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7/8 14:49:00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閱讀數:
“非豬”補貼首次超生豬 省級財政安排有調整
“一豬獨大”不如百畜興旺
提議:在鞏固生豬業的同時,發展有市場潛力的節糧型牲畜、特色小家禽
6月25日,我省豬糧比跌到3.84:1,這是我省建立生豬預警系統以來的歷史新低,意味著四川養豬戶每賣一頭豬,就要虧200元以上。“畜牧業是我省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大起大落對農民傷害很大。要促進農民增收,我認為在繼續發展生豬產業的同時,有必要另辟蹊徑,大力發展有潛力的養殖業。”日前,省畜牧食品局副局長姜文康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記者從省畜牧食品局生產科教處了解到,今年我省省級財政用于扶持畜牧生產的資金補貼中,對非豬產業的投入超過半數,首次超過了生豬產業。“中央對我省畜牧業資金投入的安排仍以生豬為主,不過在省級層面,我省根據自身需求做出了調整。”省畜牧食品局生產科教處處長富剛說。
現象透析
飼料價格走高,拉低養豬比較效益
“周圍養豬的散戶都少了一半了,還好當初選擇了養肉兔。”岳池縣伏龍鄉水口廟村村民蔡東升告訴記者,自己2009年春返鄉時選擇了養兔,現在看來,這個決定是明智的,“兔價穩中有升,豬價一直在跌。兔子吃草就行了,養豬還得買飼料來喂。”
有蔡東升一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蒲江縣鶴山鎮龍頭村養殖大戶宋國遂說起養豬就搖頭。2008年他投入100多萬建成了規模養殖場,存欄1000頭生豬,去年賺的十多萬在今年全部虧了出去,而因為前期投資過大,他無法輕易退出養豬行業,“只能勉強支持,要是明年還這么虧,就只有退出了。”
養殖戶的抱怨不是沒有道理,省畜牧食品局一組數據表明,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我省活豬每公斤價格在8.32元與13.73元之間波動,目前則停留在8.61元/公斤,而牛羊雞兔每公斤價格均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分別增長9.2%、8.57%、52.75%和82.7%。
兩年間,作為生豬飼料的主要原料玉米的價格上漲20%左右,更加降低了生豬的養殖效益。“總結下來,生豬養殖的比較效益相對低于牛羊兔和小家禽。”富剛分析道。
未來方向
利用草山草坡,發展低糧耗畜牧業
“最近幾年,隨著北方生豬產區的發展和崛起,我省傳統的外銷優勢正在被削弱。如果還是希望通過生豬來提升四川畜牧業,這是不太現實的。”姜文康一語中的,點出了近年來我省生豬產業的困局。
川豬的優勢不再,那么以生豬產業為主的我省畜牧業該如何發展呢?是否要尋找新的優勢產業、新的戰略高地?
姜文康認為,近幾年牛、羊、禽肉產量價格都在逐年較大幅度增加,呈現出價增量增的趨勢,四川如果能利用好草山草坡的優勢,優化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牛羊禽等低糧耗畜牧產業,或能取得較好的市場效果。“畜牧業的資金補貼主要用作品種改良。除了鞏固和發展生豬產業優勢,我省還需大力發展有比較優勢和市場潛力的節糧型牲畜、特色小家禽,加快推進 ‘以草換肉’、‘以秸稈換肉奶’工程。”姜文康說。
富剛透露,用于“非豬”類畜牧產業的補助資金并不是全省覆蓋,而是分別投放給貧困山區,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其中將近一半用于扶持生態土雞養殖,其他分別扶持圈養山羊和飼養肉兔。“這三種資金補助都是以前沒有,今年新增的。”
市場風向標的改變,地方已經有所察覺。仁壽縣作為傳統生豬大縣,近幾年正在加大發展山羊產業的力度。仁壽縣畜牧局副局長楊學文說,仁壽縣全縣共存欄80多萬只山羊,2009年全年出欄132萬只,主要是依托龍泉山脈和榮威山脈的草地和草坡優勢,發展山羊產業。“為了保護生態,我們的山羊都是圈養,不能放養。”
本報記者 呂秋
結束語
強川豬,興百畜!一聲吶喊,撥開了生豬養殖戶心中的迷茫;“非豬”補貼的及時調整,則讓人們看到了四川畜牧業的未來方向和發展路徑。
迷霧散去之時,持續一個多月的《川豬突圍》系列報道也宣告圓滿收官。
本報自5月27日聯合多家媒體推出《川豬突圍》系列報道以來,引起了養殖戶、消費者、專家和主管部門的強烈關注。據對四川農網和騰訊大成網的在線調查數據統計,上千名網友參與了消費意向調查,并針對生豬價格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其中半數網友認為現在豬價較低,希望進一步提升四川豬肉的口味和質量。在參加養殖意向調查時,大部分養殖戶表示將堅持養豬,并透露本報的生豬報道對他們的幫助很大,讓他們在更新換代豬群結構、節本增效時有了更好的選擇。而對那些希望轉行的養殖戶,省畜牧食品局專家也點明了方向:可大力發展有比較優勢和市場潛力的節糧型牲畜、特色小家禽。
一朵朵智慧的火花,在字里行間碰撞、升騰、絢麗綻放,照耀著農民朋友致富的道路…… 《川豬突圍》雖已謝幕,但本報今后還將繼續推出相關報道,為我省廣大養殖戶及時提供最新的市場信息和行情預測,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