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色-国产在线观看一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老板在线视频一区二区-色老板在线影院

歡迎來到 畜牧家禽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鄭重申明 | VIP服務 | 加入收藏 | 網址導航 | 農業網

畜牧家禽網首頁 >  資訊中心 >  市場評論 >  豬價平添通脹幾多愁 暴漲暴跌怪圈何時休?

豬價平添通脹幾多愁 暴漲暴跌怪圈何時休?

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7/12 14:31:00 來源:新華網 閱讀數:

    今年5月下旬以來,南方一些省份連遭水災、高溫異常天氣,高熱病等豬疫病頻現,引發了南方生豬告急的擔憂,再加上本輪豬價暴跌過程中的養豬戶減欄、季節性消費旺季即將到來、炒作資金虎視眈眈,人們開始擔心豬肉價格會不會如同2007年那樣再次點燃通脹導火索,再現暴漲暴跌怪圈。

  與此同時,在豬價低位徘徊之際,“風投又關注生豬了”的消息在這個火熱的夏天廣為流傳,讓仍在虧損中堅守的養豬戶們又找到了一個堅持的理由。而中糧集團天津全產業鏈第一座豬場小王辛莊豬場6月竣工投產,更被部分業內人士視為抄底之舉。

  豬肉價格將要觸底反彈了嗎,將給已經突破警戒線的CPI漲幅帶來怎樣的影響,豬肉價格何以在短短三年間扶搖直上而又急轉直下,如何才能走出暴漲暴跌的怪圈?帶著這些問題,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了遼寧、四川、重慶等地的個體養豬戶、規模化養豬場以及業內專家。

  他們認為,未來幾個月,豬肉價格上漲將是大概率事件,但再現2007-2008年暴漲的可能性不大,對通脹的影響尚待具體分析。由于供給方缺乏穩定的生產預期,市場風云突變之后來不及做出及時調整,市場供求均衡的打破使得最近三年豬肉價格大幅波動,仿佛一根隱隱作痛的神經牽扯著敏感的上下游:向上引發經濟學者關于通貨膨脹的激辯,向下影響千家萬戶的居家生活,中間則串聯起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之間難解難分的利益糾葛。有專家建議,通過生豬期貨、遠期交易等方式來引導市場預期,穩定行業發展。

  “我們都快熬不住了”,一些投資者欲低價轉讓養豬場。但在“圍城”外的人看來,跌到地板價的養豬業頗有吸引力。部分風險投資機構借機加大了考察力度,伺機“抄底”。

  2010年6月初,四川大竹綠色生態養豬場的董事長鄧林(化名)望著年出欄近10萬頭生豬的養豬場非常發愁。由于生豬價格連續下跌,飼料價格持續上漲,他現在養一頭豬賠200多塊錢,陷入了“賣也賠,喂也賠”的兩難境地。

  賠錢的養豬戶并不止鄧林一個。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遼寧錦州采訪時了解到,當地的生豬養殖戶大多處于虧損中,不少人說起養豬的辛酸時最常用的一個詞便是“欲哭無淚”。

  商務部數據顯示,近3年多來,豬肉價格暴漲暴跌。全國鮮豬肉批發價格從2007年6月的16.48元/公斤摸高到2008年2月的22.82元/公斤,但暴漲之后是一輪暴跌,2009年6月最低跌至14.01元/公斤。2010年1月以來,全國鮮豬肉批發價格一路下行,至4月中旬時,豬價連跌14周,僅為14.55元/公斤。隨后,豬肉價格一直在“谷底”震蕩,至7月第二周時,全國鮮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為14.95元/公斤,雖較低點回升2.3%,但較2008年同期便宜30%左右。

  豬肉價格的下跌必然影響生豬價格。今年5月初,鄧林的生豬出欄時只賣出9.1元/公斤的價格。可他清楚地記得,在2007年,生豬出欄價賣到21元/公斤,是現在的兩倍多。與此相反,作為生豬主要飼料原料的玉米價格則逐年上漲,2010年7月第二周達到2.113元/公斤,比2008年同期上漲24%。而今年4月以來,衡量生豬養殖盈虧情況的豬糧比(生豬和玉米價格比值)一直低于黃色預警線(5.5:1-5:1),四川豬糧比價最低值達4.07:1,已遠低于5的紅色警戒區。這意味著過低的豬價和過高的飼料價格已將養豬戶推到較大的虧損境地。

  如此大的風險,鄧林并未料到。2002年,鄧林在山西承包了一個小煤窯。2007年12月,帶著挖煤賺來的錢,加上向朋友的集資,鄧林揣著1億元來到養豬大省四川,與朋友一起承包了一個養豬場,當起了“豬倌”。2007年末,正是養豬業利潤最高的時候,肉豬每頭普遍盈利在300元以上,仔豬則達到400元以上。

