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6/29 15:31:00 來源:貴州日報 閱讀數:
豬價跌,飼料漲
養殖場(戶)騎“豬”難下
“壓根兒沒想到,此次豬價低迷會持續這么久。”思南東華種豬場總經理楊勝波苦笑著訴苦:“商品仔豬每公斤只賣到9元左右,二元母豬根本沒人要。”萬山龍輝養殖公司總經理楊旭輝同樣叫苦不迭:“這幾個月每月虧損10多萬。”
和規模養殖場的苦苦掙扎相比,普通養殖戶顯得很干脆:不養。一個典型的事例是,不久前,德江縣扶貧辦采購了120頭三元仔豬,準備免費提供給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的煎茶鎮潮溪村的農戶,不料,面對送上門的“大禮”,農民們卻拒之門外。理由很簡單:“沒有糧食喂,喂了也是虧。”
自2008年夏以來,銅仁地區生豬市場持續低迷,價格一路走低。據地區物價部門監測顯示,6月上旬,該區毛豬收購價和商品仔豬價均為9元/公斤左右。而在上個豬價高峰期,毛豬達17元/公斤,商品仔豬達35元/公斤以上。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豬價低迷不振之際,玉米等飼料價格卻不斷上漲。據了解,6月上旬玉米價格漲至2.4元/公斤,而去年同期僅為1.6元/公斤左右,濃縮料每噸高達近7000元,比去年同期的5200元大幅上漲。
保持規模,虧損嚴重;放棄養殖,損失慘重,眾多養殖場騎“豬”難下,“斷臂自保”似乎成了*出路。萬山龍輝養殖公司今年淘汰母豬300多頭,能繁母豬規模由去年高峰期的1200頭減到800多頭;思南東華種豬場能繁母豬也由去年同期的700多頭減到400頭;由于二元母豬壓欄嚴重,印江云發牧業公司由生產后備種豬轉型,自養商品豬200頭。
生豬賤,豬肉貴
銷售形成壟斷
豬價何以久久在低谷徘徊?銅仁地區畜牧局總畜牧師王才金分析,主要因素是全國生豬產量嚴重過剩,供大于求。據悉,2007年、2008年,在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市場利好刺激下,各地生豬產業大規模擴張。此外,今年初以來全國性的生豬疫病,特別是疫情蔓延至生豬主產區后,導致養殖戶集中出欄,加劇豬價下跌。
據銅仁地區畜牧部門一季度調查的數據顯示,該區豬糧比為5.31:1,低于國家發布的6∶1的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已處于虧損狀態。
王才金和德江億源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立彬先后給記者算了一筆相似的賬:對于規模養殖場來說,一頭仔豬長到100公斤至少要3個月以上,需要約300公斤飼料,花費約800元,加上每頭150元左右的仔豬成本,養豬總成本約950元,這還不算水電、人工費用。而100公斤的毛豬按9元/公斤收購只賣到900元,連成本都不夠。
然而,雖然毛豬收購價低至9元/公斤,但銅仁地區市場肉價并未有明顯下降。記者走訪多家農貿市場了解到,目前豬肉價格每公斤約為17元至18元,比出欄價翻了近一番。銅仁市畜牧局畜牧技術推廣站站長楊俊為記者算了另外兩筆賬。生豬收購商收購一頭100公斤的生豬需900元,屠宰后按75%的出肉率有豬肉75公斤,以14元/公斤的肉價批給豬肉經營戶,收入1050元,除去屠宰費,每頭生豬最少得賺100元左右。
而對于豬肉經營戶,花1050元買來一頭白條豬,以17元/公斤銷售收入1275元,加上內臟等價值150元左右,總收入1400元以上,凈賺300元以上。
這和譚立彬的結果不謀而合,據他計算,豬販和屠戶最少要賺400元。顯而易見,在整個生豬產銷環節中,屠宰經營環節占據了相當大利益份額。譚立彬認為,按目前的生豬行情,市場肉價12元/公斤比較正常。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直言,收豬商和肉販間,特別肉販相互之間已經形成價格聯盟,壟斷了整個生豬銷售市場,導致出現生豬便宜肉價高的怪象。
補貼沒了,保險“縮”了
扶持政策路在何方?
