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6/11 9:54:00 來源:農博網 閱讀數:
2007年我縣生豬價格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生豬養殖效益前所未有,廣大養殖戶賺了個盆滿缽滿,然而好景不長,從2008年起養殖行情逐漸回落,這是很正常的市場價格波動走勢。今年以來,我縣生豬市場價格持續下跌,根據市場價格監測,至5月底,我縣毛豬價為9?10元/公斤,仔豬平均價格為16.2元/公斤,而作為生豬養殖的主要原料玉米價格反而不斷上漲,養殖戶受到雙重擠壓,按自繁自養的豬場測算,每賣出一頭豬要虧損150元左右,養的越多,賠的越多,負債越大,不少養殖戶時常嘆息和捫心自問,不知生豬價格要跌到何時?是什么原因造成生豬價格下跌?生豬生產何時才能扭虧為盈?帶著這些問題,近日我們走訪了16個規模養殖場,聽取了25戶中小型專業戶的意見,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分析如下,并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與建議。
一、國家的生豬扶持政策驅動了生豬生產快速發展,市場供大于求。2006年始,國家對因高致病性藍耳病死亡生豬實施了補貼,這項政策延續到2007年,這樣以來,得到的積極性高漲,未得到的產生了期盼。2007年國家相繼出臺了對能繁母豬和生豬調出大縣給予獎補以及對規模戶建設給予建設性扶持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廣大養殖戶的積極性,規模養殖戶劇增,生豬養殖戶積極填欄,出欄量大幅度增加,成為收購價格不斷走低的主要原因。
以我縣洪橋鎮為例,該鎮2007年常年存欄能繁母豬30頭,欄舍使用面積400平方米,常年存欄300頭以上僅有16戶,同樣的標準,2008年上升到31戶,同比翻了一番,2009年存欄能繁母豬20頭以上,常年存欄生豬200頭以上,欄舍使用面積400平方米以上,飆升到60戶,其中常年能繁母豬存欄30頭以上,常年存欄300頭以上,欄舍使用面積達400平方米以上的經聯合認定的達47戶,較2008年遞增百分之六十六多。隨著規?;B殖增加,2009年的獎補政策推遲到2010年夏季實施,驗收前集中壓欄,驗收后傾巢出欄,加上春節后周邊縣市出現的“口蹄疫”、“豬藍耳病”疫情,引起我縣養殖戶的心理恐慌,紛紛拋售存欄生豬,也造成生豬出欄量大量增加,此外,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企業用工減少,我縣生豬外調明顯減少,這樣自然而然地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由于生豬存出欄量的大幅增加,預計今年我縣生豬價格上行空間不大。
二、目前飼料原料高位不降,并呈穩中有升趨勢。豬糧比價已低于國家規定的預警線0.95點,進入黃色預警區域(5.5?5.1)為中度下跌,且豬糧之主食玉米,價格持續上揚,大有只增不減之勢,繼而增加了養殖成本,部分規模養殖戶有改行做其它生意的想法,生豬生產保持穩定的壓力增大。
三、疫病防控能力增強。近幾年來,我縣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大幅度減少,全縣“清靜無疫”。疫病是當前高速發展養殖業的頭等隱患,防疫是頭等重要的大事,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視,動物防疫部門的扎實工作,免疫到位,仔豬成活率高,肥育豬降低了疫病隱患,縮短了生長周期,很大程度為生豬生產健康發展夯實了基礎。
四、百姓對肉類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化。牛肉、羊肉、狗肉、雞肉、鴨肉和特種肉食一定程度上削減了豬肉的消費量。我們對春節期間家庭購肉進行了調查了解,消費高的家庭豬肉購買量占肉類采購總量10%,中等消費水準家庭豬肉購買量占年貨肉類15%,一般生活水準的家庭豬肉購買量充其不超過總體肉類的25%。
上述種種是導致豬價下滑,生豬生產再陷低谷的諸多因素,如何防止生產滑坡,確保養殖戶的效益,幫助養殖戶走出當前低谷,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一、調整豬群結構,盡量減少市場帶來的風險。從實際出發,因場因豬而宜,淘汰不良母豬,減少存欄。我縣養豬大戶高林生養豬致富之路就是這樣,在生豬生產極度低迷時,大量淘汰劣種母豬,將存欄降到最低點,將損失降到最低點,在適當的時候大量低價填進后備母豬,一旦價格上揚,即可穩操勝券。
二、因地制宜,在有土地的情況下,大力發展飼料生產,切實保障飼料供應。大量種植玉米、大麥、花生、油菜等,在生豬生產處在低谷時是一種較好的良性轉產方法,在生豬生產穩定時可增加潛能,降低成本,有備無患。
三、推廣科學技術,提高養豬水平。主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抓欄舍改造,將傳統欄舍改造環保型、零排放型,改善生豬生長環境,從源頭上杜絕污染給生豬帶來一系列疾??;二是加強動物防疫和飼養管理,引進先進的管理與技術,聽從正確的誘導,有條件的大中型規模戶到省農大培訓充電,切不能盲從廠家所謂專家學者的欺詐性宣傳,現在一些飼料、獸藥廠家的產品名稱一個比一個響亮,部分養殖戶以為用了他們的產品就可以減少發病,從而放松了飼養管理,其實不然。我縣洪橋鎮曙光村的周衛生養豬10來年,以前他愛聽信飼料廠、獸藥廠組織的訂貨會派出的所謂學者技術講座,他們為了銷售本公司(本廠)產品,鼓吹不要打防疫針,尤其是不能打藍耳苗,廠家免費贈送的雜志上也大登特登這種謬論,加上他以前規模小,沒有注射疫苗確也相安無事,不料去年8月,他飼養的70多頭豬由于未免疫造成全場覆滅;三是不要貪圖政府補貼而壓欄,做到適時出欄。近幾年來,我縣不少規模戶為了得到政府獎補,不惜高價時壓欄,結果錯過出欄時機,僅差價損失幾乎是得到獎補的幾倍,真是得不償失。
四、調整國家補貼模式。取消能繁母豬保險,改變獎補形式,在生豬生產形勢較好,也就是養豬不虧本的前提下,不予施行獎補,在豬糧比價虧本的情況下,由畜主在出欄時申報,動物防疫部門以平時開具的產地檢疫證明為依據,根據欄舍和實際出欄情況補其虧欠。對大型養殖場(指年出欄萬頭以上)由畜主申報,畜牧部門簽證,政府監督,聯合現場確認,按企業全年的實際出欄量給予重點扶持。
五、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生豬生產。“豬糧安天下”,豬肉與人民的生活習習相關,發展生豬生產不僅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發展當地經濟,而且可以滿足人民的消費需求。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如何防止出現“豬貴傷民”、“豬賤傷農”的怪圈,“價格不是生豬養殖的風向標”,作為各級政府領導與畜牧工作者要加強對市場經濟規律的學習,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正確引導,不盲目跟風,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加大扶持,保持生豬生產的穩定,做到既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又保護養殖戶的利益。其次是各級政府要積極落實防疫經費和提高畜牧工作者尤其是基層動物防疫員的待遇,給他們以起碼的生活保障,防疫是生豬養殖的生命線,不要等到碗里無肉時才想起了他們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