  “那時我覺得養豬能賺錢。挖煤太危險,養豬難道還比挖煤危險嗎?”鄧林說。憑借著雄厚的資本,鄧林的養豬場在當地首屈一指。鄧林原以為,養豬與挖煤類似,資本規模越大,定價權越大,獲利空間也就越大。然而,沒想到,不到兩年的光景,豬肉價格大幅下跌,鄧林不僅沒有賺到利潤,還把老本都搭進去了。眼看著1億元投資將要“打水漂”,鄧林有些猶豫:是“割肉”轉讓,還是再堅持一下熬過“寒冬”?

  就在這段時間,各大養豬網站上豬場轉讓的信息開始多起來,許多轉讓信息中都出現了“資金緊張”、“揮淚轉讓”之類的字眼。這些轉讓的豬場與鄧林的豬場一樣,投資者都是在2007年行情最好的時候殺入。2006年大規模爆發的生豬疫病使生豬供應劇減,導致2007年豬肉價格激漲,吸引了許多資本殺入生豬養殖行業,既包括鄧林這樣的民間資本,也包括凱雷、高盛、德銀等國際資本。然而,時至今日,不少資金不得不另尋出路。曾獲得德意志銀行6000萬股權融資的上海一家大型養豬企業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外資股權方已有意轉讓股權。

  “我們都快熬不住了。”鄧林說。

  但在“圍城”外的人看來,跌到地板價的養豬業頗有吸引力。“這就好比‘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一位投資人這樣形象地描繪各路人馬如何前赴后繼地投資養豬業。

  中國證券報記者多方了解到,廣東、湖南等地6月中下旬爆發的生豬疫情導致一些養豬場被迫關閉,欲以極低價格轉讓,部分風險投資機構借機加大了接洽與考察力度,伺機“抄底”。

  更有意思的是,股市、樓市的低迷逼迫游資另尋出路,“蒜你狠”、“豆你玩”等農產品炒作現象一度甚囂塵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期貨界人士指出,在有關部門加強對綠豆、大蒜等農作物炒作的監管后,一部分資金撤出,生豬養殖可能是出路之一。

“實際上,從上一輪豬價暴漲過程可以看出,金融資本是在豬肉價格上漲的時候開始逐步介入的。現在豬價在底部徘徊,游資對做多包括生豬在內的農產品有強烈的欲望。”上述期貨界人士說。

  產業資本已有所行動。6月8日,中糧肉食天津全產業鏈第一座豬場小王辛莊豬場竣工投產,年出欄10萬頭商品豬。中糧此舉被視為頗具代表性意義的“抄底”。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中糧集團相關負責人否認了“抄底”的說法,并稱這不過是符合集團整體戰略的一項具體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中糧在9個月前就開始投資建設這座豬場,首批引入的800多頭仔豬最早將在今年入秋后投放市場,屆時正是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的階段。

  實際上,許多欲抄底者之所以敢在這個時候動念頭,就是因為許多人預計,豬肉價格將很快回升。

  遼寧偉業種豬繁育場場長劉沈陽說:“國家收儲凍豬肉,豬肉價格有所回升,但這個價格(養豬戶)還是賠呀。不過我們覺得今年十一的時候豬肉價格能上去。”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馬闖預計,這一輪養豬虧損導致存欄大幅減少,并造成后期供應不足,盡管難現2007-2008年的巨大漲幅,但豬肉價格會在不遠的未來顯著上升。

  此外,進入6月,南方許多省份發生的水災使大量生豬、母豬、仔豬被淹死,加之水災后的高溫天氣引發的豬高熱病,也會造成生豬供應緊張,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價格上漲。這意味著,3-5個月后,全國豬肉市場的供應將會明顯減少,加上秋季豬肉消費旺季逐漸到來,豬肉價格上漲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豬價或反彈 通脹添隱憂

  有報告認為,未來豬價的周期性回升將會進一步推升農產品乃至整體通脹水平的上行。

  一些專家擔心,盡管豬肉價格回升能拯救眾多處于虧損窘境中的養豬戶,但也會給本就有所抬頭的物價推波助瀾。在這段通脹敏感時期,豬肉價格的異動極有可能成為引發又一輪通脹的導火索。

  2007年,伴隨著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CPI漲幅也是一路上行。當2008年2月鮮豬肉批發價攀升至最高點22.9元/公斤,CPI漲幅也達到該輪物價上漲的峰值8.7%。

