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5/19 16:45:00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閱讀數:
山東省臨沂市生豬產銷協會副秘書長譚善杰正為臨沂當地黑豬品種的逐漸減少而憂心。
“沂蒙黑豬處在‘保種’狀態,無法形成規模化養殖。現在臨沂出欄的生豬,基本上都是洋種白豬。”譚善杰日前告訴記者。
沂蒙黑豬雖然適應性和抗病力較強,但生長期較長。業內人士估計,現在市場上的白豬半年可以出欄,而沂蒙黑豬要8~10個月。
山東省是排在全國前三位的養豬大省,臨沂市又是該省生豬養殖大市,每年這里出欄的生豬在800萬頭以上。
扶持地方品種成為業內思考的問題。
從國外成批次地進口原種豬早已是業內皆知。在百度中輸入“原種豬進口”關鍵詞,會搜出各地例如“坐波音747專機,千頭美國豬來渝”、“從加拿大引進866頭原種豬”、“重慶耗資260萬元從英國引進了80頭優質原種豬”等新聞。
“去年,臨沂從法國進口了約36頭原種豬,每頭2200歐元。”譚善杰說。
記者了解到,黑豬屬我國地方品種。據統計,我國已認定的豬品種有99個,其中地方品種達72個、培育品種19個、引入品種8個。
“地方品種數量雖多,但是市場上這些品種的生豬數量很少。”山東省畜牧協會生豬產銷分會秘書長曲萬文告訴記者。
“國內公司很少搞種豬育種的研發技術。目前的技術達不到,與國外相比,不是差了三年五年的問題。原種豬問題引起了各界重視,種豬培育技術的研發也是將來生豬產業發展的趨勢。”譚善杰對記者表示。
“主流品種都掌控在外國手里,每隔幾年就從國外引進一批。一旦發生種源危機,我們就很被動。”廣西畜牧研究所所長黃敏瑞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