就在備受豬價長期低迷煎熬之時,養殖場(戶)發現,每頭100元的能繁母豬補貼去年起沒發放了。一些養殖戶則反映,能繁母豬保險好像也沒了。
對此,地區財政部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從2009年起,中央財政沒有下撥能繁母豬補貼資金,也沒有收到書面的通知或文件。畜牧部門人士分析,這或許與全國生豬產業大規模擴張有關。
不過,有人建議恢復能繁母豬補貼,以調動養殖戶生產積極性。據國家統計局德江縣調查隊調查顯示,該縣4月份能繁母豬存欄21030頭,比去年同期的26149頭下降了19%。
對于能繁母豬政策性保險,負責此項業務的中國人民財產保險銅仁分公司副總經理謝先德回應:“保險并沒有取消,只是縮小了范圍,目前只在印江和江口兩縣開展。”
據悉,銅仁地區能繁母豬保險從2007年12月開始實施,起初,根據省里“應保盡保”的要求,該區對20多萬頭能繁母豬一次性上了保險。但隨著此項業務的開展,由于缺乏經驗,操作不夠規范,遇到了不少困難,一些問題也漸漸暴露。
根據要求,上保的母豬需要帶耳標,但實際上帶耳標情況并不理想。“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偏遠地區的散戶根本難以核查。”謝先德說:“為了查看帶耳標情況,各縣保險公司員工往往要放棄節假日。”
謝先德告訴記者,沒有耳標就不能賠償,此外,不屬于8個月至48個月之間的,死亡不符合條件(如難產死亡)的等,也不能賠償。但事實上,“很多不符合賠償要求的死亡母豬,因考慮到群眾損失和社會和諧而予以理賠。”
謝先德透露,個別地方還存在騙保的現象,比如有的農戶家死亡的母豬本已賠償,但又提供給農戶,換了耳標重新索賠。由于種種原因,保險公司虧損嚴重。該公司提供的財務數據顯示,能繁母豬保險實施的前兩個年度,僅賠償費一項就虧損500多萬元。不過,謝先德強調,縮小能繁母豬保險范圍,并非因為虧損,而是“公司力量較弱,很多地方覆蓋不到。”
“為探索適合地方的能繁母豬保險新路,今年決定試點進行。”謝先德告訴記者,今后將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對無耳標、死亡不符合條件的母豬,將不予辦理賠償。
但眾多養殖場(戶)們仍期待能夠給母豬上份保險。記者注意到,就在近期,保監會發布通知要求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并特別強調,要配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加大能繁母豬保險工作力度。
競爭力,抗風險能力生豬產業的制勝法寶
針對生豬價格持續下跌,圍繞降低養殖成本,保證養殖戶增收,銅仁地區也在積極探索制定有效措施。
一些縣也在為穩定生豬生產發展想辦法。印江自治縣設立無公害畜產品經營窗口,實行優質無公害畜產品配送制,利用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經營,以高出市場價1元/公斤收購生豬,并與賓館、學校等合作,實行按需配送,承諾保證豬肉質量。
不過,有業內人士稱,面對全國性的生豬價格低迷,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與區外生豬主產區的競爭中占得先機,既守住區內市場,又占領區外市場。
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據了解,目前銅仁市屠宰點約有70%的生豬來自湖南等地,給本地生豬市場帶來很大沖擊。其主因就是區內規模化養殖水平不高,在價格等方面處于劣勢,市場競爭力不強。
此外,銅仁地區養殖業結構極不合理,生豬產業占養殖業的80%以上,受豬價波動的影響極大。區內缺乏大中型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支撐,生豬產業化經營難顯實效。
其實,志在打造生態畜牧業大區的銅仁地區,也意識到生豬產業發展路上的種種弊病。2008年起,該地區平均每年投入上千萬元用于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不斷上升,出欄率從2007年的22%上升到目前的30%。該區還積極引導養殖戶按照市場合理需求來調控養殖數量,優化調整養殖比例,加快淘汰低產老齡母豬。
針對養殖結構不合理,該區近年來加快發展牛、羊等草食家畜,并大力發展野豬、大鯢等特色養殖業,今年計劃出欄特種野豬1萬頭、大鯢存池1萬尾以上。此前引進的鐵騎力士集團、雨潤集團也在加快建廠投產步伐。
重在“開源”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7年底,銅仁地區與廣東省農業廳建立生態農牧業發展戰略合作關系,其中包括生豬產業方面的合作。短短兩年多,銅仁地區從廣東引進良種豬1萬多頭,為廣東提供優質肉豬10多萬頭。印江還成為東莞市肉豬基地。這種合作無疑對提升銅仁地區生豬產業水平,防范市場風險起到了積極作用。
“其實,對于養殖場而言,應對豬價波動不能老是等政府出手,自救更重要。”一位畜牧部門人士這樣認為。和眾多規模養殖場縮減規模“節流”相比,德江億源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則重在“開源”,新建的畜產品加工廠將于7月初投運,進行屠宰、冷凍、分類分割等。董事長譚立彬說,行情不好時可以對豬肉進行冷凍儲備,減少損失。
針對“過山車”般的豬價,業內人士還建議,要應對市場變化,還需建立健全生豬市場運行監測體系和預警機制,避免養殖戶盲目跟風養豬,提高規避養殖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