  在構成CPI的八大項目中,食品項權重約占33%,豬肉在食品項下又占相當大的權重。在通脹敏感期,豬肉價格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廣泛關注。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算了一筆賬:如果今年下半年豬肉價格漲幅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即同比上漲4%左右,則將拉動CPI近0.1個百分點。

  東方證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豬價已接近2007年4月份價格,即處于上一輪通脹爆發前夕的水平。未來豬價的周期性回升將會進一步推升農產品乃至整體通脹水平的上漲。

  東方證券還認為,由于豬肉在居民食品結構中的特殊地位,其價格上漲至少將產生三方面影響,并進一步加強未來的通脹預期:帶動其他肉類、以肉類為原料的食品價格及餐飲等一系列消費品價格水平上漲;在當前價格周期背離的情況下,生豬價格的上漲很可能將進一步加劇物價上漲的幅度,并由此形成一種通脹自我強化效應;加大低收入人群生活壓力,提高居民生活成本,并進一步帶動勞動力成本上升。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當前調控部門對通脹管理的態度相當堅決,一旦發現豬肉價格推動CPI漲幅過大,有可能釋放收儲的凍肉,平衡市場供求。這意味著豬肉價格上漲幅度以及對CPI的推高效果有限。

  實際上,人們對豬肉價格反彈的預期更多的源于市場供需失衡將導致豬價暴漲暴跌怪圈重現。

  自2000年至2006年間的7年間,豬肉批發價基本穩定在10-14元/公斤左右。而自2007年至今,豬肉價格則呈現出“倒V”字型,波動異常明顯。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生豬生產方式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豬肉市場上原本供求彈性大致相等的格局被打破,轉變成為如今高供給彈性和低需求彈性的市場供求結構,而這樣的市場結構極度不穩定,市場的均衡很容易被外來干擾打破。

  2007年豬肉價格的一波暴漲主要是由于2006年豬藍耳病疫情蔓延導致生豬供應迅速減少,市場供求平衡被打破。而本次暴跌,同樣是基于供求均衡被打破,但介入因素是由于暴漲階段吸引眾多資金涌入生豬養殖業,供應迅速放大。

  鄧林以及錦州的一些養豬戶都清楚地記得,2007年、2008年光景好時,當時農村幾乎家家養豬,一年賺好幾萬塊的大有人在,許多規模化養豬場正是從那個時候逐漸多起來的。

  “農民們了解信息的渠道少,基本是根據豬肉價格和養殖經驗來判斷,往往是看到或聽到養豬賺錢了,大家就一哄而上都去養豬。聽說還有些地方,為了能多拿養豬補貼,政府出面動員農民多建規模化養豬場。養豬也跟賣其他東西一樣,豬養多了,價錢自然也難上去了。”鄧林說。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調控政策的“導向效果”也對豬肉價格的波動產生了一定影響。從2007年起,由于豬肉價格暴漲,國家加大了對生豬產業的扶持力度。國務院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建立能繁母豬補貼制度、能繁母豬保險制度,完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立對生豬調出大縣(農場)的獎勵政策,并扶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飼養。同時,農業部等相關部委也下發意見引導和扶持散養戶發展生豬生產。

  “一定程度上來講,國家的扶持政策確實起到了抑制豬肉價格上漲的目的,但也打破了市場規律的調節作用,過多的資金介入使生豬存欄量急劇上升。”該人士表示。

  而在生豬存欄、出欄量增大的同時,消費動能顯現疲態。馬闖認為,人們出于對健康、綠色生活的追求,加上對于食品安全的考慮,豬肉消費日趨謹慎。居民豬肉消費能力不足也是豬肉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這種消費不足是非季節性的。

  期貨遇難產 避險探新途

  出于對投機風險的擔憂,生豬期貨一度難產,但重慶正在探索生豬遠期交易,提供避險工具的同時力求穩定價格。

  如何讓豬肉價格跳出暴漲暴跌的怪圈,保持相對穩定是鄧林等養豬戶們以及業界專家最關心的問題。

  對此,盡管各方見解不盡相同,但一個較為普遍的認同是:在生豬市場高供給彈性和低需求彈性的供求結構下,必須改變豬肉供給的形態,使生產更加穩定。為此,需要使供給方有穩定的生產預期,使養殖戶享有各種保值手段,有專家開出了生豬期貨這一藥方。

  事實上,早在2007年生豬價格暴漲之時,便有專家建議通過生豬期貨的價格發現、規避風險等功能,引導行業調整。然而,時至今日,生豬期貨仍然是“紙上描花無結果”。

  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表示,從目前情況看,生豬期貨在今年不可能推出,因為一些基本問題尚未突破,但決策層確實一直在考量能否把生豬期貨吸納為調節手段之一。

  北京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曾在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進行生豬期貨品種的前期調研。他認為,生豬飼養有4-6個月的存欄期,如果推出生豬期貨,市場雙方博弈而形成的遠期期貨價格可以對養豬戶形成價格預期,進而指導其生豬存欄量,避免價格下跌的損失。通過發揮期貨品種的價格發現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能夠穩定飼養生豬的利潤,鎖定生豬加工成本,引導生豬現貨市場的運行,減少價格波動給生產經營者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也有利于對整個市場的管理。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生豬期貨亦如此。

  對金融產品價格炒作的擔心是阻礙生豬期貨出臺的最主要因素:一旦生豬期貨推出,會不會出現利用金融衍生品推高期貨價格,進而引發現貨市場價格更加劇烈波動的情況?

