也只能采取淘汰老弱病殘減少母豬的存欄數量,延長生豬出欄時間,調整飼料結構,減少飼料成本,裁減工人等辦法來應對市場,等待轉機,目前和今后一段時間不會再去擴大生豬生產。養殖散戶受本次價格下降沖擊更大。由于養殖散戶不能完全實現自繁自養,而且資金有限,基本上承受不住高價買進仔豬低價賣出生豬的風險沖擊,在目前生豬價格持續下滑的情況下,有的縮小規模養殖,有的將停止飼養。據被調查16位散戶反映,有1戶明確表示改行,有14戶表示看今后的市場情況再定,有1戶堅持繼續養豬,主要是身體及年齡的原因,不能從事其他工作,只能靠天吃飯。
三、豬肉價格下降對我市農民收入的影響
據農調隊統計監測顯示,2010年一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890元,其中牧業收入388元,占整個收入的13.4%。據初步測算,一季度生豬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成,養豬收入人均比去年同期減少50元。
四、豬肉下降的原因及我市生豬養殖存在的問題
(一)生豬供大于求是豬肉價格下降的主因。一是國家多項優惠政策刺激,包括能繁母豬補貼政策(對母豬飼養戶每頭補貼100元)、對標準化養豬場建設進行補貼等一系列生豬生產政策扶持;二是受利益驅動養殖戶“擴軍”。2007年至2008年,由于豬肉價格居高不下,養豬效益凸顯,一些人紛紛涉足生豬養殖業,而原有的的散戶擴大規模,最終造成“一哄而上”養豬數量急劇膨脹。
(二)為抑制通貨膨脹,在今年年初國家動用儲備豬肉干預市場,對市場有較大的沖擊。
(三)終端消費低迷。一方面居民消費習慣的轉變,豬肉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節后豬肉消費進入淡季,對豬肉及生豬價格難以起到有效支撐,對豬肉價格上漲形成了壓制。
(四)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抑制肉類及其制品的出口,國內一些大型的肉類制品加工企業的出口數量減少。
(五)市場銷售不暢,缺乏大型屠宰及豬肉深加工企業。據榮成嶗山民興養豬合作社反映,該合作社70%的生豬銷往煙臺、青島、上海等大型肉聯廠,只有30%的生豬內銷,據調查,我市現只有一個大型屠宰場,在2009年由家家悅、環山飼料等開辦的文登健悅食品有限公司,現屠宰規模300-500頭,*屠宰規模每年50萬頭,屠宰后有家家悅負責分銷。
(六)春季的畜禽疫情高發期,使我市養豬生產更是雪上加霜。據了解,今年一季度,我國南方及山東西部發生口蹄疫等疫情,榮成也發生小面積的口蹄疫疫情,因此,防疫壓力正逐漸加大。
五、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動態監測體系和信息交流平臺。有關部門應密切關注養殖戶心理預期和存欄數量變化,建立重點養殖戶的月度監測制度,對生產、流通、銷售各個環節進行動態監測,以便及時掌握生豬生產和供應情況,為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提供依據。在此基礎上建立統一的信息交流平臺,及時為農戶提供價格、供需等方面的信息,同時,為農戶提供科學養殖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增強農戶抗風險能力。
(二)合理運用好政策調控生豬養殖,建立健全長效的生豬生產扶持機制。調控政策應該在豬價高的時候“減而不是加”,在豬價低的時候“加而不是減”。當生豬價格大幅下滑,生豬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受到了一定損害時,有關部門應加大對生豬養殖的扶持。一是希望不斷完善母豬保險政策,切實解決好目前保險政策實施難度大、理賠操作難等問題。二是希望加強疫病綜合防治工作,建立健全生豬疫病預警和控制體系、疫病快速反應和撲滅機制等;三是希望能盡快建立生豬生產保障基金,在豬價偏低時給予養豬戶實施“收購保護價”或給予適當補貼,避免因豬肉價格波動過大導致出現生豬飼養的一哄而起或一哄而散的不良局面。四是加快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盡快建立信用擔保機制,為規模養殖戶貸款提供信用擔保服務,切實解決養豬“貸款難”問題,給養殖戶一顆“定心丸”。
(三)加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要加快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生豬疫病防控機制,集中時間和精力做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口蹄疫等生豬疫病的監測和免疫工作,降低疫病風險。要加大動物免疫密度,加強疫情監測、預警預報,做好疫情疫病預防與控制工作;加強動物疫病防治知識宣傳,加強技術培訓,提高養殖者防疫意識和能力,降低疫病風險。
(四)努力培育大型生豬屠宰及加工企業,用以穩定市場。通過鼓勵各種養豬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的發展,培育大型養殖基地,鼓勵投資建設生豬屠宰企業和批發市場,直接加工、經營豬肉產品,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與中小農戶簽訂訂單生產合同,減少養殖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