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色-国产在线观看一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老板在线视频一区二区-色老板在线影院

歡迎來到 畜牧家禽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鄭重申明 | VIP服務 | 加入收藏 | 網址導航 | 農業網

畜牧家禽網首頁 >  資訊中心 >  市場分析 >  我國豬遺傳資源保護利用現狀與對策

我國豬遺傳資源保護利用現狀與對策

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5/12 18:08: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我國是世界上豬種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由于多樣化的地理、生態、氣候條件,眾多的民族及不同的生活習慣,加之長期以來廣大勞動者的馴養和精心選育,形成了我國豐富多彩的豬種資源。據2004年1月出版的《中國畜禽遺傳資源狀況》統計,我國已認定的豬品種有99個,其中地方品種72個、培育品種19個、引入品種8個,加上2004年以來審定的新品種和豬配套系9個,共計108個。在72個地方品種中,有34個是*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據1986年出版的《中國豬品種志》介紹,按體型外貌、生產性能、地理氣候和生態條件,我國地方豬種大致可劃分為華北、華南、華中、江海、西南和高原6個類型。體型一般呈北大南小,毛色呈北黑南花態勢。在引入品種中,目前對我國養豬生產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大白豬(大約克夏豬)、長白豬和杜洛克豬,其次是皮特蘭豬、漢普夏豬和豬配套系。豐富的豬種資源為促進我國生豬生產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我國地方豬種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大多具有優良的種質特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繁殖力強 主要表現在母豬的初情期和性成熟早、排卵數和產子數多、乳頭數多、泌乳力強、母性好、發情明顯、可利用年限長;公豬的睪丸發育較快,初情期、性成熟和配種日齡早。如太湖豬平均產子數為15.8頭,平均排卵數為28.16個,比其他地方豬種多6.58個,比國外豬種多7.06個;胚胎死亡率,太湖豬早期胚胎死亡率平均為19.99%,國外豬種則為28.40%~30.07%。我國地方豬種性成熟早,初情日齡平均98天,一般為64天(二花臉)~142天(民豬);平均體重24千克,一般為12千克(金華豬)~40千克(內江豬),而國外主要豬種初情日齡為200天。另外,我國地方豬種普遍具有母性強、發情明顯等特點。

  肉質鮮美 我國地方豬種素以肉質鮮美著稱于世。如金華豬具有皮薄、骨細、肉嫩的特點,是腌制金華火腿的原料。烏金豬肌肉發達,腿臀瘦肉比例高,是腌制云腿的原料。對10個地方豬種肌肉品質的研究表明,肌肉顏色鮮紅、大理石紋適中、肌內脂肪含量高,這些是國外豬種無法與之相比的。

  適應性強 突出表現在抗寒能力、耐粗飼能力、對饑餓的耐受力、高海拔適應能力以及抗病力方面,這種種質特性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遺傳性能。通過對粗纖維利用能力、抗寒性能、耐熱性、體溫調節機能、高溫高濕下的適應性、高海拔下的適應性、耐饑餓及抗病力等8項內容的測定表明,中國豬種具有高度的抗應激性和適應性,有些豬種對嚴寒(民豬等)、酷暑(華南型豬)和高海拔(藏豬和內江豬)有很強的適應性。絕大多數中國豬種沒有豬應激綜合征。

  具有特異性狀 貴州、廣西的香豬和巴馬香豬、海南的五指山豬、云南的滇南小耳豬(版納類群)以及臺灣的小耳豬,是我國特有的遺傳資源。成年體高35厘米~45厘米、體重40千克左右,具有性成熟早、體型小、耐粗飼、易飼養、肉質好及耐近交等特性,是理想的醫學實驗動物模型,也是烤乳豬的*原料,具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

  主要成就

  成立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 為做好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2007年5月,農業部成立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下設豬、羊、家禽、蜜蜂、牛馬駝及其他畜禽6個專業委員會,辦事機構設在全國畜牧總站。委員會負責畜禽遺傳資源的鑒定、評估和畜禽新品種、配套系的審定,承擔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及有關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的咨詢工作。黑龍江、江蘇、海南、西藏等成立了省級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進一步加強對資源保護利用的技術指導和服務。為促進畜禽遺傳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我國還先后成立了20多個育種委員會或育種協作組。

  開展了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和研究 為了摸清我國畜禽遺傳資源狀況,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農業部組織開展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較大規模的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基本摸清了全國畜禽資源狀況,出版了《中國家畜家禽品種志》。通過調查,初步認定576個畜禽品種(類群)。畜禽遺傳資源屬于可變性資源和可更新性資源。2006年,農業部啟動了第二次全國性畜禽遺傳資源調查,發現了確山黑豬、黔北黑豬、高麗貢山豬等一批新資源。

  有效保護了一批地方品種 1998年以來,實施了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專項和畜禽良種工程建設項目,國家投入資金21億元,其中建立和完善了國家家畜家禽基因庫和150多個地方品種的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搶救了五指山豬、矮腳雞等一批瀕危和瀕臨滅絕的珍稀品種,保存了大量種質素材。2007年,農業部公布了138個*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其中包括八眉豬等34個地方品種。2008年確定了第一批119個*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包括寧鄉豬、榮昌豬和藏豬3個保護區,以及太湖豬、民豬、黃淮海黑豬等豬遺傳資源保種場35個。

