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7/6 14:23:00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閱讀數:
6月25日,筆者聽合江縣實錄鄉畜牧獸醫站職工王建雄說:“按春防時統計數據,全鄉去年存欄生豬12000多頭,今年只有9800多頭,散養戶減少25%,只有大戶們還在堅守等待回升。”筆者采訪了實錄鄉的10多戶規模養豬大戶,他們面對養豬熊市,各有應對之策。
王云革:
多喂青飼料,推遲出欄
王云革是實錄鄉生豬專業協會會長,去年他就趁豬價下跌花了10多萬元購進100頭太湖母豬,現在他的母豬已達210頭,肥豬100多頭,大小豬共計651頭。“按我的喂法,肥豬賣3.5元/斤都不虧本,我還喊大家都趁這個機會擴欄補欄?,F在就少喂點精料,多加青飼料,如黑麥草、紅苕藤、菜葉、野豬草,自己土頭不夠就買來補充,苕藤栽種過了便宜,每斤0.15元,保證不餓著就行,等價格回升了再催肥。”王云革正在與四個養殖戶聯合,擴建300多平方米養豬場,打造實錄鄉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抱團求發展。
陳興碧:
綠色循環鏈,種養互補
實錄鄉覺悟村六組的陳興碧的養豬場走的是綠色養殖路子,采用“豬—沼—果(菜)”生態養殖模式進行生豬養殖。面對豬價下跌和飼料漲價,他一點都不慌。“我都是自繁自養,這樣成本少些,飼料也主要是自己種的糧食加青飼料,今年飼料漲得厲害,我更是沒買精飼料,只買便宜的米糠。我建了個大沼氣池,產生的沼渣、沼液作為菜地、果園和種糧的肥料,還利用沼氣煮熟料,節約燃料錢。我估摸到一年出欄100頭肥豬的規模,自己種的糧食基本夠了。而且自己的果園每年有幾萬元的收入。”陳興碧今年種下44斤玉米種,玉米地套種了紅苕,他還新買了一臺8000塊錢的稿桿機,把干苕藤、谷稈、玉米稈、麥稈、豆稈等打成草糠,和著米糠、玉米粉加青飼料喂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