  消息人士透露,在2007年發改委出臺一系列抑制生豬價格過快上漲的政策時,曾專門考察過生豬期貨品種的準備情況,但因為擔心生豬期貨成為個別投機者操縱的金融工具進而助推市場價格波動,最終作罷。

  如果說生豬期貨是由于金融衍生品投機風險而難以出臺,那么強調價格發現功能和風險規避功能的遠期交易,可能更符合中國的生豬市場現狀。重慶正在探索這一條路徑。

  2009年1月26日,國務院頒發《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表示,支持在重慶設立以生豬等畜產品為主要交易品種的遠期交易市場。2009年12月27日,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開市。

  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相關負責人5月12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交易所目前以生豬中遠期合約為主要交易品種,立足于生豬現貨市場,將現貨市場和遠期交易合約結合起來。在設立之時,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便被賦予了兩個主要職能:通過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平抑價格波動,穩定產品價格,促進農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提供有效的避險工具,穩定農民收入。

  出于易于參與者判斷和豬的自然生長周期的考慮,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目前正在交易的生豬合約有5個,分別是生豬LH1007、生豬LH1008、生豬LH1009、生豬LH1010合約、生豬LH1011合約、生豬LH1012合約。交易所的首個合約——生豬LH1004合約已于4月16日順利交割,并于4月22日首次嘗試實物交割。

  重慶長壽某良種瘦肉豬養殖場的老板殷偉宏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殷偉宏表示,今年1月他就開始考慮4月份出欄的50頭生豬能賣到什么價,當時現貨市場價僅每斤5.1元,而4月份的遠期合約價格已經漲到5.75元,最終殷偉宏以5.5元的價格順利成交,利用遠期合約提前鎖定了價格。本次實物交割共50頭、約5噸活豬,交割結算價每噸11480元,高出現貨市場價約1000元,殷偉宏的50頭豬比現貨賣多賺5000元。殷偉宏表示,未來還會根據生豬遠期合約價格來決定養殖規模,避免虧損。

  而對于購買方加工企業和屠宰場來講,也同樣是好事,一方面可以連續購買到比較均勻、易得、有數量及質量保證的生豬產品;另一方面,加工企業也可能通過提前買入,以便在豬肉價格上漲時降低成本。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采訪時,遇到前來辦事的趙海軍。趙海軍是翰霏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公司于2008年投資1.2億元興建,目前擁有大約10萬頭的生豬年出欄規模。趙海軍說起參與生豬遠期合約買賣的事情顯得很興奮,他表示,公司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來做這個事情,約投入了10多萬元進行生豬LH1004合約的買賣,每天都在關注盤面,最終順利平倉并盈利萬余元,這部分錢剛好部分彌補了現貨市場的虧損。

  目前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處于市場培育期,有400多戶養殖企業在交易所開戶,從去年12月份交易至今,總交易額達8億多元,日均1000多萬元。“規模不大、參與者較少、交易量小,對現貨市場的價格穩定作用尚無法明顯體現,但市場對此也需要有學習、適應以及認知的過程。通過示范效應,市場容量肯定會不斷擴大,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的目的也將體現得更為明顯。”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坦言。

  重慶模式已引起黑龍江、貴州、河南、廣東等地的關注,不少地方希望能夠復制或是參與交易。“我們現在還在探索向全國復制的可能,因為生豬產品有一定特殊性,交貨地點不同,運輸成本不同,也會產生重量差異、疫病等問題。不過,從遠期合約的價格發現功能來看完全可以是個全國性的市場。”上述負責人稱,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未來將形成一個立足重慶、輻射西部、面向全國的,以農畜產品為特色的交易中心、結算中心、價格信息中心和物流服務中心。

  處在四川達州市的鄧林沒有聽說過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但在得知有養殖戶通過交易所避免了虧損之后,鄧林對這種新型避險交易品種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我們離重慶100多公里,也就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只要能解決現在養豬場的問題,我愿意學習嘗試。”

畜牧家禽網編輯:

首頁 打印 字體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