  引進并培育了一批新品種 一是篩選了多個高效雜交組合。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廣大科技人員在對地方品種和引進品種的遺傳特性、生產性能開展觀察測定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品種的遺傳特性和不同地區、不同飼養條件、不同市場需求,通過不同雜交組合試驗,篩選出了多個高效雜交組合,廣泛用于各地的商品豬生產。二是利用地方品種和引進品種培育了一批新品種、配套系。三是成功利用引進品種。先后從丹麥、美國、英國、瑞典、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引進了大白豬、長白豬、杜洛克豬、皮特蘭豬等世界著名瘦肉型豬品種,以及PIC、斯格等豬配套系。這些品種、配套系已基本適應我國不同地區的生態條件,為開展我國生豬遺傳改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存在的主要問題

  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2005年以前,中央財政每年用于畜禽資源保護的資金僅有幾百萬元,2006年~2008年增加到1500萬元~2000萬元,2009年增加到3280萬元。這些資金不要說滿足約500個地方品種的保種需要,就連138個*保護品種的保種經費也難以保障,目前的保種經費與實際需要量相差甚遠。由于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導致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體系建設滯后,多數資源場的設施設備陳舊、人員老化、手段落后、技術力量不足、人才流失嚴重,開展保種選育工作的難度較大,部分品種的優良性狀嚴重退化或丟失。

  資源數量下降仍在繼續,甚至在加劇 一是資源數量減少。據《中國畜禽遺傳資源狀況》(2004年)統計,全國有40%以上的地方豬品種群體數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繼有14個地方豬品種被確定為瀕危資源,有5個品種為瀕臨滅絕資源,深縣豬、項城豬、豪桿嘴型內江豬、大普吉豬等4個品種(類群)已滅絕。二是品種內遺傳多樣性豐富度降低。許多地方品種(類群)的母豬數量急劇下降,公豬頭數與血統數銳減,品種內的遺傳多樣性日益縮小,遺傳變異日益枯竭,遺傳基礎愈來愈狹窄。

  對地方豬種選育和利用不夠 由于普遍缺乏對地方豬種的持續系統選育,選育方向不能適應市場消費需求,產業化生產格局尚未形成,加之缺乏長效的資金投入機制,導致地方豬種在種豬和商品豬市場缺乏競爭力。保護與開發利用脫節,尚未建立以保種促開發、開發促保種的良性循環機制。以地方品種為素材,通過本品種選育和雜交育種,培育專門化品系、配套系和新品種的工作沒有受到足夠關注,地方豬種資源的肉質、繁殖性能與適應性等優良特性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對特征特性的發掘和評估滯后 缺乏深入系統研究,對地方豬種的優良特征特性發掘和評估不全面,局限于形態學、生理學上的描述和分析,缺乏對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尚未制定種質鑒定和評價技術規范,品種登記和性能測定工作尚未有效開展。品種標準制定嚴重滯后,在已認定的72個地方品種中,只有香豬、榮昌豬、金華豬、寧鄉豬、太湖豬等5個地方品種有國家行業標準。發掘和評估工作的滯后嚴重影響了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有些品種的優良特性尚未被認識就已消失了。

  豬種資源的減少不利于我國乃至世界豬育種事業發展,將影響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加強豬種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十分緊迫。

  幾點建議

  依靠科技創新推進保種工作 一是繼續開展地方豬種資源的調查和動態監測,及時掌握動態信息,建立瀕危預警機制。二是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利用常規技術,結合分子評價技術,加強對地方品種特征、特性的發掘和評估,做出客觀全面評價。三是制定品種標準,完善保種技術方案,積極開展種質鑒定和品種登記。四要加強科技創新,在開展活體保種基礎上,盡快完善并推廣公豬精液超低溫冷凍保存技術。五要把保持品種內的遺傳多樣性作為當前保種的首要任務。維持一定的公豬血統數是實踐中保持品種內遺傳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

  加強品種選育與開發利用,逐步建立以保護促開發、開發促保護的良性機制 保種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利用,保種應堅持積極、開放、發展、利用的原則。對于具有獨特性能的優良地方品種,要進一步選育,提高其生產性能,開發其獨特的產品市場,實現資源的直接利用。如金華豬、烏金豬向優質火腿方向選育,五指山豬、香豬向實驗動物模型方向選育。充分利用雜種優勢,以地方豬種或含有地方豬種血緣的品種(系)作為母本,引進品種作為父本進行商品豬生產。采用雜交選育與本品種選育相結合的方法,逐步培育遺傳性能相對穩定的專門化品系,鼓勵有計劃進行地方品種的雜交利用和參與配套系培育,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據此,建議設立“地方豬種質資源的發掘、保存和創新與開發利用”重大專項。重點支持內容:地方豬種資源的調查和動態監測;地方品種優良特征特性的發掘和評價;保種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研究;開展地方豬種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開展本品種選育和雜交育種,利用常規育種技術,結合分子育種技術,培育特色專門化品系、豬配套系和新品種。

畜牧家禽網編輯:

首頁 打印 字體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