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8/30 14:13:00 來源:自治區農牧業廳 閱讀數:
近年來,阿旗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南牛北羊,品種優化”的區域布局,以“減畜、增綠、轉人、增收”為重點,圍繞“肉、乳、馬、草、沙”五個特色產業,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也使牧民增收。一是全面推進牧區限量養殖制度,實施草原“三牧”制度,全旗實施休禁牧總面積占可利用草場的100%。通過政策傾斜和項目支持,實現草場的常輪常休,全旗累計實施標準化劃區輪牧546萬畝,占可利用草場面積的13%。監測結果顯示,輪牧區牧草高度平均增加5厘米左右,植被蓋度增加10%左右,產草量增加4公斤左右,每年為牧民節約飼養成本2100萬元。二是加強打草場保護與建設,通過對邊境線100萬畝草場進行圍封、通道禁牧、鼓勵牧民自行圈建以及加大嘎查集體草場圍封管護力度等多種措施,全旗打草場建設面積達到678萬畝,占可利用草場的16.7%,正常年景產量達2.3億公斤,實現了飼草自給自足,為畜牧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以“三區四代五個基點”為示范區,堅持自然修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精心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禁牧舍飼、生態移民、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開發等系列工程,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2.5億元,完成沙源治理面積992萬畝,全旗植被蓋度由2003年的39%提高到47.8%,草原生態總體惡化趨勢得到遏制,局部治理效果明顯。四是按照“南牛北羊,品種優化”的區域布局,圍繞“肉、乳、馬、草、沙”五個特色產業,整合支農資金,在南部重點抓好黃牛冷配、優質西門塔爾牛引進以及肉牛育肥;在北部重點抓好種公羊集中管理、地方良種羊提純復壯和冬羔、早春羔育肥,引導牧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由過去的多養粗養向少養精養方向轉變。2010年牧業年度牲畜已壓減到150.2萬頭只,其中羊減少57.7萬只,牛增加7.5萬頭,牲畜改良比重達到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