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9/19 14:40:00 來源:大眾日報 閱讀數:
一度被市場淘汰的煙臺黑豬,如今又重現市場。近日,這種被當地群眾親切稱為“ 煙臺黑” 的豬肉,悄然現身萊州幾家超市,受到消費者歡迎,一些了解“煙臺黑”歷史的市民更為喜食。
“豬肉價格起伏不定,養豬的市場風險越來越大,‘煙臺黑’的沉浮經歷可為養豬業帶來諸多啟示。”跟煙臺黑豬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萊州煙臺黑豬原種場場長劉鎖說。
追求效率淘汰“煙臺黑”
煙臺黑豬是煙臺的一個地方豬種。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農業部兩次組織全國家畜品種資源調查,編寫出《祖國優良家畜品種》,煙臺的垛山豬和木碗頭豬榜上有名,其中垛山豬被列為全國“九大名豬”之一。70 年代末,煙臺的黑豬品種被統一稱為“煙臺黑豬”。
劉鎖告訴記者,煙臺黑豬全身黑色,體質結實,性情溫馴,抗病力強,很適宜煙臺當地的飼養環境,養起來非常省心。此外,煙臺黑豬的食性很雜,本地農副產品的下腳料都是它的美食,一點不挑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臺黑豬是膠東地區的當家豬種,是當地農民飼養的不二選擇。
但優點很多的煙臺黑豬也有一個致命缺陷,就是飼養效率較低。普通豬的育肥時間一般在5個月,而煙臺黑豬育肥時間一般在10 個月,飼養期是普通豬的兩倍;煙臺黑豬的產肉率還比較低,僅有 60% 左右,比普通豬的產肉率約低10 個百分點。成倍的育肥期,較低的產肉率,使飼養煙臺黑豬的效益大為縮水。
“在重‘量’不重‘質’的年代,煙臺黑豬被市場淘汰的命運是難免的。”劉鎖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大量瘦肉率高、生長周期短的國外豬種被引進,并迅速引領了養豬市場,煙臺黑豬的數量急劇下降。萊州煙臺黑豬原種場的黑豬存欄量也一路萎縮,到2006年僅剩30多頭,還是作為白豬的配種母本存在。
堅守品質重奪市場
今年“五一”期間,萊州食品公司一次性購進了 70 多頭黑豬,對其進行合理定位,做特殊包裝,之后通過多個超市推向市場。市場反映出人意料:盡管當時豬肉市場低迷,普通豬肉的價格僅為 8元/斤左右,煙臺黑豬的售價仍然達15元/斤。
一家超市食品柜臺的銷售人員介紹說,由于價格因素,目前購買黑豬肉的人群還不普遍,但“回頭客”非常多。“水分少,肉香,口感好。雖然價格較貴,但是物有所值。”不少購買者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盡管一度被市場淘汰,但我一直堅信煙臺黑豬會重奪市場。”劉鎖表示,他的底氣源自對煙臺黑豬品質的自信,“煙臺黑豬的肌肉纖維非常細,吃起來有味道、有嚼頭,口感特別好,脂肪含量等方面也跟國外品種有明顯差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質豬肉在市場更被看好。”目前,萊州煙臺黑豬原種場的種豬存欄量已增長到200余頭。
萊州市畜牧局生產科科長呂國良則最看中煙臺黑豬的另一個優勢:其生命力頑強,很少生病,從而極大地提高了食品安全性。“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越來越重視,這種‘綠色豬肉’只要做好定位,發揮‘特長’,重奪市場只是個時間問題。”
“煙臺黑”怎追“萊蕪黑”
同是黑豬品種,遺傳特性相似,萊蕪黑豬和青島里岔黑豬目前都已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在濟南,萊蕪黑豬肉的價格甚至漲到每斤百元左右仍然供不應求。
據悉,早在 2008 年,萊蕪政府部門就和當地企業聯合開發黑豬肉市場,投入巨資進行特色優質品牌肉豬生產,打造中高檔豬肉知名品牌,并成功把萊蕪黑豬肉推銷到了全國范圍。
而煙臺黑豬的資源保護和市場化運作,目前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煙臺黑豬市場運作晚、種群數量小,這是煙臺黑豬和其他市場地位穩固的黑豬的*差距。”呂國良表示,煙臺黑豬想做大做強,就必須堅持走品牌化運作和綠色養殖之路。
萊州已在進行一系列努力,著手煙臺黑豬種質資源調研,準備申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名錄;對煙臺黑豬的生長、銷售過程進行全程監管,每7 天進行一次巡回檢驗。
“ 煙臺黑豬要想進一步發展,還要看發展模式如何轉變,科研成果有無突破。 但無論如何,煙臺黑豬的重新崛起,已經給當地的養豬業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萊州食品公司經理劉洪亮說。