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7/9 11:14:00 來源:農博網 閱讀數:
養豬業在中國的發展很快,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養豬業的發展快于其他農業產業。到2002年底,我國的豬肉總產量達到世界第一,這一產量占到世界豬肉總產量的45%以上。隨著我國規模養豬的發展,在豬群的品種、營養、飼養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生產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的今天,豬病也變得撲朔迷離,很多專家也笑言,越來越看不懂豬病了。
豬場的怪事也越來越多,優質的疫苗打了產生抗體的滴度不夠高,達不到足夠的保護;新生子豬出生后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充血;子豬在產房還好好的,在進保育舍前后就發病,而且死亡率很高;豬在進行疫苗注射后的應激反應很大;在對豬進行肌肉注射后,疫苗和藥物不被吸收,形成頸部腫包;每次遇到高溫應激,豬群就會暴發所謂的“高熱病”等等,這些令養豬生產者困惑不堪,感言豬現在越來越難養了。
這些其實都是豬群亞健康的表現,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介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是處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生理機能低下的狀態,只要有應激反應,這些豬就會表現精神沉郁、發熱、采食量下降等臨床癥狀。亞健康狀態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征兆,如急性傳染病、高熱病、混合感染等等。
豬群中為什么會存在亞健康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是豬場疾病問題仍然很嚴重。比如豬瘟、偽狂犬、藍耳病、斷奶子豬綜合征、皮炎腎炎綜合征、口蹄疫、流感、副豬嗜血桿菌、回腸炎等,其中尤其是可以引起免疫抑制的病毒影響*,直接導致了機體免疫力低下,注射疫苗產生抗體的滴度過低,導致對一些烈性傳染病防控出現了空白,為暴發大規模的疾病埋下了隱患。目前,豬瘟在豬場仍是最主要的疾病,除了典型的豬瘟外,更多豬場表現非典型豬瘟,其中母豬帶毒并經胎盤傳播是最主要的隱患。母豬帶毒可通過胎盤感染,子豬出生后即帶毒,出生幾天后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充血,在斷奶前后表現腹瀉、皮膚出血、死亡率明顯增加等癥狀。藍耳病的持續性感染和易變異的特性,也給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二是飼養管理不善。很多養豬生產者過度關注疾病,對飼養管理沒有足夠的認識,比如天氣突然降溫,沒有想到及時保溫,就會造成冷應激,這時候容易使豬群的抵抗力下降,導致豬群的亞健康。飼養環境中存在的能夠降低豬抵抗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差等,都會降低豬群抵抗力,促進隱性感染,即使沒有明顯的應激反應或發病,亞健康狀態的豬也會表現生長速度緩慢,飼料轉化率降低等。還有一個導致亞健康的重要因素就是飼料中的霉菌毒素超標,臨床上很多疾病的發生與霉菌毒素中毒有很大的關系,主要是玉米在田間發生感染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再加上其他飼料(麩皮、油糠、餅類)的霉菌污染,由于攝取飼料是連續的,因此霉菌毒素多通過蓄積體現毒性,哪怕是極其微量的,通過蓄積也可達到致病量,所以這也是為什么豬群霉菌毒素中毒如此嚴重的原因。
三是藥物因素。比如抗生素的濫用,重金屬、微量元素過度添加,疫苗的監控不嚴和不規范使用。目前臨床上抗生素濫用也是導致豬發病后治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抗生素和解熱藥都要通過肝臟氧化、還原、脫氧、結合、水解解毒,同時許多藥如氨基糖苷類、頭孢菌素類、氟喹諾酮類、磺胺類等本身就是腎毒性,再加上有霉菌毒素中毒,肝腎功能已經損傷,抗菌藥與解熱藥會加重肝和腎的損傷。有研究表明,目前豬病難以防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肝和腎的損傷,這也是目前豬群亞健康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另外,疫苗的大量和頻繁接種對豬群的影響也很大,免疫劑量過大易產生免疫麻痹,接種過多種類的疫苗,不但會引起免疫應激,還會使疫苗之間產生干擾,從而導致免疫效果不理想,甚至免疫失敗。
解決豬群亞健康的措施。防治豬群亞健康必須采取綜合性措施,因為當前疾病的原因非常復雜,單純采取免疫、藥物、改善環境或者飼養管理等措施都不一定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管理、環境、營養、免疫和用藥這幾個方面缺一不可,并始終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在所有的環節中,母豬的健康尤為重要,因為母豬的健康直接關系到子豬和保育豬的健康,而豬場死亡的損失也主要在哺乳子豬和保育豬,所以要重視母豬的免疫、用藥和體況的控制。本文我們主要從用藥方面進行討論。
對待亞健康的豬群,首先應診斷出是何種疾病導致的,應結合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和實驗室的診斷結果進行綜合判斷。然后對豬群豬瘟、偽狂犬、口蹄疫烈性傳染病免疫不達標的,進行疫苗緊急接種,預防豬群大面積發病。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肝腎功能,利用保肝護腎的中藥。偉嘉集團的“亞康”能有效解決豬群的肝腎功能低下,有效提高豬群的抵抗力,“亞康”是20余種發酵富硒天然藥物,有清熱解毒,固本去邪,保肝利膽,運脾化濕的作用,“亞康”針對目前養殖場免疫抑制病日趨嚴重、持續的感染壓力和應激壓力導致的動物亞健康狀態,提供配套解決方案,幫助動物從亞健康狀態恢復到健康狀態,從失衡恢復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